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27日
星期
“是人民养育了我们,我们今天要以全部的情感、全部的努力来回报人民!”

蓝天书忠诚

——空军部队抗震救灾行动备忘录
本报特约记者 徐汇东 通讯员 肖海洪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6-27    [打印] [关闭]
    空中,运输机穿破云雨雷电,紧急大空运大空投气势如虹;陆地,万余名官兵踏着颤抖的大地,向灾情最严重的城镇、乡村突击。汶川特大地震袭来时,人民空军空地一体,用无畏和忠诚描绘人民军队为人民的壮丽画卷,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史诗。

    灾情如火,使命如天。人民空军勇于担当,雷霆出击,第一时间紧急开辟“空中生命通道”

    山崩!桥断!路陷!河流阻塞!被困群众难以逃生,外援队伍无法进入。“打通空中生命通道!”在汶川特大地震面前,举国上下期许的目光聚焦空军!

    军委、总部向空军下达全力以赴支援灾区的命令后,中央军委委员、空军司令员许其亮连夜召开会议,分析抗震救灾形势,研究部署行动计划,确定兵力出动规模,昼夜坐镇空军本级指挥所,决策重大问题,指挥抗震救灾行动。

    正在部队调研的空军政委邓昌友,紧急从昆明飞赴灾区,冒雨对参加抗震救灾部队作战前动员,现场主持召开工作会议,研究确定救援方案,在一线组织指挥空军抗震救灾斗争。

    应对非常灾情,必有打破常规之举。空军迅即启动应急指挥机制,两套精干指挥班子前推至成都、武汉两地,两个一线指挥所高效运转,救灾、投送“两线”展开。各部队、机场、所有运输机全部按照随时出动的要求,完成夜间起飞准备。

    地震后44分钟,空军航空兵某师受领飞赴地震灾区的重要飞行任务。1小时41分钟后,飞机紧急起飞,为国家总指挥部在一线展开工作争取了宝贵时间。

    地震过后1个多小时、接到命令46分钟,空军航空兵某师两架大型运输机先后从驻地机场紧急转场,8小时37分后,将地震专家及救援设备运抵灾区。

    灾难当头,人民空军责无旁贷!

    起飞!向着四川灾区!5月13日,空军运输机部队紧急集结,45个机场、25类保障人员、136个雷达站、96个地面导航台和1.7万多人共同参战,55架各型飞机在57条航路航线上昼夜连续飞行,空军拉开紧急大空运序幕,第一时间把党的关怀和温暖传递给了灾区人民,创下了历史上同时出动飞机最多、飞行强度最大、反应速度最快的非作战空运纪录。

    空军飞行员英勇顽强、奋不顾身投入抗震救灾行动,常常是接到命令,在动态中完成相应准备,有的升空后才知道具体降落机场;有的机组在72小时里工作62小时,空军某师林斌、吕文令两个机组从13日5时36分起飞到次日凌晨1时16分落地,创造了单日连续飞行17小时40分钟的纪录。

    挺进!火速驰援灾区!12日深夜,空降兵部队临危受命,空中投送、摩托化开进、徒步奔袭,6000余名官兵紧急向灾区机动。13日11时20分,部队长王维山、政委赵以良率领先遣队官兵抵达什邡市救灾现场展开救援。14日凌晨1时16分,空降兵部队第一梯队官兵全部到达灾区,成为第一时间到达并展开救援行动的外区部队。14日上午,空降兵紧急增派4000多名官兵驰援灾区。

    3个山口、4条山沟,空域狭小、气象复杂,空管、调度指挥若定,百余架飞机夜以继日实施大规模空运、空降、空投。截至6月25日,空军共出动兵力80.6万人次,出动各型飞机飞行1778架次,运送人员1.71万人、物资4728.96吨。

    兵者无惧,勇者不屈。空军抗震救灾官兵牢记使命责任,不畏流血牺牲,义无反顾地为人民的利益攻坚破难

    这是一场生死时速的竞赛,这是一场危难重重的搏击。在地震断裂带上执行艰苦卓绝、感天动地救灾行动的空军部队官兵,以坚定信念、无畏气概和钢铁般意志,表现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和特别能奉献的战斗精神。

    危急时刻,领导干部带头豁出去、冲上去,昭示官兵:看我的,跟我上。直升机前往汶川,必须经过一条非常危险的山沟,这条航路最困难也最复杂。“必须去、第一个去,就是摔了也光荣!”中央军委委员、空军司令员许其亮带头乘上空军直升机。

    5月18日上午,胡主席在视察空降兵抗震救灾部队时,了解到什邡市蓥华镇麻柳坪有不少群众被困,当即指示空军部队全力救援。空军邓昌友政委立刻率空降兵某部125名精干人员,携带群众急需物品,克服山体坍塌,坡陡路险等障碍,徒步急行军16公里,历时3个多小时到达麻柳坪,为565户群众送去急需的粮食、药品和帐篷。

    危难关头,官兵们勇敢地把生的希望让给群众,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16日下午两点左右,空降兵某炮兵团救援分队,在带领群众撤出的途中,遭遇5级左右余震,山体摇动,大量山石倾泻而下,情况万分紧急!祝红杰扯下自己的背囊,护住小女孩的头部,自己却因来不及躲避被砸断左腿。胡国才飞快地把背囊甩给附近的一位老人,自己却被石头砸中左耳,顿时血流如注。在另一处,杨成印被多块巨石击中,造成左侧肱骨粉碎性骨折,当场休克。

    强烈地震使灾区面目全非,地形地貌发生巨大变化,救援队伍无法进入灾区展开救援。尽快拿到第一手地理资料成为抗震救灾当务之急。灾区上空积云多、气流强烈,飞机难以保持准确航向,参与救援的飞机来往密集,平均26秒就有一架救灾飞机经过,防相撞压力大。航测部队机智沉着、“见缝插针”,在云缝中抢拍灾区的影像。5月14日,首次发现上报了唐家山堰塞湖险情。5月19日,汶川堰塞湖情况不明,下游受灾群众安置点受到严重威胁。航测部队紧急起飞,克服强气流和雷击的危险,凭着巨大勇气和平时积累的经验,趁闪电照亮云层的瞬间钻出云缝,化险为夷,及时为救灾指挥中心提供了准确的湖区资料。

    地震发生后,茂县与外界失去联系长达40多个小时。依靠空降兵勘查灾情、建立联系,成为唯一选择。在高原山区和气象条件复杂、跳伞高度和速度超越安全和生理极限情况下实施伞降,存在极大危险性。伞降小分队成员、32岁的雷志胜在请战书中悲壮地写道:“我愿付出自己的一切,去挽救灾区人民的生命,实现我们军人的价值!”

    5月14日,在队长李振波带领下,15名空降兵从4999米高空毅然跳下。伞花朵朵,绽放生命的希望。茂县县长高加军泪流满面地说:“解放军来了,我们有救了!”7天6夜,小分队冒着余震和滚落的飞石,徒步行军220公里,穿越茂县、汶川两个县7个乡55个村庄,向上级报告灾情20次,选择8个机降场,引导救援飞机10多架次,转移疏散1000多名群众。

    生命无价,大爱无疆。空军抗震救灾官兵把人民利益举过头顶,用血肉之躯和赤胆忠诚托起生命的希望

    “是人民养育了我们,我们今天要以全部的情感、全部的努力来回报人民!”抗震救灾的紧要关头,中央军委委员、空军司令员许其亮,再次向空军官兵发出动员令。

    “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作出百倍努力!”空军抗震救灾部队以坚决行动践行着出征誓言。于是,从城市到村镇,从一处处重灾区到一个个震后“孤岛”,空军官兵深入废墟、深山、密林,寻找着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可能——

    5月13日下午,空降兵某团官兵抵达什邡市洛水镇,冒雨实施营救。一间倒塌民房内传出小孩哭声,四连五班战士何炎立即带领4名战友赶了过去。经过40分钟的紧急挖掘,终于从废墟中救出了一个脸色惨白的两岁女孩,在她的身上,奶奶和爸爸用身体死死地顶住了塌下来的断梁……没有时间擦去夺眶而出的泪水,何炎赶紧上前将呼吸微弱的小女孩抱入怀中,冲向灾区救护所。

    15时,空降兵某部官兵在蓥峰化工厂一座倒塌的职工宿舍楼里,发现了幸存者,官兵们用锤子一块块地敲出一个缺口,4名突击队员爬进去,两人用身体顶住上方的水泥板,两人用手一点一点地往前抠,艰难地向受困群众靠近。3个多小时后,突击队员成功解救出了这位名叫刘德云的男子。当突击队员们最后从缺口处慢慢挪出来时,手套浸透鲜血,趴在地上已无法站起。

    余震袭来,群众劝官兵们先停一停。“怎么停?我们不是站在废墟上,而是站在兄弟姐妹的头顶上。”组织搜救行动的空降兵某团团长阎振祥动情地说。“不抛弃,不放弃!”怀着这样的信念,空军官兵把生死置之度外,在余震中搜救,在瓦砾中寻找,用爱心扫描生命的信号,创造了人间奇迹。

    “进村入户,搜救被困群众!”5月17日,官兵们按照空军指挥部命令,化整为零,编成小分队,走河沟、爬山岗,翻山越岭,风餐露宿,在灾区数十个乡镇的农村、上百个受灾点展开拉网式搜救。5月20日17时,成空部队派出“敢死队”,到因道路阻断难以深入的小龙潭银厂沟地区实施搜救。在送子殿旁一堆乱石中,救出了卡在两块大石头中间,被困8天、整整196小时,已经奄奄一息的王友群老人;在海拔3700米的九峰山上,救出了被困191小时的76岁老人陈孝平和74岁的熊顺秀。震后216小时,救出了35岁的电厂女工崔昌会……

    人民利益高于山,孝爱大义献灾区,成为空军抗震救灾部队官兵的行动准则。地导某旅一连士官游森,家住都江堰市幸福镇。5月14日,他到家门口附近执行抢险救灾任务。爱人惊慌失措地找到他:“快!妈妈还在废墟里。”游森泪如泉涌:“你先回去,部队的责任区在这里!”

    成空某部担负接收、保管、分发救灾物资任务,时间紧、任务重,官兵们顾不上回营地吃饭、喝水。但大家守着堆积如山的食品,强忍干渴和饥饿,坚守“铁律”不动摇:再渴不喝群众一滴救命水,再饿不吃灾区一口救命粮。

    空军抗震救灾部队广大官兵坚决贯彻党中央、中央军委和胡主席决策部署,发扬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优良传统,不负党和人民信任与重托,在灾区上空唱响坚强不屈的生命赞歌!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