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24日
星期
“2008笹川杯•感知日本”有奖征文大赛作品选登(3)

值得珍视的参与

青海西宁 马有福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6-24    [打印] [关闭]

    想不到,有这样一个人走进我的视野;更想不到的是他走进我视野的方式:我陪着专程从北京赶来的张承志在西宁参加他的骨灰安葬仪式。这个人,就是与我素昧平生的日本老人服部幸雄。

    服部幸雄与张承志上世纪90年代相识于日本,是内蒙古的东苏木这个在地图上找不到的草原一角连接着他们,以致产生友谊。这是一种不掺杂任何功利色彩的友谊,是耐得住考验和咀嚼的友谊,是我们常说的“淡如水”的私人之交。对此,张承志在一篇题为《追忆的苏木》的文章中有完整的表述。

    我与张承志相识于2003年的夏天。那年,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他的20年散文选《夏台之恋》。他应出版社之约来签名售书。经朋友介绍,我们相见并共进晚餐。我以前读过他的几乎所有作品,所以那一天我非常兴奋,谈话也并不怎么拘束。最让我难忘的,是绣在他的短袖衫上的一行阿拉伯文:没有胜者,只有安拉。他说,那是西班牙的一位国王镌刻在自己宫殿中的一句名言。从那时开始,我们俩之间的交往日益密切。一晃就是4年。每一年,我们之间几乎都有一些难忘的交往和话题。

    去年春节期间,我受命到北京审片时,几乎每周都与张老师在一起。就在这时,他跟我谈起了服部幸雄这个人,介绍了这个人与青海的千丝万缕的感情和关系,并要我打听一下这个人在青海的具体生活细节。为使这项工作顺利,他又给我提供了青海省政协、青海民族学院等知情人员的名字。

    谁能想象,时过大半年,服部幸雄的骨灰安葬仪式将在西宁举行。这消息使张老师感到不安。顾不了马上就要来临的斋月,9月8日晚上11时40分,他戴着标志着穆斯林身份的白帽子出现在西宁机场。他说,斋月前,他要了却这桩心愿。就这样,我陪张承志去参加一个素昧平生的日本人——服部幸雄的骨灰安葬仪式。

    2007年9月9日,西宁南山公墓。除了携骨灰从日本赶来的服部幸雄的夫人、长子、次子和女儿之外,来者大多是青海省政协的领导和自发从各地赶来的群众。他们是服部幸雄生前帮助过的地区的教师和群众代表。尽管他们的心里汹涌着服部幸雄生前的各种生活细节,但这一天他们却一脸肃穆、不言不语。他们以山一样的表情,缅怀着这位心系贫困孩子而从不张扬的日本老人。

    据说,服部幸雄老人自己的日子过得并不富裕,但他节衣缩食,硬是拿出自己的几乎所有收入,为青海各地的贫困学校捐助了谁也不知确切数目的几百万元人民币。有一年,来青海之前,他自己没钱,就索性从姐姐手里借了100万日元。令人肃然起敬的是,他这个人只管做事,而从不接受媒体的采访。他到底捐了多少钱,他从不告诉任何人。他的夫人说,他就是这么一个人——如果说了,他也就不是他了。

    就那一天的仪式本身而言,让我感到难忘的是,这是一个融入了多种文明形式的仪式。有穿着袈裟的喇嘛为逝者诵经,有穿着西服等各式服饰的大众为逝者三鞠躬……张老师和我为逝者举起双手祈祷。想来,穿着黑色和服的服部幸雄先生的夫人及子女一定会感慨不已。在今天这样一个日益粗鄙和狭隘的时代里,一个人能够走出狭隘而赢得多个民族、多种文明的拥戴,这是多么大的荣耀和成功啊!参加这样一位老人的骨灰安葬仪式,能不使人获得安宁吗?

    日本在我们心中留下的伤痕太多了。这使我个人一度对所有的日本人都没有好感。然而,在服部幸雄面前,我却一下子否定了占据我心灵很久的这种意识。我和张承志自始至终戴着表明穆斯林身份的白帽子。在那个场合,我们伸开双手,以穆斯林的方式默祷,表达我们对于一个以自己的行动洗刷国家历史罪行的高贵灵魂的敬意。

    参加这样一次骨灰安放仪式,我们的姿态、我们的神情中,没有任何作秀和矫饰的成分。所以,我把它归为值得珍视的参与。

    主办单位:中国青年报社 日本科学协会 人民中国杂志社

    特别赞助:日本财团

    赞助:全日空航空公司

    后援单位: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 中日友好协会 日本驻华使馆

    征文声明

    ①参加本年度活动者只能有一次获奖机会;

    ②参加过其他征文活动并获奖的作品不能参评;

    ③获奖作品的版权归本活动主办者所有;

    ④获奖作品不能参加其他同类征文活动;

    ⑤应征作品一律不予退稿,请作者自留底稿;

    ⑥本活动的最终解释权归中国青年报社。

    征文须知

    征文时间

    征文从即日起至今年10月31日止(以当地邮戳等有效日期为准)。从今年6月起至11月,每月评选出3名获奖者,获奖文章将刊登在《中国青年报》国际版上。

    待全部征文活动结束,再从18名月评获奖者中评选出6名优胜奖获得者。最终评审结果将于12月初在《中国青年报》国际版上公布。

    征文主题

    (1)我看中日青年交流;

    (2)我所了解的日本。

    两者任选其一。

    征文对象

    16周岁~45周岁的中国公民。

    征文要求

    (1)文章体裁不限(诗歌除外),使用中文,字数限2000字以内。

    (2)请参赛者务必附上个人基本资料(真实姓名、性别、年龄和职业,以及有效通讯地址)。

    征文邮寄

    (1)征文请寄:北京市东直门海运仓2号中国青年报社国际部;邮政编码:100702。(请在信封正面左下角注明“征文”字样)

    (2)征文也可通过电子邮件发送至:guojibu@cyd.net.cn。(在邮件主题一栏,请注明“征文”字样)

    征文奖励

    所有获奖者将获得由主办单位颁发的获奖证书。其中,6名优胜奖获得者将被邀请于2009年1月下旬或2月上旬访问日本。其他12名获奖者,每人获奖金2000元人民币。

    网上查询

    有关征文事项可登录“中青在线”网站(www.cyol.net或www.cyol.com)进行查询。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