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25日
星期
遵守规定?赞助商闹别扭?球队为了保密?

女曲热身赛闭门谢客得不偿失

本报记者 杨屾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6-25    [打印] [关闭]
    6月19日~6月23日,中国女曲在北京奥体中心同日本队、新西兰队、西班牙队进行了奥运会前的最后一次热身赛。与其他比赛项目不同,女曲的这次热身赛完全封闭,没有观众,不让记者采访,没有赛事公报。对于紧张奋战的中国女曲来说,一次难得的热身赛搞得如此“低调”,不论球队有何原因,失去了一次与模拟奥运会比赛全方位接近的机会都是十分可惜的。

    其实,女曲的热身赛开始并不是封闭的。早在5月5日,国家体育总局手曲棒垒中心特意召开了一个新闻发布会,发布会的大致内容是中国男、女曲将在北京分别进行一次热身赛,赛事是有赞助商冠名的“国际曲棍球邀请赛”。显然,这是一个带有商业色彩的比赛。但到男曲比赛开始前几天的5月18日,赛事突然改成了内部教学比赛,而之后的女曲比赛,也同样如此。

    “因为是奥运场馆,涉及到赛场安保的问题。”手曲棒垒中心的一内部人士说。本次比赛的场地,被安排在北京奥运会曲棍球的训练场进行。和体育总局训练局一样,为了运动员安心备战奥运会,整个奥体中心都被封闭起来,任何人等都无法进入。“我们用的是训练场,我们只是遵守相关的规定,所以才没有对外开放。”手曲棒垒中心副主任杜兆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不过,记者却从杜主任的语气中判断,这背后似乎另有隐情,首先想到的就是赞助商的压力,对此,杜主任表示:“我们和赞助商有了很好的协调,以后还会有合作的机会。”

    无论如何,以遵守“规定”的理由来解释似乎也合情合理,不过,这对女曲真有好处吗?众所周知,奥运备战是全方位的,不仅包括技术、战术,还包括心理和适应外部环境方面,比如如何应对记者采访,如何应对观众带来的影响。2007年8月,奥体中心进行了曲棍球的测试赛,中国男女曲棍球队初步体验了奥运氛围,但一年之后却遗憾地放弃了再次体验的机会。

    体验氛围一次就够了吗?失去这个机会是否很可惜?杜主任并没有正面回答,“我们主要是根据女曲世界杯时暴露出的问题,把技战术搞得更精一些。”

    与曲棍球项目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他项目更加主动地接触观众和媒体——男、女篮参加各种巡回比赛,乒乓球队甚至连内部对抗赛都可以现场直播,他们为的就是要让队员适应比赛氛围,从而在大赛中减轻压力,发挥出最佳水平。

    这次“闭门谢客”,曲棍球队可能有自己的考虑,但放弃这次好机会,确实非常可惜——本次比赛是女曲最后的热身比赛,奥运会前,她们再也没有机会体验比赛氛围,适应比赛环境了。

    本报6月24日北京电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