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30日
星期

掌声,献给英雄的中国人民

——抗震救灾英模事迹全国巡回报告纪实
新华社记者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6-30    [打印] [关闭]
    灯光闪亮,聚焦讲台。他们不曾是明星,如今却胜过明星……

    他们中,有基层干部、人民教师、沙场军人、白衣天使,还有铁骨铮铮的干警、稚气未脱的学生……危难中,他们以不同的身份诠释着中华民族抗震救灾的伟大精神。

    37位来自抗震救灾一线的英模,分团6路,6月16日分赴全国各地巡回报告。10多天的时间,方圆九州感同身受。他们用各自的事迹证明:面对灾难,我们有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英勇的人民军队、坚强的中国人民、强大的社会主义祖国。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胜利属于英雄的中国人民。

    一次次感天动地的诉说

    每一位英模背后,都傲然矗立着一个英雄的集体。

    师爱定格在生死瞬间。勇救学生献身的数学老师张米亚、美术老师连蓉;失去亲人还全力组织抢救学生的校长谭国强……构成了映秀小学教师董雪峰报告的核心内容。

    把生命高高举过头顶。为救病人不幸被飞石砸中的护士严莉、地震后依然陪着病人做完透析的肾内科主治医师李华、勇救孩子的副院长任锦翔……四川省汉源县人民医院护士郝文用哽咽的声音,给观众们讲述了地震刚刚发生时的故事。

    “为什么在报告里很少提到自己?”

    “因为今天我站在这里,就是要让大家知道我们英雄的集体,让观众感受到中华民族在灾难中不屈的意志。”面对记者的提问,武警北川中队副指导员贾达国不假思索地回答。

    燃烧自己的生命照亮别人;舍下自己的亲人救助群众。这是用牺牲写成的报告:

    ——北川中学的李佳萍老师冲到教室门口,把学生一个一个推出门外,给了30多名学生生的希望。教室最终坍塌,李老师和六个学生一下子陷入了黑暗的世界。最后,她艰难地、一字一句地叮嘱孩子们:“你们一定要坚持,我会在另一个世界祝福你们!”

    ——都江堰市向峨乡民政干部罗代强,在组织救援前已经看到了埋在废墟里的儿子。当时儿子露出了一只脚,老罗一眼就认出了儿子脚上穿的那再也熟悉不过的鞋和袜子。但为了不打乱救援安排,老罗始终没有向救援队伍表露过自己的孩子还埋在废墟下。在救援群众的分分秒秒中,老罗的儿子永远地离开了他。

    ——北川县副县长瞿永安全家有9人遇难,民政局局长王洪发痛失包括爱子在内的20个亲人,通口镇党委书记赵蓉再也见不到她的丈夫和孩子等9个亲人,但他们全都强忍悲痛,始终战斗在抗震救灾第一线。

    ——北川县公安局144位民警,有20人遇难,幸存的民警几乎都有亲人遇难。

    ——武警某师组成200人的突击队,徒步强行向汶川进发。领队的参谋长王毅对突击队员说:“关键时刻、危难关头,要豁得出来、冲得上去。就是爬,也要爬到汶川;就是倒下,头也要朝着汶川的方向!”

    英雄的集体太多太多。我们忘不了,三天三夜抢通第一条生命线的四川阿坝公路局;我们忘不了,豁出性命抢通宝成线的西安铁路局略阳工务段;我们忘不了,向世界真实报道汶川震情的新闻媒体记者……

    在抗震救灾中表现突出的英模代表们,不约而同地用绝大部分时间,满含深情地歌颂着自己的战友、同事,甚至是淳朴善良的被救群众。

    一次次心灵的震撼与洗礼

    一次次驰援惊心动魄,一幕幕救助感人肺腑。讲台上,英模的讲述时而委婉伤感,时而昂扬高亢;讲台下,唏嘘声与泪水交融,掌声此起彼伏……

    报告台下,从省委书记、省长到老百姓,从军区司令员、政委到普通士兵,每一个人都在倾听、在沉思。武警官兵、公安民警、医护人员、院校师生,无不唏嘘感叹,泪流满面……报告地点尽管不同,但各地的观众都情不自禁地用感动的泪水和雷鸣般的掌声向台上的英模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在南京,能容纳3000人的江苏省人民大会堂座无虚席。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怀抱着沉重的专业照相机,拖着一条伤残的腿,缓慢地向报告讲台的台口挪动。

    “我快90岁了,虽然我的腿有残疾,但英模们是抗震救灾的勇士,我一定要亲眼看看他们,把报告的场面用照相机记录下来。”江苏省老年摄影协会的张凤扬老人,年轻时参加过八路军,战争年代腿上留下了伤残,但他还是坚持要为英模们拍照。

    “我在战争年代打过仗,知道地震灾区的情况就像战场。虽然我没到灾区,可我能想象到抗震救灾的艰难和危险。”张凤扬声音颤抖、老泪纵横。

    让感动的泪水涌流,让希望的微笑绽放。

    “希望不会被震垮;阳光不会被掩埋!”——一位吉林大学法学院的学生在记录本上工整地记下映秀小学董雪峰老师报告里的这句话。

    “他们是真正的救命英雄!我仿佛被带回到那个现场。我和他们一起伤心,一起难过,一起害怕,更为他们救人于危难之中感到无比自豪!”为抢救游客失去左腿的全国道德模范文花枝告诉记者。

一次次爱与爱的链接

    开放的网络,虚拟的世界。抗震救灾英模在各地与网友们分享感人故事、讨论灾后重建,憧憬未来生活。

    是什么让你们最感动——对成都军区某红军师师长王凯来说,在抗震救灾的日日夜夜中,最令他感动的是北川中学废墟上依然高高飘扬的那面五星红旗。“当我第一眼看到那面红旗时心潮澎湃,感觉到一下子充满了希望和信心!地震灾害不可怕,艰难困苦我们能战胜,因为我们有强大的支撑,那就是祖国。只要我们身后有伟大的祖国,没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

    人民“铁军”为什么战无不胜——

    “因为有‘五铁精神’。它有铁的信念、铁的意志、铁的纪律、铁的团结、铁的作风,以人民的利益为最高利益。当人民群众遭受苦难的时候,我们铁军官兵必将义无反顾、挺身而出。”在与太原网友的交流中,素有“铁军”之称的济南军区某红军师师长杨剑给出了答案。

    你们靠什么重建家园——

    “我们对恢复生产、重建家园有信心、有底气!”都江堰市向峨乡党委书记罗鸿亮的话让人心里愈发敞亮,“我们那儿有猕猴桃、优质茶叶、中药材和竹子,打算用5至8年时间打造这些特色优势产业,全面投产后人均收入就会有1.5万到1.6万元。我们一定可以走出地震的阴影,走出地震带给我们的伤痛。”

    一个个饱含深情的跟帖上,网友们留下炽热的感言:

    ——很久没这样地感动过了,边听报告边流泪。每一个平凡的人在灾难面前可以这样不平凡。一幕幕壮举,全都来自内心,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

    ——生命在巨大的灾难面前,在痛苦的死亡之中,是那么的渺小和脆弱,却又是如此的坚强。它让所有的中国人心和心是如此的贴近、相通相融,从而凝聚起可以战胜任何困难的力量。

    一次次情与情的交融

    巡回报告的一路上,群众的热情洋溢令英模们心潮澎湃。

    ——在广西百色,英模们踏上了处处充满勃勃生机的红土地。

    “广西百色人民对英模的爱,就是对灾区的爱。有这么好的人民,我们军人还有什么不能舍弃?我们有责任、有使命去保护他们幸福安宁的生活。”空军航空兵某师副师长刘文力说。

    在邓小平同志当年领导百色起义时工作、居住过的红七军军部旧址——粤东会馆,武警某师参谋长王毅感慨万千:“无数革命先辈流血牺牲才换来今天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我会回去教育我们的武警官兵继续发扬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革命传统,更好地履行军人的使命!”

    “抗震精神与西柏坡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一脉相传,都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建设强大祖国的动力。”报告团6位成员在河北省西柏坡纪念馆参观时,发出了由衷的感慨。

    一幅幅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激昂画卷

    历史回眸,英雄礼赞。

    灾难制造英雄,英雄源自人民,人民谱写历史。

    “铁军”英模师长杨剑,赶赴灾区开展救援的日日夜夜,从来没有流过眼泪,但他得知了“铁军”部队河南籍年仅26岁的战士武文斌因过度劳累晕倒在卸载活动板房工作现场,经抢救无效于6月18日牺牲时,这个“钢铁汉子”泪流满面。

    活在人心即永恒,死得其所即不朽。武文斌只是普通一兵,而在河南报告会现场,2500多名观众眼含热泪,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家乡最优秀的战士、送给每一位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生命的勇士。

    每一个抗震救灾为爱付出的人都值得铭记——

    “唐山的农民兄弟先后自发组成36支志愿者小分队,总共477人赶往灾区。”河北唐山迁安市太平庄村党支部书记、报告团成员李国华就是千千万万志愿者中的一个。

    我们不应忘记,那些捐赠百万、千万不愿透露姓名的人,那些站在献血车前的年轻人,那些打碎小储蓄罐把分币塞进募捐箱里的小朋友……还有,那位把乞讨来的钱也捐献出来的老人。

    每一个抗震救灾共克时艰的人都值得赞叹——

    “给我们送点玉米种子来吧,赶着现在种下去,秋天就有吃的了……”每每提及受灾乡亲的话,报告团成员、中央电视台记者张泉灵都情不自禁,眼眶湿润。“这就是我们最质朴的乡亲,遭受了那么大的灾害,失去了那么多亲人,但他们想要的却是种子!种子不就是希望吗?”

    希望就在前方。擦干泪水,我们继续前行!掸去尘土,我们再上征程!

    这是民族精神的一次大洗礼、集体主义精神的大检阅、爱国主义精神的大弘扬,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上中华民族面对灾难奏出的时代最强音。

    这是英雄的礼赞——二OO八,抗震救灾英模事迹感动中国。这是人民的礼赞——

    二OO八,抗震救灾的英雄的中国人民在灾难中奋起。

    鲜花在诉说、掌声在诉说、热泪在诉说……

    向抗震救灾的英模致敬!

    向抗震救灾的英模集体致敬!

    向抗震救灾的英雄的中国人民致敬!

    (本稿执笔:杨维汉 参与采写:周玮、常志鹏、谭晶晶、常璐、于文静)

    据新华社北京6月29日电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