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4日
星期
世说新旅

去台湾探亲

燕海鸣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7-04    [打印] [关闭]
    台湾,对于绝大多数大陆人来说,曾经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几十年来,以其神秘隐约的姿态让对岸的旅人朝思暮想。近年来媒体上的信息让我们对宝岛愈加心驰神往。但任凭我们的想象力被无限激发,一个真实的台湾却是必然要用双脚来丈量的。我曾经开玩笑地问一个几乎走遍世界的老朋友,还有没有没去过的地方。他很严肃地说,当然有,而且近在眼前。这个地方就是台湾。

    从今天起,去台湾旅行不再只是个梦想。几个小时的飞行,就能带我们亲临阿里山、日月潭,亲自感受台湾小吃,或许还能够走一走“外婆的澎湖湾”,看一看“鹿港小镇”。然而,“台湾”这个名词对大陆游客来说,不仅仅意味着“旅游”二字。这样一个特殊的地方,需要大陆游客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去走访。与其说是去旅游,不如说是去“探亲”,探一个与我们分离了将近60年的,陌生但不疏远的亲戚。

    每一个率先走进台湾的大陆游客,都需要在出行前问自己两个问题,去台湾看什么?怎么看?

    首先是看什么。由于大陆居民赴台旅游,旅行中的自由度会相对比较低,除了旅行社设置的景点,游客几乎没有自由活动的机会。但这些限制不能阻隔情感上的交流,看到的景象通过心灵的转换,能够投射出一种文化的感触。台湾这个亲人,走了60年与我们不同的道路,可以去感受的不同有很多。从景点的服务,到与当地人的交流,以及交通规划等,体现在细节中的台湾,精巧玲珑,回味无穷。

    和大陆所有省份不同,台湾深受日本文化的影响,从饮食、体育,到人的举止言行,都折射出日本文化的渗透力。这一点,有心的游客应该能够体会。抱着客观的心态,去品味宝岛的百年沧桑,也不失为一种享受。

    台湾是台湾人的,更是中国人的。“鸟喙笔峰光射斗,龙潭墨浪锦成文”,这是台湾龙潭圣迹亭上刻的一副对联,体现了台湾文化中对汉字的尊崇,也展示出台湾人的文化气魄。

    客观地说,中华传统文化的保存,台湾有许多值得大陆借鉴的经验。台北有一条街道叫做“汉声巷”,是著名的《汉声》杂志所在地。这里的人30多年如一日进行着中国传统文化和手艺的挖掘、整理与保护工作。汉声巷制作的书籍古朴中带着精致。从汉声巷的巷子口,我们就能闻到里面飘出的油墨书香,中华文化的雍容与智慧尽在其中。大陆许多濒临失传的传统工艺都是汉声人抢救的对象。《汉声》杂志发行人黄永松先生介绍说,有一次几个陕西的老手艺人去汉声巷访问,一进屋就看到了保存的原汁原味的皮影,几个老人感叹道,没想到来到台湾,反而有了回家的感觉!

    其次是去了台湾怎么看?虽说血浓于水,但毕竟隔膜已久,一言一行,都会影响着台湾同胞的感受。多年来的“去中国化”以及将大陆妖魔化的政策虽说在岛内不得人心,却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一部分台湾老百姓。话说前几日,台南市卫生局长胡淑贞竟然说出“大陆客经过的地方要消毒”的话来,引起舆论哗然。台湾民间对开放大陆游客组团旅游的疑虑与担忧也很显见。两岸民众在对对方认知上存在落差,这是可以理解的。第一批走进台湾的大陆游客,有义务用实际行动化解台湾民众的疑虑。越是这样的时候,我们越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树立起大陆游客的正面形象。相信,首先踏上台湾岛的大陆朋友们,一定都是最迫切地想去领略台湾风土人情的人,他们对自己此行的意义也一定有清楚的认识。

    罗大佑有一首歌叫《亚细亚的孤儿》,唱出了台湾人充满矛盾与困惑的自我认知。每一个大陆游客也应该设身处地地理解这个“亚细亚的孤儿”的复杂心态。或许走访台湾的路途中我们能体会到这种偏安一隅的心境。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