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27日
星期

民生低碳时代是否提前到来

本报记者 刘世昕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6-27    [打印] [关闭]
    6月24日,数十位国内知名能源学者正在北京东三环附近的一家五星级饭店探讨中国的低碳经济,但让出席会议的国家发改委能源所研究员姜克隽感到不舒服的是,饭店的冷气开得太足,尽管他已经三番五次要求服务员调高温度,但一天下来,会议室还是凉嗖嗖的,温度显然比国家倡导的“夏季26度”要低得多。

    “这边是学者们为挖掘国家的节能潜力出谋划策,那边却是随处可见的能源浪费”,姜克隽说,其实类似的矛盾时常撞击他和他的同行们。

    一个星期前,国家发改委同时调高了成品油和销售电的价格。这步棋让很多能源专家感到意外,首先,同时调高两种能源价格的情况不多见,再有,此次成品油调价的幅度之大也是少见的。

    已经有经济学家预测,高能源价格时代的来临可能使未来中国的经济变得更“轻”,那么高油价的时代有没有可能掀起一场全民节能运动呢,或者按现在国际时髦的说法,全民的低碳生活会不会提前到来?

    重新开启电风扇

    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推行低碳经济,这个时髦的名词其实就是中国人传统观念里的节约,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被丢掉,取而代之的可能是一些年轻人对类似SUV这样“油老虎”的高耗能产品的追逐。到头来的情况是,姜克隽这些专家要给公众画出一张节能的路线图。

    姜克隽说,他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对未来二三十年中国的能源消费情景进行预测,为了把未来数十年我国的能源消费控制在一定的规模,专家们必须提出各种节能措施,对老百姓来说,最重要的是采取更节能的生活方式。

    经济学家算出的数字是当能源价格上涨为1的话,老百姓的能源需要下降0.2%,这个下降的需求不是不用能源,而是在节能上下功夫。

    滚筒洗衣机和波轮洗衣机的耗能差别在专家们那里已经被计算出来:洗同样的衣服,滚筒洗衣机耗电一度的话,波轮洗衣机只用0.1度。被量化的生活习惯还有,开一小时的空调的耗能能供电风扇转20个小时,另外,即便是空调,交流变频可节能30%,直流变频可节能50%以上。当然节能的领域不仅涉及家用电器,还有人们的出行等等。

    姜克隽说,目前北京一个3口之家的年耗电量是3000度,但如果选择节能产品,或者选择节能的生活方式,那么这家人的耗电量能控制在1500度左右。在6月的北京,用电风扇或开窗户替代空调丝毫不会影响生活的舒适度。

    其实,每桶130多美元的高油价时代也将把全球逼入低碳时代。本月初,联合国环境署就向全球发布了“改变生活方式的联合国指南”,这本小册子说,只要采取一些很简单的措施,就可以减少一个人每天一半的碳排放。比如,如果每个飞机旅客将携带的行李减少到低于20公斤,就可能在全球范围内,每年削减200万吨二氧化碳的排放。

    公车节油计划

    除了专家们给老百姓算的节能账外,国家层面的节能步伐也在紧锣密鼓。姜克隽说,他正在准备一篇投给国际核心期刊的论文,大概的意思是近年来,中国节能和碳减排的力度史无前例。他的证据是,中国政府为节能和减排出台的政策的数量和频度前所未有,细算下来,差不多每个星期都会有相关的政府文件出台。另外,中国能节约能源和减少碳排放的量也是独一无二的,如果按目前的政策力度,到2010年,中国因节能等措施减排的二氧化碳在两亿吨左右,这相当于有的国家全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除了政策层面,政府部门也在身体力行。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和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计划使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车全年油耗降低20%,办公区用电减少5%。

    据介绍,中央和国家机关将通过严格控制公务车使用、倡导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项措施实现节油20%的硬指标。

    在管理部门下发的文件里已经要求,除特殊需要外,工作人员外出办公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距离短的,提倡步行或骑自行车;确实需要用车的,经审批后才能派车;节假日期间除工作需要外,其他公务车一律封存。国管局还倡导干部职工减少私家车的使用。

    在用电方面,国家机关除严格执行夏季空调温度设置不低于26摄氏度、冬季不高于20摄氏度的规定外,还倡导每周停开一天空调。办公室白天要充分利用自然光照明,除奥运会期间外,停用装饰性景观照明灯。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等办公设备不用则关,减少待机能耗。

    更具体的事例是,在一个星期前的节能周,山东省省长步行上班,体验能源紧缺。

    什么阻碍了迈向低碳生活的步伐

    节能的氛围已经形成,可专家们还是触摸到与节能相悖的细节:当大排量的SUV,因高油价在美国遭冷遇的时候,今年前5个月,我国国产SUV销量却同比增长了39.72%,进口SUV更是增势迅猛。

    最近,经济学家汤敏在一个论坛上表示,虽然有了能源价格的传导效应,也有了政府部门的表率,但目前国内还缺乏助推节能的激励机制。

    汤敏用这样的疑问证实自己的判断,他说,节约一度电所用的投资只是新发一度电的四分之一,但为什么新建电厂都有人抢着去投资,而节约用电却没人愿意投资?他分析说,在现有的机制下,建一个新电厂可以拿到银行贷款,还有人愿意投资,投资者也知道如何把钱收回来。但节约出一个电厂,钱从哪里来?再有,目前没有机制能把投资的钱收回来。缺乏节约的激励机制就造成现在“浪费有人投资,节约没人投资”的情况。

    另外,普通家庭中也有节电的潜力,比如一个节电灯只用白炽灯20%到30%的电,可为什么老百姓不买节能灯呢,原因是太贵,一个节能灯20几元钱,一般的灯只要两元钱。

    汤敏说,他曾在长三角做过调研,发现当地节电的潜力非常大,最重要的是电机,陈旧的电机耗电量非常大,用新的节电型的电机替换老电机就可以节约很多电。

    汤敏和他的同事计算后发现,如果有一定的激励机制,比如把节能灯的价格从20元降到4元或许国家就可以少投资几个电厂,这相当于建了几个虚拟的电厂。

    经济学家们认为,目前最大的障碍就是类似把节能灯价格降下来的这笔费用谁来负担,肯定不可能让财政来完全埋单。汤敏说,现在是政府为节能设计激励机制的关键时刻。

    本报北京6月26日电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