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1日
星期
大家说书

梁漱溟:“最后一位儒家”的脊梁

彭俐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7-01    [打印] [关闭]
    才子不畏权,书生爱较真。俗人不知,君子为求真理而较真实属大大的雅量。文字只有在记录真实的时候才有价值,纸张只有在印刷真知的时候才有分量。为文一生,思虑千载,秉天地之正气,凛凛然如霜雪,浩浩然似罡风,瘦骨嶙峋擎天柱,肝胆向人日月明,此乃教育家梁漱溟先生之德操风范也,足为后辈代代读书人所仰慕、追随。正值梁漱溟先生逝世20周年纪念,再说读书求真,实与其一生向学的气质、秉性相符。

    如今,读书识字已经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黄口小儿皆进学堂,皆捧书本。城市里,更有太多咿呀学语的孩子,能够将李杜诗篇倒背如流。只是如何从书中读出做人的傲骨、倔强的头颅、坦荡的胸怀、赤诚的心地,倒是一个摆在天下父母和老师面前的难题,更是一个值得普遍关注的成年人的问题。培养梁漱溟先生同等学问者不易,锻造一根梁漱溟式的文人脊梁更难。

    书本是有重量的物件,文字是有灵魂的载体,思想是有锋芒的利器,读书人是有担当的脊梁。以此标准严格考核,不知今日浩瀚的出版物与拥挤的文人最终会被打出怎样的分数,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我们的文坛,扩大到各种媒体,非但没有在才学上堪称巨擘、在精神上堪当导师、在勇气上堪比勇士的鲁迅式的人物,也不见像梁漱溟这样特立独行、始终坚持自我主张、宁可沉默不语绝不信口胡言的一代鸿儒。从梁先生的文字和言谈中,我们感受到了做学问的“真趣”。

    梁先生的学术思想尚待研究,但他对个人学术立场的坚守,对探索人生真谛的执著,非一般人所能达到。有人会说:“你们读书人最假了,还总是自以为是、自命清高。运动来了,你们还不是相互撕咬、相互攻讦。戴眼镜的整戴眼镜的毫不留情。”但是,我们有必要澄清一下,人性的复杂与过错并非读书人的过错,更不是书本的过错,而古往今来那些为精神、为思想、为见解、为学术而坐监牢、赴刑场的读书人却大有人在。

    读书是人类自我塑造、自我修养、自我完善、自我提升的美好过程,许许多多美好的心灵从中诞生,并充实、酝酿、升华,创造出比以往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典籍。书本是一个打开的精神世界,它需要面对一个敞开的胸怀,只有人类中最真诚的人才能从字里行间搜寻到金屑,就像《金蔷薇》一书所描写的“珍贵的尘土”中的金屑一样,只能为无比虔诚又谦卑的人获取。真正有学问、有智慧的人,能清楚地看到自己“王国”的边界。如果将无法穷尽的知识比做无比巨大的宇宙的话,那么学者常会诚惶诚恐地自视为小矮人,面对知识,没有伟人。于是,在一片混沌中求真的愿望更加迫切,毕竟宇宙的天地无垠,生命的时光有限。

    读书为生计没有错,读书为名利也没有罪。读书为使生活过得更好本是人之常情,更何况通过读书的方式改变自身的命运,是值得称道的好事。但是,我们的社会仍然需要一大批读书只为求真的人,仍然需要有一种读书只为求真的理想和人格。否则,世间的真理或者说“真理的女神”就会被怠慢,甚至遭到轻蔑以至遗弃。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