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25日
星期
应试化倾向从教育界蔓延到科技界

“应试科技”阻碍自主创新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6-25    [打印] [关闭]
    本报北京6月24日电(记者原春琳 谢洋 李新玲)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连达今天在中国工程院第九次院士大会上说,应试化的倾向从教育界蔓延到了科技界。

    这一话题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秦伯益的发言引发的。秦伯益说,现在的教育应试倾向很严重,不仅小学、中学和大学都有应试化的倾向,甚至幼儿园也有这种倾向:3岁的小孩一入托儿所就要提前学小学的功课。经常听到有的院校或科研部门说自己发表了多少高水平论文,但如果应试教育的问题不解决,创新人才的培养只能是空谈。

    李连达院士非常赞同这个观点。他说,这种应试化的倾向从教育界蔓延到了科技界。我们的科技的确是“应试科技”:主管部门出题目,并确立相关的条条框框,路线、方法都规定得死死的,科研工作者只能在条条框框里“应试”般地搞科研,自主创新非常困难。

    有人这样归纳科研工作的“三多一少”。李连达院士解释,所谓三多就是经费投入多,出得论文多,评得成果多,一少则是解决问题少。

    一个最实际的例子就是我们投入很多经费搞了那么多课题,上天入地都解决了,却不能解决录像机和直升机的核心技术问题。

    李连达院士认为还有一个实际情况不容忽视:科研人员的主要精力不在科研,而是去抢项目、抢经费。没有项目和经费就什么也干不了,但是拿到项目和经费里面又有一些不正当因素:埋头苦干的科研人员基本拿不到什么项目和经费,而有活动能力的人可以拿到很多科研项目,项目和经费到手后写一篇文章就应付了。甚至极少数单位垄断了大量的课题和经费,自己没有能力完成项目,就像包工头一样,把项目分包出去,出了成果都是自己的。

    “不少一线的科研人员感触很深,不知道如何解决问题。”李连达院士说,“科技系统在体制和机制上都有毛病,需要改进。目前的状态不利于科技发展和自主创新。”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