2008年6月20日
星期

决战老鹰山

本报特约记者 王永孝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6-20    [打印] [关闭]
    6月2日,继唐家山堰塞湖之后,“老鹰山”堰塞湖又成重大隐患!

    卫星云图显示:“老鹰山”堰塞湖处于高海拔位置,蓄水250万立方米,堰坝上宽下窄,一旦溃坝,将危及6万人民群众和多处重要设施安全。面对高危险情,温家宝总理专门作出重要批示:要制定周密的除险方案和工作部署,确保群众安全。

    这一紧迫而艰巨任务,再次落到第二炮兵部队肩头——

    接受任务当天,靖志远司令员亲自组织人员研究排险方案;彭小枫政委对发挥政治工作优势,发挥攻坚克难精神提出具体要求。老工兵出身的第二炮兵王治民副参谋长带领专家在堰塞坝上连续勘测6小时,冒着3次大塌方危险,全面摸清了堰塞体情况,连夜制订出兵力装备运送和组织实施方案。

    在抢通北川“生命通道”中立下赫赫战功的某工程部队430名官兵,在第二炮兵副参谋长王治民、工程部队部队长陈强、某工程团团长郭中定带领下,迅速奔赴堰坝。

    然而,坝顶情况却令这支“铁岩雄师”始料不及——数百块巨石堆在坝面上,连落脚地方都难找,大型直升机吊运工程机械计划无法实施,这就意味着,整个排险工程,只能靠双手完成!

    第二炮兵于际训副司令员坐镇前沿指挥,立即组织紧急空运。工程部队组成“搬运小分队、钻孔小分队、爆破小分队、清渣小分队、警戒小分队”等施工作业组,一天之内,迷彩“棒棒军”连续向上百米高的坝体运送2821公斤炸药和20吨抢险物资。

    为尽快挖出泄洪槽,解除6万群众之危,早已习惯机械化作业的导弹工程兵又回到原始状态——风钻打孔,填药爆破,一块块巨石被粉碎后,官兵们就一筐一筐往出背……

    余震不断,暴雨连连,山体酥散,泥石流随时发生,官兵自身安全面临严重威胁!关键时刻,靖志远司令员指示第二炮兵工程设计所所长赵汝斌携带地质监测“机器人”,及时来到堰塞坝上——

    从远处看,支在三角架上的“机器人”形如罗盘。近前一看,“罗盘”上一只“贼溜溜”的多棱镜“眼睛”,一刻不停地上下左右360度旋转。随着“眼睛”的转动,电脑屏幕上,一处处山体表面模型不断变换,地质变化趋势一目了然。

    地质监测“机器人”既当“侦察兵”,又当“安全员”,为官兵筑起一道安全屏障。6月9日下午,160多名官兵正在紧张施工,“机器人”发现一侧山体半小时之内动了9厘米,而且速度不断加快!在场的工程设计所地质博士肖丛苗大喊一声:“撤!”大家撤出不到10分钟,山体轰然倒下,足有400多立方米,官兵有惊无险!

    工程部队官兵硬是靠双手和臂膀,连续奋战7天7夜,清出碎石13000立方米,在堰坝上形成一条长160米、宽20米、深5米的泄洪槽。

    6月10日,“老鹰山”堰塞湖险情全面排除!由中国科学院、四川省水利厅等10个单位组成的专家组,对堰塞湖排险情况进行了联合验收,称赞第二炮兵工程部队在地震灾区创造了一项治水奇迹!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