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机型由单一运输机变为专机、直升机、指挥机和大中型运输机
民用机场关闭 这个场站24小时全天候
“强震之后必有大救援!”军人特有的职业敏感,让场站官兵不约而同地想到了机场战备设施。
“当时,脑子里只有一件事,确保机场基础设施完好,随时准备担负救灾任务。”场站政委梁险峰告诉笔者。瞬间,场站作出战前动员:人员迅速集结,部队立即转入应急状态,做好一切保障准备。
保障总理专机、保障国家地震救援队专机、保障空降兵搭乘的大型运输机……任务纷至沓来。周边民用机场关闭,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场站立即启动应急保障预案。官兵们冒着危险进入战斗岗位,保障分队,车辆、物资、装备进入保障现场。其间,强度不一的余震发生了数十次,场站官兵们始终坚守在保障现场。
“精心组织,精心保障,确保空中航线畅通无阻。”地震后,每天保障的飞行架次激增20倍,保障机型由单一运输机变为专机、直升机、指挥机和大中型运输机。面对这种情况,场站官兵叫响了这样的口号。
山崩地陷,桥梁坍塌,救援人员和物资运送受阻。空军展开史无前例的大空运、大空投。机场承担了异常艰巨的保障任务。
飞机频繁起降,机场轰鸣声响彻云霄。5月15日以后,场站24小时全天候保障,平均每天都在50架次以上。
适应救灾需要,缩短地面保障时间成为关键。场站“一号班”人员上岗,从指挥飞机停靠,到充电、充氧、加油各种保障车辆进场,每个环节精细计算,极大提高保障效率,一架大型运输机的保障时间比平时减少了三分之一。
救灾物资流量大,从接收物资到打包进舱,只有40分钟时间。官兵们组成装卸突击队,站领导带头,每天装卸车1000多台次,物资800吨,平均每人每天装卸达15吨。
大爱无声,正是场站这些默默无闻的官兵,用坚实的臂膀托起了空中桥梁,像一块块基石筑起了生命线上坚不可破的桥头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