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2日
星期

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事迹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7-02    [打印] [关闭]

    新华社北京6月30日电 经党中央同意,中央组织部决定:在前段分批表彰的基础上,授予叶志平等59名共产党员“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追授向倩等6名共产党员“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赵忠兴,男,汉族,1973年5月出生,2002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四川省青川县木鱼镇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在“5·12”特大地震灾害中,青川县木鱼中学有393名学生被掩埋在废墟中。赵忠兴立即和镇党委其他同志一道,迅速协调部分机械,召集数百名党员和群众,成功营救了30余名学生。

    多日劳累的赵忠兴被尸体散发的恶臭熏昏倒。苏醒后,他不顾医生和同事们的再三劝阻,又去指挥各村救灾物资发放。连日来,赵忠兴共组织党员干部安置受灾群众300余人,发放各类物资近60吨。

    伏玉琼,女,汉族,1969年2月出生,1997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四川省青川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伏玉琼第一时间带领组工干部,赶到青川县城山珍市场协调公安等部门实施抢救。从12日下午到13日上午,她一直没有合眼,指挥抢救人员,共救出21名被埋群众。在余震不断、道路时通时断、随时有飞石滚下的情况下,她冒着生命危险及时将灾情报给了市委。连续几天没有休息、而且两次手术不久的她晕倒在帐篷旁边。经过输液稍稍可以行动后,她又拔下针头,开始继续忙碌。

    夏平,男,汉族,1966年1月出生,1998年7月入党,现任四川省安县桑枣镇飞龙村党支部书记。

    地震后,得知85岁的外婆在家里被砸倒,夏平说:“危急关头,老百姓是慌的,先救群众要紧。”他带领全村党员干部第一时间赶到倒塌房屋的村民家抢救。12日下午3点到次日早上7点,夏平一直战斗在抢救受伤群众第一线,当他赶回自家再救外婆时,外婆已经遇难。

    听说邻近上清村村民饮水出现腹泻,夏平从最深的井中取水,烧开后自己先尝,没有问题后才让群众饮用。

    瞿永安,男,羌族,1964年6月出生,1988年7月入党,现任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委常委、副县长。

    跪别亲人,把生的机会给了别人。灾情发生后,当在成都开会的瞿永安赶回北川时,妻子被埋在倒塌的县政府大楼里,父母、岳父岳母、侄儿、侄媳等10位亲人被压在整体垮塌的家属楼中。但瞿永安毅然投入抗灾一线,组织救援队伍抢救学校、医院等人员最密集、受灾最严重单位。先后7天时间,160多小时,他不分昼夜奔波在救人现场,抢救的灾民已无法计数。

    刘廷凯,男,汉族,1965年3月出生,1995年5月入党,现任四川省彭州市龙门山镇党委书记。

    为及时抢救受灾群众,刘廷凯始终冲锋在前,第一时间组织了三组突击队进山搜索营救,并亲自带领一支突击队进山。他说:“这里的每座山每条路,我都走过。没有谁比我更了解地形。在这个时候就算死,我也要死在银厂沟。”在成都空军先头部队的配合下,他走遍了银厂沟内80多家农家乐,成功营救出70余名重伤员,上千名被困村民。

    曹代成,男,汉族,1955年5月生,1994年9月入党,现任四川省绵竹市广济镇仁贤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

    地震灾害突如其来,曹代成冒着生命危险沿街喊话“快出来,地震了”。当曹代成迅速清查完社区人员后,得知社区有10人遇险被埋,他立即组织社区党员和部分居民开展营救。曹代成家有三人遇险,但他却坚持先救社区群众。他不由分说,拖着受伤的腿,带头跑向其它遇险居民的房屋开始抢救被埋群众。由于营救及时,社区个体商户康玉兰等10余人得以生还。

    包世贵,男,汉族,1969年6月出生,1994年2月入党,现任四川省汉源县富林镇初级中学教务主任。

    地震发生后,在二楼办公室准备上课的包世贵,第一时间想到自己班上70多名学生在四楼。他迅速冲出办公室,冒着教学楼急剧摇晃垮塌的危险,直冲楼上。到四楼后他向学生大声喊“不要慌,不要挤”,并指挥学生有序撤离,直到最后一个学生冲出教室。

    当学生问他,你为什么不先去看看你的妻子和孩子?包老师笑着说:“家人是我的牵挂,你们也是我的牵挂,我都舍不得啊。”

    龙德强,藏族,1955年11月出生,1999年4月入党,现任四川省汶川县银杏乡沙坪关村党支部书记。

    “5·12”汶川大地震,造成位于国道213线的沙坪关村山崩地裂,房屋垮塌,交通、通讯、供电等全部中断,村庄完全变成一座孤岛。地震夺去了龙德强的4名亲人,他强忍悲痛,挥臂高呼“是共产党员的,给我站出来;向我看齐,跟我来”,冒着余震和塌方的危险,带领党员干部和民兵携老扶幼,展开了一场生死大转移。到当天晚上7点左右,全村4个村民小组、500余名群众全部安全转移。

    舒云,男,汉族,1973年6月出生,1994年10月入党,现任四川省青川县石坝乡党委书记。

    在“5·12”特大地震中,石坝乡场镇及农村房屋倒塌,死亡95人,400余人被埋在废墟中。面对地震灾害,舒云挺身而出、靠前指挥,组建党员干部救灾应急队,分赴各村社实施抗震救援。他身先士卒、全力以赴,第一时间赶赴一线,组织党员干部先后营救被困群众100余人,真正成了群众的主心骨。他舍小家顾大家的精神,极大激励了全乡党员、干部和群众抗震救灾的斗志。

    王理效,男,汉族,1966年8月出生,1990年10月入党,现任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地震发生时,正在县委礼堂主持开会的王理效与其他县领导,及时组织疏散青年学生。260多名参会教师和学生全部安全离场,3名被困门口的学生也成功获救。由于通讯中断,为及时向上级报告险情,王理效不顾疲劳,来不及包扎伤口,带领两名同志冒着生命危险,几经周折才在近3个小时后,赶到绵阳市抗震救灾指挥部报告灾情,为市委及时组织北川抗震救灾赢得宝贵时机。

    王洪发,男,羌族,1965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民政局长。

    地震发生10分钟后,幸免于难的王洪发就接到任务负责医疗救援。一路上,他用手刨出了10条生命。听说北川小学垮了,他顾不及救儿子,冲到小学的废墟中,奋力救出两个孩子,而他自己的孩子却永远离开了。

    在得知15名亲人遇难后,王洪发依然一边忙于救人,一边调度粮食供给、统计救灾物资、及时上报需求。他始终坚持奋战在第一线,灾后的240小时里,偶尔打盹不到20个小时。

    蒋晓娟,女,1978年10月出生,2000年6月入党,四川省江油市公安局巡警大队民警。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重灾区北川、平武的受灾群众大量涌入江油市。看着一些嗷嗷待哺的婴儿由于长时间没吃奶而哇哇啼哭,在安置灾民点协助工作的女民警蒋晓娟主动提出为婴儿哺乳,却顾不上照顾和哺育家中刚满半岁的孩子。当听说有位“警察妈妈”义务为婴儿哺乳后,许多灾民都抱着自己家小孩来了,蒋晓娟每天要为10多个婴儿哺乳。

    蒋敏,女,羌族,1980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四川省彭州市公安局政工监督室民警。

    在这次抗震救灾斗争中,蒋敏在惊悉老家北川10名亲人因地震遇难的噩耗后,强忍巨大悲痛,毅然坚守岗位,日夜奋战在抗震救灾第一线。因连续奋战劳累过度,她多次昏倒在抢险救援现场。在抗灾一线,蒋敏强忍悲痛坚持着、忙碌着,领导们看到她日益憔悴,特意把她调换到指挥中心,但一天后她又要求回到抗灾一线,并负责安置了4000多名来自龙门山、九峰山的受灾群众。

    李林国,男,羌族,1965年10月生,1991年9月入党,现为四川省北川县公安局擂鼓派出所副科级侦查员。

    地震使李林国正在镇上开会的办公楼垮塌,李林国多处负重伤,但他强撑几乎无法站立的躯体,立即赶往倒塌的北川中学救援被埋学生。由于流血过多虚弱不堪,李林国被强行送往医院。但他趁大家不注意又偷偷混进救援队回到北川救人。此后,他在救人中几度昏倒在废墟上。15日,当第四次被送到医院时,李林国已成功救出了100多名被埋学生。而此时他的儿子却已经离他远去。

    蒋青林,男,回族,1967年11月出生,1991年3月入党,现任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5·12”地震袭来时,汶川县映秀镇瞬间成了一座困在山中的孤镇。蒋青林立即组织几个小分队分赴中学、小学和幼儿园展开救援。他亲自带领一队人马,直奔映秀镇中学,在没有任何工具的情况下,坚持用双手不停地扒挖砖块救人。他的双手被钢筋戳穿,大腿被垮塌的预制板砸伤,仍然坚持抢救。当救援部队到来时,他们已成功救出110多名被困的学生和老师。

    黄琼,女,汉族,1969年5月生,中共党员,现任四川省绵阳市中医院手术室护士长。2008年被评为医院优秀护士长。

    地震袭来的短短3天,黄琼失去了7个亲人。但黄琼没有被噩耗击倒,为了成千上万的伤病员早日恢复健康,她强忍悲痛,拖着虚弱的身体又投入到工作中。同事们看到的依然是以前那个说话直截了当、做事干净泼辣的护士长,她以特有的镇定配合医生成功完成100多例手术。面对每位病人,她都安慰:“一定要挺住,因为你还活着。”

    叶志平,男,汉族,1953年9月出生,1985年12月入党,现任安县桑枣中学校长、党支部书记。

    1995年叶志平担任校长后,决心维修加固实验教学楼,找人重新在楼板缝中灌注了混凝土。1999年,他又将原来的砖栏杆换上轻巧结实的钢管栏杆,并把整栋楼的22根承重柱子由“三七柱”加粗为“五零柱”。自2005年始,桑枣中学每学期都要在全校组织一次突发性的紧急疏散演习。地震时,安县桑枣中学2200名学生、100多名老师从不同教室冲到操场,安然无恙。

    经大忠,男,羌族,1964年4月出生,1985年7月入党,现任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委副书记、县长。

    5月12日地震时,在北川县委礼堂参加青年创业大会的有500多人,会议室只有2扇小门,无法满足大家同时撤离。经大忠站起猛喊“党员干部留下,让学生先走”。8分钟后,他才带着其他干部跑出濒临倒塌的会议室。

    经大忠一直忙于救灾,根本没有过问一向感情甚好的妹妹和侄儿侄女的处境。5月15日傍晚噩耗传来,他说,相信他们在天之灵会原谅他。

    王晋,男,汉族,1965年3月出生,1986年12月入党,现任四川省都江堰市龙池镇党委书记。

    “5·12”地震中,王晋同志右腿半月板当场断裂,腿骨严重受伤。危急时刻他不顾伤痛立即在废墟现场成立抗震救灾应急指挥部。他还及时组织人员将全镇所有未被损毁的食品、药品等集中起来,按自救7天进程进行合理安排,既保证了全镇所有受灾群众有饭吃有水喝,也有效稳定了群众情绪。在南岳小学救援中,他冒着随时可能被齐腰深的洪水冲走的危险,将100余名师生转移到安全地带。

    张云安,男,藏族,1964年8月出生,1990年12月入党,现任四川省汶川县委常委、副县长。

    “5·12”地震发生时,张云安正在映秀镇主持召开会议。他不顾个人安危,冒着余震和房屋倒塌危险,迅速将劫后余生的群众疏散到镇上的开阔地带。随后将党员干部组织起来成立奔赴各区域展开营救工作。在他的带领下,6个搜救小组先后营救了500余名被压在倒塌房屋下的受灾群众,安全疏散了2000多名群众。震后第四天上午,在映秀小学施救现场的他累晕倒了,才“趁机”睡了3个小时。

    马晓东,男,汉族,1971年9月出生,2000年5月入党,现任四川省广元市交通局公路路政管理处副主任科员。

    5月25日,当马晓东在剑青公路酒家垭危险路段进行排查时,青川发生6.4级余震,路上有三辆车被落石砸中,其中有一中年妇女倒在地上。他带领突击队员及时营救和疏散被困人员,当他连拉带拖将中年妇女带离危险路段时,回头看刚才停车的地方已被垮塌的乱石堆成一坐小山。

    在参与抢险的日子里,马晓东只托人给家人带回一张报平安的简短纸条。

    刘金碧,男,汉族,1956年3月生,1981年11月入党,现任四川省什邡市洛水镇洛城村民兵连长兼治保主任。

    抢险救灾,他临危不惧舍身救援。地震发生后,他和儿子在跑回家的途中,抢救被压在预制板下的村民刘亿民,为防止刘亿民被卡伤的脚再加伤情,他把手伸进狭缝当肉垫挪出刘亿民,同时救出刘亿民的妻儿。

    灾后重建,他不等不靠带头示范。地震的阴霾使人们没心思抢收抢种,刘金碧挨户发动,短时间组成有50多人的“民兵服务队”帮助受灾群众。

    陈贵林,男,汉族,1962年9月出生,1988年12月入党,现任四川华西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董事、总经理。

    5月12日晚,陈贵林连夜组织抢险突击队往北川开进,组织指挥突击队打通进入县城的道路,使各路抢险大军、重型设备陆续进入北川县城。陈贵林迅速指挥华西突击队在北川中学、北川县城、北川陈家坝营参与救出233名幸存者。

    陈贵林连续奋战80余个小时,没有洗过一次脸、漱过一次口、睡过一次囫囵觉,实在累极了,就在一块石头上坐一会。

    杨太东,男,汉族,1959年12月出生,1989年11月入党,现任四川省机场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成都双流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

    “5·12”地震后,杨太东第一时间赶到生产指挥现场,启动应急预案,带领工作人员疏散旅客,组织设立现场医疗救治点救治受伤旅客,指挥保障机场秩序。

    5月13日开始,杨太东围绕保障急救飞行这一机场抗震救灾中心任务,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正常运行。他一直坚守在运输生产一线,连续7天没有回家。

    杨志勇,男,羌族,1972年4月出生,1995年5月入党,现任中国电信北川分公司线路维护中心经理。

    汶川大地震时,杨志勇正在北川县贯岭乡处理迁杆改道事宜。面对突发灾难,他步行几十里山路赶回公司,展开恢复通信工作。北川县与外界恢复通信后,杨志勇得知家人信息:父母埋在废墟中下落不明,姐姐和妻子的奶奶已遇难。

    绵阳市政府拟将北川县政府临时办公地设在安县安昌镇,中国电信受命为安昌镇全面建设通信网络。杨志勇又投身到安昌镇的通信建设工作中。

    范晓林,男,汉族,1977年10月出生,2002年8月入党,现任四川省德阳市公安消防支队绵竹中队政治指导员。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范晓林即刻带领7名战士乘抢险救援车出发。刚过苏兴街路口不到十米,范晓林便在一倒塌的居民楼里营救出7名被困群众。城北中学教学楼下有6名学生被压,官兵们立即对被埋压的学生进行施救,抢救出4名幸存者。

    5月14日至15日上午,范晓林所带的队伍先后在绵竹城内红岩煤矿家属区、通惠路一住宅楼等地救助群众20余人。

    肖显辉,男,汉族,1976年3月出生,1999年7月入党,现任四川省绵阳市公安消防支队特勤中队代理排长。

    地震发生后,肖显辉奉命驰援北川中学。救援中他遇到了一名被埋女孩,她的腿被建筑物重重埋压,医生判断若不立即截肢,将失去生命。肖显辉站了出来,拿着液压钳缓慢而果敢地剪断女孩的腿骨。女孩成功获救了,肖显辉却瘫倒在了废墟现场。

    在北川战斗的10余天里,肖显辉一直坚持战斗在一线,他与战友先后成功营救21名被困学生,挖掘遇难者遗体130余具。

    许伟,男,汉族,1978年5月出生,200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甘肃省文县范坝乡初级中学校长。

    地震发生时,正在办公的许伟立即冲到楼梯口,组织老师把学生安全有序疏散到操场。之后他又冒着生命危险,冲进教学楼抢出一部电话机。许伟和几位老师急忙扯线架线,很快安好了电话机。正是通过这部电话机,为中央派出了直升机支援甘肃灾区赢得了时间和主动。

    在清点人数后,许伟把师生转移到教学楼西侧的开阔地带。在余震中召开会议,成立自救小组。

    李树德,男,1956年8月生,1991年入党,现任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

    5月13日,医院接到一名因地震造成开放性颅脑损伤的患者,病人生命危在旦夕。李树德立即组织抢救。在手术中,强烈的余震使手术床剧烈摇晃。他一边用双脚踩住手术床,一边鼓励大家保持镇定。经过4个多小时的紧张工作,成功完成了手术。

    在震后的日日夜夜里,李树德除了救治重伤员外,还负责全科正常接诊的新伤员,组织诊治住院部伤员。

    张玉民,陕西省略阳县军供站站长。在这次抗击特大地震灾害中,他临危忍痛,沉着应战,靠前组织、靠前指挥,充分发挥了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

    针对全站办公用房和储备仓库严重受损的状况,张玉民在第一时间组织干部职工在附近小学院内搭建起帐篷组成临时办公点,坚守岗位24小时值班;迅速搭建40多顶帐篷,保障抢险救灾部队和大批救灾物资顺利转运。并四处寻找安全地带,妥善安置干部职工家属和离退休人员,使全站人员全身心投入工作。

    方徐林,重庆市梁平县礼让镇中心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在关键时刻保护了全校878名学生的生命。

    地震袭来,方徐林正在办公室批阅文件,房屋的剧烈摇晃使他感到地震的发生。他冲出办公室,拼命呼喊,拼命做手势,拼命冲向教学楼去接学生。

    在老师们的组织下,学生从各个班教室奔跑出来。他冲进教学楼,迅速拉起两个被绊倒在地的孩子。但瞬间又有20多名学生倒地,他叉开双腿,使尽平生力气抵住后面的学生,直到救援人员赶到,控制了危险的局面。

    刘亚民,现任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公安局巡警支队党委书记、支队长。他率领的队伍在抗震救灾中表现突出,被前线指挥部称为全国各地赴川救灾特警官兵的缩影。

    刘亚民得知要组建救援队赴灾区抗震救灾消息后,主动找到市局党委要求上灾区一线。他被授命率巡警支队200名队员迅速集结,火速奔赴灾区一线。截至5月26日,他带领巡警队员们共转移群众1020人、救护伤员和病患824人、救出遇险人员3人、发现遇难者2人、运送救援物资4吨、参与巡逻堵卡1000余人次。

    祁友富,浙江省绍兴县顺利喷花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是一位有着35年党龄的农村党员。5月13日下午,他到柯岩街道党工委交纳了支持灾区的10万元“特殊党费”。

    5月13日中午,当祁友富从电视上得知自己当兵、入党的地方遭受特大地震灾难时,拿着几本存折,顶着烈日,跑了好几家银行才凑齐10万元钱,第一时间向党组织交了“特殊党费”。

    祁友富平时热心助人,总是在别人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手,而他在自己的生活上是出了名的“抠门”。

    林卫,男,广东吴川人,1976年4月入党,现任广东省公安厅治安管理局政委。

    5月13日凌晨,林卫得知省公安厅准备派特警赶赴四川参加抗震救灾时,主动要求前往。在林卫带领下,广东公安特警队一直承担急难险重任务。5月17日,在废墟深处救出1名30多岁男子,创造了震后115小时拯救生命的奇迹。

    不顾安危,忘我投入。他在一线每天工作20个小时以上,最初三天连续工作60多小时。由于超负荷工作,他高血压、痔疮等旧病复发,但仍旧战斗在最前沿。

    龚达发,现任人民日报社记者部主任、党委书记。他临危受命,担任人民日报社抗震救灾报道前方指挥部总指挥、临时党支部书记。

    5月14日,龚达发受命担任人民日报社抗震救灾报道前方指挥部总指挥,飞抵成都后连夜召开紧急会议,将赶赴抗震救灾一线记者合理调配到各重灾区。

    为掌握舆论引导主动权,龚达发注重加强信息传播的时效性,强调当天灾区重要新闻,无论时间多紧,也要采写完毕。他领衔采写的通讯《挺起不屈的脊梁——四川抗击特大地震灾难纪实》,感人肺腑。

    刘宁,现任水利部总工程师。抗震救灾中担任水利部抗震救灾前方领导小组副组长、唐家山堰塞湖抢险指挥部专家组组长。

    刘宁于5月12日晚赶赴都江堰紫坪铺水库,检查因强震受损的坝体结构、泄洪设施。在余震不断、通讯不通、连续降雨、吃不上热饭的情况下,刘宁和专家们在紫坪铺大坝上呆了3天3夜。

    5月21日,刘宁冒险飞抵唐家山勘查,完成《唐家山堰塞湖应急疏通工程设计施工方案》,得到国务院抗震救灾前线指挥部批准。6月10日,唐家山堰塞湖抢险取得决定性胜利。

    陈学云,男,汉族,1969年9月出生,1993年4月入党,现任广元电业局青川供电局党支部副书记、工会主席。

    5月12日,青川县城当晚有4个点必须供电抢险,而供电局只有一台备用发电机,并且存放发电机的仓库门框已经变形打不开,陈学云借来斧子、铁锹,劈开房门,将发电机抢出来送往乔庄小学。抢险中,他的脚趾被踢出了血,皮鞋被铁钉扎穿使脚受伤,近视眼镜被摔坏。

    直到5月15日,他才第一次抽空去关心自己的3位亲人,才知他们已经遇难。

    江山,1962年12月出生,1998年5月入党,现任中国农业银行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支行党委书记、行长。

    汶川地震中,农行北川支行的办公大楼、职工宿舍在瞬间倒塌,24名干部员工被掩埋。江山立即组织人员将受伤者疏散到安全地带,全力抢救幸存者。当晚,他得知母亲和弟弟被埋废墟中生死不明,但他选择了留下。第二天,江山得知母亲和弟弟已经遇难。

    江山时刻记挂没有及时抢运出来的钞箱和金库的安全。他引导救援战士来到被埋金库位置,请他们值勤守卫。

    徐壮志,现任新华社解放军分社采编副主任。他是新华社首批赴四川震中地区采访的记者之一,军分社赴灾区报道小组组长。他第一个进入震中汶川县采访,发出第一张汶川震后图片和救援飞机抵达汶川的图片,新华社给予了通令嘉奖。

    作为军分社前方报道组组长,他指挥记者采写了大量感人的现场报道,策划了众多重点报道。在前线他白天跑灾区,晚上写稿件、发稿件,写出了大量感人的稿件,如《将军突击——记挺进震中映秀镇的某集团军军长许勇》等。

    卢世璧,男,湖北宜昌人,1930年7月出生,1979年3月入党,现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解放军总医院骨科研究所所长。

    地震发生后,卢世璧不顾自己79岁高龄、身患癌症的实际情况,要求参加医疗专家组,于5月14日晚赶赴灾区,成为赴一线年龄最大、级别最高、参加抗震医疗救治次数最多的医务人员。

    一位下肢受伤严重的患者被送到医院时,有的医生主张实施截肢手术。他经过认真诊断,提出了保全肢体的救治方案,不仅保住了伤员的生命,也保全了患者的双腿。

    马贵喜,1960年出生,1977年10月入党,现任海军总医院航空潜水医学专科中心副主任、副主任医师。

    5月14日,马贵喜作为总医院抗震救灾第二医疗队内科组组长到达灾区后,顾不上休息迅速带领组员展开救治,连续4天不间断工作,累计治疗伤员850多人次,成功抢救危重伤员62名。

    在进村入户的10天时间内,他带领内科组走遍师古镇所属的13个自然村、11309户家庭,累计为官兵体检治疗4000多人次,救治受伤群众2000余名,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军医老马哥”。

    张肇荣,现任95786部队部队长。

    汶川地震发生时,张肇荣部队正在理县县城附近执行任务。5分钟紧急避险后,他迅即带领官兵开始救人,很快将300多名行人和附近村民转移至安全地带。随后组织部队急速向县城开进。他把官兵分成四组,一边救人,一边清开路障。经过5个多小时奋战,从废墟中救出26条生命,打通了进城道路。

    截止6月4日,他带领的小分队抢救伤员200余人,转移受困群众460人,搭建帐篷168顶,搬运物资182吨。

    李振波,现任96829部队空降兵研究所所长。

    5月12日晚,军委命令空降兵组织一支小分队伞降灾区执行侦察报告灾情任务。他积极请战,坚决要求参加这次任务。14日上午,他带领15名技术骨干组成的特种侦察小分队,在无地面引导、无对空指挥、无气象资料条件下,第一个跳离机舱,率领小分队从4999米的高空伞降到茂县,在第一时间内了解了茂县灾情。

    他带领小分队在灾区奋战6个昼夜,徒步行军220多公里,先后向上级报告灾情20余次,营救和疏散被困群众1000余人。

    刘甫清,土家族,现任95982部队部队长。

    地震发生当天,刘甫清迅速指挥全团官兵从开封奔赴四川地震灾区,经过8个多小时紧急奔袭,采取机降、摩托化和徒步开进的方式,带领部队第一批到达平武县南坝镇重灾区。

    他紧紧抓住黄金救援时间,全力组织搜救。将部队分成若干小组,采取敲打、喊话、细听和向群众了解情况等方式,集中兵力在废墟搜寻挖掘幸存者20人。他带领120名官兵连续奋战五昼夜,在陡峭的山坡上开辟了一条8公里长的简易人行通道。

    孙乐,男,河南淅川人,1968年10月出生,1991年4月入党,现任96514部队政治委员。抗震救灾以来,他视灾区为战场,把救灾当打仗,带领部队打通“生命通道”、会战北川县城、抢救国家财产、抢通国防要塞,为抗震救灾做出了突出贡献。

    15日上午9时,得知北川县国税局办公楼废墟中有幸存者,他立即带队前往。下午3时30分,5层楼板被打通,被困73小时的国税局干部获救。他还分别从北川县农业银行和县委办公楼挖掘出现金130余万元、文件资料2万余份。

    李志韧,女,1955年10月出生,1977年6月入党,现任第二炮兵总医院副院长。

    她克服重重困难,使二炮总医院医疗队成为第一支进入北川县城的医疗队。5月17日上午,医疗队发现了被困废墟中6天5夜的北川医院医生唐雄。她一边组织医疗队员挖掘救助,一边通过输液器给唐雄口服葡萄糖,为他补充能量。经过20多小时努力,被困7天的唐雄成功获救。

    李志韧始终坚持战斗在抗震救灾一线,每天工作都在16小时以上。长时间的超负荷工作,导致晕倒在搜救现场。

    杨伊,1974年出生,1997年入党,现任65368部队政治处副主任。

    5月12日,他正在家乡四川南充休假。地震发生后,他迅速组织60多名乡亲安全转移,并冒雨步行20多公里山路,赶到南充军分区,主动请战,受任应急分队队长。

    接下来的连续6昼夜,他始终战斗在抗震救灾一线,带领应急分队冒着生命危险清除路障、抢救群众、搬运伤员,眼睛布满血丝,手掌磨出血泡,肩膀压得红紫,可他没叫一声苦,咬着牙坚持奋战,被军分区官兵和当地群众称为“抗震铁人”。

    刘向阳,内蒙古自治区奈曼旗人,1969年10月出生,1992年7月入党,现任66150部队副部队长,兼中国国际救援队副总队长。

    地震发生后,刘向阳带领的救援支队,先后成功营救幸存者30名。5月15日,他带领30名队员空降映秀镇,成功营救了4名幸存者,确定了12名幸存者位置,为紧急救援赢得了时间。

    刘向阳刻苦钻研业务,加强实战演练,注重方法创新,他研究的“水平拉梯”高空救援方法,既避免了对幸存者的二次伤害,又保障了队员的安全,通过了国家地震局的专家论证。

    崔喜春,现任甘肃省陇南军分区司令员。

    特大地震灾害发生时,崔喜春临危不乱,冒着余震不断、随时都有山体滑坡和塌方滚石的危险,连夜赶赴徽县嘉陵镇宝成铁路109隧道实地查看灾情。他第一时间深入灾区一线,连续作战,至5月30日一直在文县、武都、康县、徽县等重灾区靠前指挥,组织指挥百余名现役官兵、千余名应急民兵、万余名基干民兵,奋力抗震救灾,帮助灾民搭建简易防震篷1878个,转移安置灾民3939人,卸运救灾物资1002.3吨,拆除危房9473间。

    杨剑,1960 年12 月出生,1978 年12 月入党,现任71282部队部队长。

    接到抗震救灾命令后,杨剑反应迅速,处置果断,组织部队3小时内紧急出动,采取摩托化机动、铁路输送和空中输送的方式,多路并进开赴灾区。在道路不通、通信中断、没有后续保障的情况下,带领3000名官兵组成“铁军突击队”,身背几十公斤重的干粮,徒步向汶川县突进,边侦察边开进边救援。在他的正确指挥和模范带动下,部队共救出幸存者74人,运送伤员3816人,医治受灾群众67243人。

    杨拯修,1975年12月生,1996年7月入党,现任71643部队副参谋长。由于出色完成抗震救灾任务,被师部记三等功一次。

    杨拯修多年来一心扑在工作上,年近33岁仍未结婚。他计划于今年五月份休假回家见对象。灾情发生后,他二话不说,主动请战参加抗震救灾。

    5月17日,部队驻地面临山体塌陷危险。他立即带领66名官兵火速前往,向各个山头分片搜救。为保证群众安全下山,他组织官兵把老人、儿童和伤员用宽背包绳捆在背上,经过10多趟往返接力,终于将197名群众成功转移到山下安全地带。

    申纪轩,1963年9月出生,1988年8月入党,现任解放军第一五0医院门诊部主任、副主任医师。

    汶川地震发生后,申纪轩71岁的母亲因高血压住院,父亲患糖尿病,孩子正值中考,家中急需有人照料,受领任务时有人劝他把这些困难向组织反映一下,但他二话不说投入到抗震救灾中。

    到达灾区后,他始终战斗在灾情最严重的地方,先后救治受伤群众1500余人,危重伤员800余人,做手术63例。5月17日,在都江堰胡家巷抢救现场,由于四五天连续奋战,他胃病发作,呕吐不止,晕倒好几次。

    范颂杰,男,上海青浦人,1965年10月出生,1988年7月入党,现任解放军第八五医院副院长。

    14日受领任务后,范颂杰第一时间提出驰援方案。之后带领医疗队到配置地什邡市,立刻召集医疗队指挥组研究提出“山区搜救——基地医院救治——灾民安置点巡诊”的思路,决定将两支医疗队合并成野战医疗所。半小时内边展开边收治21名伤病员,开展清创手术1例,收容住院1人。

    面对余震不断、山体滑坡等危险,他身先士卒,深入到6个乡镇、30多个村寨,救治灾区伤病群众。

    张秦,江苏无锡人,1963年12月出生,1985年10月入党,现任75752部队副参谋长。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张秦主动请战参加抗震救灾。自5月15日到达灾区,作为直升机团执行抗震救灾任务中年纪最大、飞龄最长的特级飞行员,他主动当先锋、打头阵,在北川、绵竹、什邡等重灾乡镇执行最危险最艰难的救援任务。20多天来,累计飞行100个小时20分、69架次,接回伤员、武警、受困群众548人,接送专家、记者30人次,为灾区20余个乡镇投送救灾物资100多吨,执行先遣机任务7次。

    郑强,羌族,1964年2月出生,1984年6月入党,现任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人武部部长。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位于绵阳市区上游的仙海湖因地震引发了溃堤险情。郑强立即带领250名应急民兵,第一时间赶到仙海湖参加抢险,和民兵手抬肩挑,用黄泥、沙袋堵住了堤岸缺口。

    仙海湖险情排除后,他又接到命令集结动员110名民兵紧急驰援重灾区北川县。14日18时通信基本恢复后,他得知36名亲属中仅有7人生还,29人下落不明。他强忍悲痛,继续组织民兵搜救被困群众,转移运送伤员。

    牛玉新,1983年9月出生,2005年11月入党,现任77225部队92分队副连职排长。

    5月12日晚,听说部队准备千里驰援灾区后,牛玉新第一个递交了要当党员突击队员的申请。在抗震救灾中,他先后3次舍身救战友,9次冒险排险情,被赞为“舍己为人的好干部”。

    5月24日,他带着7名士兵党员在江油市大康镇旧县村搜寻,当来到村民先宇顺家时,便劝说他把帐篷迁到安全地带。正在这时,突然发生余震,牛玉新拉着先宇顺就往外跑,当发现先宇顺双腿残疾、行走困难时,他毫不犹豫地背起先宇顺往外跑。

    陈宏,1975年7月出生,2001年3月入党,现任78638部队卫生队卫生员、三级士官。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陈宏与什邡市红白镇重灾区家中失去联系。他放弃回家探望亲人的念头,主动请战参加救灾抢险突击队,和战友用手刨、锹铲等方式搜救被埋人员,成功营救出29名幸存师生。

    什邡市人民医院因地震造成停电,无法为从灾区转移来的重伤员做手术,请求部队紧急支援照明设备和搭建野外帐篷。他再次带头申请执行任务,和战友一道迅速架设发电设备,搭建20多顶野外帐篷。

    杨卫东,男,汉族,1972年1月出生,1992年3月入党,现任77146部队副参谋长。

    5月12日,杨卫东带领21名突击队员,冒着生命危险从都江堰沿岷江一侧逆流而上,经过13个半小时80余公里的急行军,到达震中映秀。来不及喘气休息,他立即架通电话,详细汇报映秀灾情和沿途路况,为上级正确决策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和可靠依据。

    在一次前往银杏乡背送救灾帐篷途中,看着羊肠小道一边是飞石不断的峭壁,一边是波涛汹涌的岷江,大家望而却步,他大喊一声“跟我来”,第一个踏上了险道。

    戚涌泉,男,汉族,四川阆中人,1978年12月出生,2000年6月入党,现任武警甘肃省总队陇南市支队文县中队政治指导员。

    地震发生后,戚涌泉在与上级失去联系的情况下,组织官兵成功避险,并在第一时间带领中队20名官兵,奔赴文县城关镇大渡坝村展开救援行动。他把官兵编成3个战斗小组,分别担负搜救和抢救伤员、疏散群众、现场警戒任务。经过连续奋战18个小时,他们从废墟中搜救被埋群众12人,转移伤员23人,疏散群众400余人。

    谭千秋,男,中共党员,生前系四川省德阳市东汽中学学生处主任,湖南祁东县人。

    在大地震中,面对教学楼顷刻间坍塌,他像童话里的那个天使,张开双臂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地护着4个学生。4个学生得救了,他却不幸遇难,献出了51岁的生命。

    面对死亡,谭千秋没有退缩,没有躲闪,而是毫不迟疑用自己的身体护住学生,这既是一种本能,更是平时优良品质的一种必然体现。他的事迹被群众广为传颂,大家都称他是一个“大好人”、“大英雄”。

    王刚,男,汉族,1966年5月16日出生,中共党员,生前系四川省汶川卧龙特别行政区森林公安局副局长,二级警督警衔。5月16日,为救报道地震灾情的女记者,不幸壮烈牺牲。

    5月16日,王刚带领民警承担救灾直升机停机坪警戒任务。9时37分,在直升机卸载救灾物资过程中,他发现一位在飞机旁摄影的女记者处境极为危险,奋不顾身前往抢救,不幸被直升机尾翼击中,壮烈牺牲。王刚牺牲时,身上还装着60多张报平安的纸条,这都是被困群众交给王刚,托他转交直升机工作人员带出去与外界亲朋好友联系的。

    刘全福,男,汉族,出生于1946年12月,1972年4月入党。在“5·12”地震来临之时,刘全福挺身而出,成功解救出五保老人岳树安,自己献出了宝贵生命。

    5月12日,刘全福路上恰遇村里五保老人岳树安上山拾柴,便一路同行。突然间山摇地动、乱石纷飞。岳树安被吓呆了,眼见巨石要砸下来,刘全福就用双手使劲将身边的岳树安猛地推开,自己却被飞下的巨石砸中……

    平时刘全福关心他人,乐于助人,所做的好事数都数不清,村里人都说他是个“热心肠”、大好人。

    向倩,女,汉族,1987年3月出生,2005年10月入党,生前系四川省什邡市湔氐镇龙居小学英语教师。

    5月12日地震发生时,正在上课的向倩只要两秒钟便可离开教室,但她突然发现教室角落里还有三个学生。她毫不迟疑地大步冲向这三个学生,一手把孩子们搂住,朝门外冲去。就在这一瞬间,整座教学楼轰然垮塌,向倩和学生被埋在了废墟中。

    5月13日,当官兵和教师们搬开最后一块断壁,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血肉模糊的向倩双手成大环抱状弓趴在地上,而她的怀里却紧紧环抱着三个孩子。

    王继余,男,羌族,1973年9月出生,1998年7月入党,生前系四川省茂县供销社职工,2007年10月自愿申请下派到边远偏僻的曲谷乡二不寨村担任党支部副书记。

    5月13日,他在徒步赴县上报告灾情中,不幸遭遇山体滑坡,被飞下来的巨石砸中头部,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灾难发生时,王继余立即组织党员、民兵成立应急分队,及时将全村受困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他又率领党员和民兵不顾房屋可能随时垮塌的危险,冲进村民倒塌的房屋中抢运出急用的粮食、篷布,并帮助他们搭建临时帐篷,将村民妥善安置。

    邱光华,男,羌族,四川茂县人,1957年4月出生,1976年6月入党,生前系77116部队70分队副师职飞行员,直升机1/1机长。

    5月31日,他奉命驾驶直升机,运送防疫专家到理县返航途中,在汶川映秀附近,因突遇低云大雾和强气流,直升机不幸失事,光荣牺牲。

    汶川地震后,他递上请战书,坚决要求驾机飞行,深入一线,突进灾区。执行任务中他先后6次从家乡上空飞过,但都没顾得上回家,地震3天后才知家人平安。亲人打电话说,拾到一顶他空投的帐篷,他劝他们把帐篷让给受灾更重的人。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