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27日
星期

抗震救灾显子弟兵英雄本色

——兰州军区官兵抗震救灾纪实
樊增民 郭永辉 吕志强 魏春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6-27    [打印] [关闭]
    那是让人心弦震颤、心痛泣血的一刻:千百同胞被废墟掩埋,生死未卜;无数房屋轰然倒塌,一片狼藉……汶川大地震使甘肃12个市(州)52个县、陕西10个地(市)89个县受灾,其中甘肃陇南等地灾情严重。

    灾情就是命令!兰州军区部队雷霆出击,从空中、陆地、水上,千军万马多路昼夜兼程赶赴灾区,投入抗震救灾战斗。

    5800多名官兵星夜奔赴地震灾区

    5月12日,大地震发生后不到1个小时,兰州军区党委就紧急召开常委扩大会,全面研究部署抗震救灾工作,同时通过应急指挥机制,全面掌握灾情。

    “抗震救灾,是当前最重要、最紧迫的政治任务。各级务必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力度、最高的效率迅速做好救灾准备。”

    “只要军委一声令下、灾区人民需要,就要在第一时间进入灾区抢险救灾!”

    军区王国生司令员、李长才政委的讲话,道出了军区所有常委的心声,说出了军区全体官兵的心声。

    部队受领任务出动后至今,一个多月来,兰州军区多次召开党委常委和部门以上领导会议,及时传达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和胡主席的一系列重要指示以及决策部署,统一思想认识,分析救灾形势。

    军区王国生司令员在应急指挥所坐镇指挥,直接掌握救灾情况。6月中旬,他又赶赴灾区,视察军区部队抗震救灾情况,亲临一线指挥。

    军区李长才政委多次率工作组赶赴抗震一线,检查指导救灾工作。军区其他常委也先后赶到灾区慰问受灾群众、看望救灾官兵。

    将军们的身影,出现在灾区的废墟上,出现在抢险的队伍里,出现在老百姓的帐篷中。

    战鼓催征,闻令而动。担负抗震救灾任务的两个集团军和甘肃、陕西省军区主要领导,均在第一时间赶赴救灾一线。

    某红军师,某装甲师,某集团军炮兵旅、工兵团、防化团,某摩步旅,某集团军高炮旅、工兵团,以及多支医疗、运输等保障部队,担负起军区赋予的抗震救灾任务。5800多名官兵星夜奔赴地震灾区,展开了一场感天动地的生命大营救。

    5月13日,新疆军区某陆航团领导向选派的18名机组人员下达命令:救灾就是作战,必须以最快的速度赶到灾区!

    3架直升机和机组人员,在飞行大队大队长张晓中带领下,从遥远的边疆飞向陇南。执行任务期间,张晓中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既当飞行员又当维护员,带头飞越复杂地域,带头执行险重任务,圆满完成了运送物资、转运伤员任务。5月14日下午,他驾机运送一批伤员,发现一名重伤员生命垂危,便当机立断,一边请示一边果断调整航线,及时将伤员送到了救治地点。

    被誉为“金刚钻”的某步兵团,5月13日接到抗震救灾命令仅30分钟后,团长叶大斌就带领官兵出发,冒着余震不断、山体滑坡的危险,向甘肃徽县、武都、文县重灾区挺进,当天就赶到了任务区。

    他们是第一支赶到陇南灾区的部队。看到他们,许多受灾群众激动得热泪盈眶:“解放军来了,咱不用怕了!”可乡亲们不知道,叶大斌团长的家在四川巴中,那里也是地震灾区,因为通信中断,他还不知道家里70多岁的老母亲情况如何。

    在叶团长的带领下,金刚钻团官兵,不怕疲劳、昼夜奋战,争分夺秒抢救受伤群众、疏通道路河流、运送救灾物资,灾区群众称他们是“战天斗地的金刚钻”。

    “我女儿的命是解放军不顾自己的命救出来的”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兰州军区救灾官兵日夜不停奋战在救灾一线,粮食、药品、帐篷,源源不断地运送到群众手中。截至6月18日,兰州军区抗震救灾部队共转移群众156万多人,收治伤病员25400多名,巡诊23900多人次,拆除危房12万余间,抢修道路1900多公里,清除土石640余万立方,找回现金145万多元、贵重物品18000余件,抢运粮食2990多吨。

    军区为灾区调拨粮食100万吨、棉被 64510床、帐篷1968顶、解放鞋82978双、衣物17.6万多件(套),以及价值500多万元的药品器械。

    5月19日下午,陇南突然发生强烈余震。正在文县范坝乡抢险的某红军团九连列兵冯长利,发现一个小女孩正在一面危墙下玩耍,危墙的墙体在余震中摇摇晃晃。冯长利奋不顾身地跑过去,一把将小女孩推开,小女孩被推到了安全地带,冯长利却被轰然倒塌的围墙砸倒,后背两处伤口鲜血直流。小女孩的母亲李永玲流着泪说:“我女儿的命是解放军不顾自己的命救出来的,他是我们全家的恩人。”

    兰州军区参加抗震救灾的官兵中,有300多人家在四川重灾区,有的亲人遇难,有的家中音信全无,但他们义无反顾坚持战斗在救灾一线。

    某红军团战士李愿,爷爷奶奶在地震中不幸遇难。得知消息后,他悄悄擦干泪水,随部队奔赴灾区。抢救伤员、拆除危房、抢运粮食,李愿总是拼命似的冲在前面。“只有为第二故乡的受灾群众多做点事,我心里才会好受些。”李愿经常这样说。他在康县灾区认了两位孤寡老人做爷爷、奶奶,还把集团军给他的3000元慰问款全部捐给灾区群众。

    陇南文县范坝乡村民高国富的家被地震彻底摧毁,房屋一间不剩全部倒塌。面对着父母双亲、两个孩子和刚刚做完手术的妻子,高国富彻底失去生活的信心,一时糊涂喝下了农药,幸好被及时抢救过来。某红军师官兵听到消息,立即带上米、面和官兵们的捐款,赶了27公里山路来到高国富家。“房子塌了还可以再建起来,东西没了还可以重新添置,要相信党和政府,一定会帮我们重建家园。”官兵们真诚而耐心的开导,让高国富稳定了情绪、增强了信心。

    5月19日,全国哀悼日的第一天。上午,兰州军区机关和全区部队举行了庄重的哀悼活动。青山肃立,云幕低垂,仿佛在与官兵共同哀悼在大地震中的遇难者。哀悼活动结束后,上自将军,下到列兵,纷纷踊跃捐款,许多共产党员主动向党组织交纳“特殊党费”,争相为灾区人民献爱心。目前,兰州军区部队官兵为灾区人民捐款2633万元,党员交纳“特殊党费”1825万元。一笔笔捐款,饱含着广大官兵对灾区群众的无限真情。

    “我已经失去了母亲,再不能失去抢救更多母亲的机会。”

    抗震救灾中,兰州军区任务部队有2500多名党员递交了请战书、决心书,240名党员“火线”立功,41名共青团员在灾区的地震废墟上光荣宣誓入党。鲜红的党旗,飘扬在震后的废墟上;千百名党员,冲锋在抢险的第一线。

    5月12日,某红军师副参谋长蒲军礼奉命率先遣队连夜出发,边勘察道路边排除险情,火速赶赴陇南灾区。他们冒着余震频繁、山体滑坡、滚石不断等危险,连续7个多小时的紧急行军,终于在第二天深夜2时到达指定地域,为上级党委首长正确决策和后续部队快速机动提供了准确信息。

    5月14日,蒲军礼又带3台工程机械车,奔赴灾情最重的文县碧口镇。由于山体滑坡严重,作业中随时面临塌方。他没有退缩半步,始终以一名共产党员的身份冲锋在前,徒步勘察受损道路,研究制订了先人工爆破后机械作业的方案,先后爆破14次,连续奋战37个小时,打通被堵塞道路7公里。

    家在四川广安的天水军分区政治部主任邓梦华,母亲在地震中腿部受伤,老家房屋受损严重。他却一直战斗在一线。“我是党员,是领导,在这样的时候,我不能因为家事而放下部队的事不管。”

    邓梦华每天到现场组织协调部队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执行任务。一次他连续三天三夜没合眼,带领官兵和民兵完成了109节车皮24700顶帐篷和9节车皮食品的装卸任务,装卸物资总量达3000多吨。熬红了双眼的邓梦华这时接到家里电话:母亲受伤的右腿因静脉血管坏死,必须手术治疗!他抽空给母亲寄回手术费,又走上了救灾前线。

    地震发生后,某红军师侦察营士官党员吴亚立即向连队党支部递交了请战书,坚决要求到抗震救灾一线执行任务。一次,连队在地势险要、道路狭窄的陇南尖山至后坝段执行道路疏通任务,余震突然发生,碎石从山上纷纷滚落。紧急关头,吴亚一把将身边的战友推到安全地带,自己的脚却被碎石砸伤。

    伤好后,吴亚被抽调去执行嘉陵江河道疏通任务。他驾驶冲锋舟在嘉陵江上运送伤员和物资,每天往返40多趟,有时忙得饭都顾不上吃。

    解放军第四五一医院主治医师朱望东,在母亲确诊为淋巴癌晚期、儿子即将参加高考的情况下,坚决要求参加医疗队赶赴灾区。执行任务期间,母亲不幸去世。领导劝他回去料理后事,他流着泪说:“我已经失去了母亲,再不能失去抢救更多母亲的机会。”至今,朱望东仍战斗在抗震救灾第一线。

    像这样的共产党员,在抗震救灾部队中不胜枚举。他们的事迹,在陇原大地广为传诵。他们用青春和热血,用誓言和行动,书写着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