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25日
星期
灾后立即筹办物资,四天内从美国直抵灾区

一个“85后”留学生的万里大救援

本报记者 樊未晨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6-25    [打印] [关闭]
    “长明哥哥,我们会想你!”“长明哥哥,我们都爱你!”……

    七八个十来岁的孩子,满脸泪水地“挤”在几辆自行车上疯狂地追逐着一辆汽车,这辆汽车接走了他们的“长明哥哥”——李赛。

    李赛,北京四中2004届毕业生,当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美国新泽西州一所高校,现已大三。5月12日,当得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的消息后,李赛迅速行动,在结束了期末最后一门考试后,于5月16日带着几大包救灾物资抵达灾区。“长明”是他在灾区的化名。

    见到李赛已是6月中旬,一米八八的身高、厚实的臂膀、黝黑的面颊、深沉的目光、不多的言语,让人无法把眼前的“黑汉子”与“85后”联系在一起。

    “四川教给我的远比我留给四川的多得多”,这是几次与李赛交谈时,他都会提到的一句话。半个月是短暂的,但对李赛而言,却是改变和触动最大的一段日子。

    我们用手在废墟中刨出了7名幸存者

    李赛到成都后,马上就加入了一个叫“独立团”的志愿者团队,他们的战场在都江堰。

    都江堰有一个幸福小区,小区旁边有一条幸福大道,大道上杂乱无章地扔着裹尸袋和抬尸板。在李赛到达的前一天,这里还摆放着三四百具尸体。

    虽然没有亲眼看到躺在“大道”上的尸体,但是几百名遇难者家属撕心裂肺的哭声,让李赛第一次听到了死亡的声音。

    这天,李赛在随身携带的小蓝本上写下了一行字:幸福大道不幸福。

    救灾工作容不得半点停留,刚刚进入灾区的李赛立刻被扑面而来的死亡包围了。

    “我们不停地挖,碰到尸体就抬出来,然后再挖、再抬”,李赛所在的“独立团”,要在专业救援团队放弃的废墟上继续寻找幸存者。

    “我从未如此靠近死亡”,李赛说。

    李赛虽然学的是数学物理,但一直很爱看书,从小学开始一直担任图书馆管理员。“我小时候很喜欢读《三国》,尤其是读到‘敌人死伤近万人’时,觉得那么痛快淋漓”,但是当亲眼看到这么多人死伤,听到亲属的哭泣声时,李赛才真正知道了死亡带给人的是怎样的痛苦。

    “到了灾区后,我几乎每天都在哭泣,眼泪好像都要流干了”,在不停地哭泣中,李赛他们用双手在废墟中刨出了7名幸存者,挽救了7条生命。

    握住他手的那一刻我知道了生命的意义

    短时间内见到了太多的死亡和伤痛,李赛消沉了,甚至不愿意讲话,他在不停地问自己几个问题:

    “到底什么是死亡?”

    “死亡就是一切都没有了,一切都不存在了。”李赛自己回答。

    “既然人总有一死,而且死了就什么都不存在了,那我们现在还活着干什么,活着时候的奋斗是为了什么?”

    这样的问题不停地在李赛头脑中盘旋,他无法解答,这让他变得异常困惑。

    直到有一天李赛偶然路过龙居镇(隶属什邡市,离重灾区汉旺镇不远),在一片破碎的房子前面,一位像雕塑一样的男子正呆呆地盯着这片瓦砾一动不动。走上前去,李赛吃了一惊,这名男子“毫无表情,脸上很干,好像很久没有下雨的黄土地,几乎要裂成一块一块的了”。

    李赛从站在一旁的他的妻子口中得知,这夫妇一家是藏族人,地震把他们用半生心血投资的饭馆震没了,两个儿子为了逃生,从二层楼上跳下,结果腰椎错位住进了医院。男子想不明白,为什么自己从不做坏事,却有这么多不幸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

    男子想不通,从5月12日后就一直不愿离开这片废墟。

    李赛被这深深的绝望震撼了,他走上前去握住了那位男子的手,然后看着他的眼睛不停地说:“人活着就有希望,人活着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这时,男子的手突然颤抖起来,本来被李赛紧握的双手开始用力反握李赛的双手,绝望到极点的眼睛也慢慢湿润了,紧接着一行泪流了下来。这个男子“活”了,过了一会儿转身离开了废墟。

    那一瞬间,李赛突然明白了自己活着的意义:“男子颤抖的双手让我感觉到了自己的存在,我明白我为什么要活在世上了,我活着就为了这一刻给他帮助、给他带来希望。即使有一天我死了,在这个世界上消失了,但是被我帮助过的人还会在,为了这些我活着就值得。”李赛清楚地记得那一天是5月20日,“那一天、那一刻对我很重要”。

    在以后的日子里,李赛不断地体会着人活着就是为了帮助别人,同时,也不断体会着帮助别人的快乐。

    在5月28日的日记中,李赛这样写道:“中午,营地的第一批50户居民搬进来了,我跑上跑下地帮老人们搬家具。所有受灾群众搬进新帐篷时脸上绽放的笑容,是给我最大的礼物,这一天,我心里很甜,很甜。”

    李赛说,他当时真的感到自己的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以前不能理解什么样的甜才能像“吃了蜜”一样,现在理解了。

    连续在太阳下劳作,李赛身上不停地脱皮

    在整个采访过程中,李赛很少谈到自己具体做了哪些工作,总是说:“我也没干什么,很多志愿者比我做得更多。”

    但是,灾区记住了他所做的一切。当他离开什邡市师古镇的时候,什邡市给他颁发了荣誉证书,感谢他在那里所做的工作。

    李赛在灾区的工作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从5月17日~5月19日,他参加了“独立团”,在都江堰从事救灾工作,5月19日,为了防止出现疫情,灾区的很多志愿者组织被撤回了成都,很多志愿者组织在那时解散了,“独立团”也不例外。

    第二个阶段是从5月22日~6月3日,受团省委的指派到什邡市师古镇,做比利时政府援助中国的临时医院的英语翻译。

    这是李赛这次灾区之行的主要工作。

    师古镇是什邡市受灾较轻的一个地区,所以临时医院和受灾群众营地就选择建在那里。

    李赛是整个营地里唯一一个既会说英语又会说汉语的人,所以,比利时人与政府官员、与官兵、与当地百姓之间的交流都由李赛一人帮助完成,同时他还要翻译很多医学术语和药物名称,就这样一天跑上跑下地翻译经常累得他头疼。

    除此之外,他一米八八的身高和健壮的体魄,也成了营地里的“壮劳力”。建造帐篷和医疗器械的大箱子,解放军都要两个人抬一个,李赛经常一个人就抬一个。

    穿着黑色背心在太阳底下不停地劳动,李赛身上不停地脱皮。他在6月1日的日记中这样写道:“由于没有条件洗澡,我身上很多伤口都化脓了,很痛很痛,肩上脱皮也很严重,有时候睡觉要忍着痛躺下,然后清晨醒来,毯子上都是我肩上脱的皮。这里早晚温差很大,毯子又大部分分给了灾区群众,所以不知道有多少次,我都是半夜被冻醒,然后靠做俯卧撑来取暖。”

    谈到这,黝黑的李赛说:“我以前非常白”,并且翻开背心盖住的肩膀,特意露出没有被太阳晒黑的地方。

    这一刻,李赛像个没有长大的孩子。

    没想到捣乱的孩子竟然在做着这么伟大的事情

    在营地,李赛也是个孩子头儿。

    “营地中的孩子都在10岁上下,他们在失去亲人朋友后,来到营地成了这里的志愿者”。

    因为李赛是大学生,所以管理这些孩子的重任就落在了他的头上。

    “其实,从表面看我和这些孩子的矛盾挺多的,他们调皮不听话我经常管他们,甚至训他们。”李赛说。

    一天,一个初二女生在营地突然晕厥了,这个女孩平时很是“折腾、顽皮”,李赛以为她无非是身体有些不舒服。

    没想到的是,其他人告诉李赛,这个女孩最要好的朋友在地震中死了,照顾死去朋友家人的重任就落在了这个女孩身上,她每天都要到那个死去的好朋友的家去看望她的父母,并帮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活儿。这次在营地晕厥与她的劳累和巨大的心理压力都有关系。

    “我震惊了。”李赛说,“我没有想到每天在营地里捣乱的孩子竟然在做着这么伟大的事情。”师古镇虽然是什邡市受灾较轻的地方,但是当地人几乎都有亲戚朋友在重灾区中遇难,“这些孩子看起来顽皮、快乐,其实只是表面现象,他们的内心所承受的压力是我当时没能想到的”。

    后来,李赛他们在营地建起了“帐篷学校”,李赛成了他们的老师,“我想不好给他们讲什么,就给他们上文学鉴赏课”,李赛讲《红楼梦》黛玉葬花一节,“葬花”其实是用一种极端的方式留住了事物的美好瞬间,他试图让孩子们了解人生中有很多东西是残缺和不美好的,并要珍惜美好的东西。

    李赛希望孩子们能走出失去亲人和朋友的悲痛,“我知道他们可能无法理解我所说的,但是,他们听得很认真”。

    李赛一直觉得很遗憾,在灾区的时间太短没能给这些孩子太多的帮助,但是,李赛走那天,营地中所有孩子都来送行了,他们骑着自行车一路追一路哭,“直到追得再也看不见了”,“这些孩子教会了我很多”,李赛说。

    盗亦有道,高尚的“小偷”

    这种真情流露的场面李赛在灾区经历了很多次。

    在灾区每个志愿者都有一顶小红帽,“我坐出租车、吃饭,他们看到我戴着小红帽都不收我的钱,即使我硬把钱塞给他们,也会被他们扔出来”。

    李赛永远也忘不了“独立团”解散的那顿聚餐,每个人都喝了很多酒,说了很多话,流了很多泪。“我从未如此靠近真情”,李赛说。

    就在那次聚餐上,一名为“独立团”看管物品的志愿者说自己曾经是个小偷,现在还有七个兄弟在牢房里。但是到了灾区“我绝对没有动过念头要碰你们的东西,这几天我真的把你们当兄弟”,这名“小偷”团员说,他有这样的本事,只要看看别人的眼神就知道这个人是不是小偷,所以“我就要负责看管咱们的物品,我就要看看这个时候有谁敢碰志愿者的物资”。

    李赛评价自己曾经是个挺自负和骄傲的人,但是这次却发现原来身边有那么多伟大的人。

    没到过灾区的时候总认为灾区到处都是抢险救灾、到处都是英雄事迹,“其实,到了这里才明白,灾区是由无数普普通通的人和普普通通的事组成的,就像那些免费拉我的司机、免费让我吃饭的饭店老板和为我们看管物资的‘小偷’”,李赛说。

    我从未如此靠近责任

    两个多星期遇到的人和事改变了李赛。

    “以前总被说没有责任感”,李赛这次体会到自己肩上所担负的责任了。

    在“独立团”的时候,李赛有过几次进入重灾区的机会,甚至有一次李赛已经收拾好行囊准备第二天早上出发了,但是经过一夜的思考李赛没有去,“经历了这么多,我突然意识到,我不仅要为灾区负责,同时也要为我父母负责”。

    现在,李赛已经回到了北京,但是也没有闲着。他正在积极与美国方面联系,希望能有美国大学在这里的一所学校设立奖学金,并且建设对口学校。

    另外,还有一些美国人捐赠了一些善款,希望通过他用于灾区建设,李赛现在正在为这笔基金运作。

    7月1日,李赛就要回美国了,他说回去以后他要好好学习,将来找一个好工作,最好是自己能办个公司:“这样我就可以帮助更多的人了。”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