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20日
星期
高校,在招生咨询时请多用事实说话,
别拿参考性有限的种种排行榜误导考生

毕业生是最好的招生广告

本报记者 张国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6-20    [打印] [关闭]
   高考大战谢幕,高招大战又起。

    一所名牌大学的招生办公室主任告诉本报记者,每年最忙的时节是在高考过后,各校招生人员几乎倾巢而出,奔赴全国各地赶场,参加各式各样的招生咨询会、考生见面会。

    在6月10日南开大学校园开放日,记者见识了一场不折不扣的“招生集市”。学生们向往的高等学府几乎“一路打尽”——校园主干道上摩肩接踵,路旁排着两条长达数百米的摊位,挂满校旗和宣传彩页。北大、清华、人大、复旦、南开、科大、浙大等历来门槛最高的国内大学就在大路两旁。

    各校都很有资本——考生、家长探头过来,看看居高不下的最低录取线,有的就缩回了脖子。但在这条熙熙攘攘的路上走一回,令人不禁感慨,面对激烈的招生竞争形势,名校也不再如社会上想像的那般高高在上。由于这些名校实力、声誉接近,历来录取线也相差无几,因此能否说服优秀考生在众多选择面前报考本校,是令他们绞尽脑汁的任务。

    为了向考生和家长“推销”自己,一些学校贴出的不仅有近年录取分数、今年招生计划等基本信息,还有往届学生就业及深造前景方面的介绍。但这些描述大都高度概括,语焉不详,最多给出读研和就业比例,如某某大学某某专业“约”30%的学生出国深造。一个“约”字,就引来更多的询问。

    每个期待的考生身旁,都站着一个更加期待的家长。“我能考哪所学校,能填哪个专业,毕业后什么出路?”这是现场最常听到的问题。招生人员接受咨询时,有的颇为自信地说,我们的某某学科是最好的;有的说,我们这个专业“出口特别好”;有的则引用名目繁多却缺乏说服力的民间大学排行榜,以资证明——问题是,如今的排行榜纷繁芜杂,同一高校在不同榜单上的名次相差悬殊,该信谁的呢?每个迷惘的考生身旁,都站着一个更加迷惘的家长。

    不见硝烟的招生大战中,来自合肥的中国科技大学可谓独树一帜。一张简单的表格,列出了该校2008届所有天津毕业生的去向。这些4年前从天津考入科大的学生,姓名、专业、毕业去向等一目了然,甚至学生当年毕业于天津哪所中学,都一一列出,可供调查核实。记者访遍所有摊位,只见科大有此一举。

    科大天津招生组的金嗣癤老师在现场被一群家长围着问长问短。不过,其中几个提问者并不关心今年的报考事宜。有位天津市民说,自从孩子考入科大,许多家长每年都到咨询会现场,看望老师叙叙旧。这些学生家长简直成了一支编外的招生宣传队伍。

    金嗣癤说,在各地招生时公布相应的毕业生去向,是科大的一个惯例。他向本报记者提供的一沓表格上,统计了10年来考入科大的全部200多名天津学生毕业后学习或任职的单位,有100多名毕业生在海外留学。虽然跟踪所有学生的发展之路颇具难度,却只有极少数“毕业去向”一栏为空白。

    每当有人咨询,金嗣癤和他的同事就拿出这份表格作为参考。他还说,毕业生去向统计甚至早至1995年。

    有人认为,薄薄一份表格,使人多少读出了学校的分量。在信息高度透明的时代,日趋精明的优秀学生不是几句漂亮话就可以“忽悠”的。各高校在招生咨询时别再华而不实,多用事实说话,少讲大话套话,也别拿参考性有限的种种排行榜误导考生。毕业生是学校“最好的产品”,也是最具说服力的“招生宣传品”。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