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师长轶事
虎胆能包天
“万人千车,千里机动,穿越八百里秦川,平均时速80.5公里……”这份不可思议的报告传到总部机关时,不少人啧啧称奇。可谁知道,不可思议的背后是胡武帅的虎胆包天和超常举措。
5月14日,这个师万余名官兵、1000余台车,向近2000公里远的四川省青川县摩托化进军。
胡武帅的第一个超常举措是:打破以往全师统一编队的习惯做法,7个点的部队,准备好一个出发一个。行进中,各梯队打破原有序列,轮换休息,梯次超越,无论何时,始终有车轮滚滚向前。
长途机动,装备保障是关键。胡武帅第二个超常举措是:组建师、团、特种保障等3级保障队,实施伴随保障,随时抢修,携带的维修器材打破基数常规,轮胎、制动、刹车片等易损件加大携带量。
打破常规意味着增加风险。从中原入川,山高林密,坡陡路滑,1100名司机都是第一次进川。副师长王刚说:“当时,我们都为他捏了一把汗,万一出了差错,他是要负责的。”
胡武帅有自己的理由: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当人民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就要“胆大包天”,敢冒风险。
说归说,“蜀道难”一点不假。在汶川特大地震面前,两山夹一谷的“川”字地形遭受重创,几十吨的巨石横立道中,路上堆满了碎石和泥块。
面对“拦路虎”,身为“虎师长”的胡武帅大手一挥,下了一个死命令:向里拱!
一路上,胡武帅带领150人的排险队打头阵,经过11个小时的艰难跋涉,这支先头部队终于在19时20分到达青川县城,成为第一支到达青川县城的人民解放军。
在灾区,最需胆量和最具风险的恐怕是接触遇难者遗体了。
5月22日深夜,胡武帅接到报告:木鱼镇有300多名遇难群众遗体掩埋不符合防疫要求,需要重新深埋。
此时,大地震已过去10天,部分遇难群众遗体已经腐烂,重新挖掘,重新埋葬,被细菌感染的风险极大。
听说有人顾虑重重,“啪!”的一巴掌,胡武帅拍在桌子上:“怕这怕那,我们还来灾区干什么!”
第二天,师炮兵团200名官兵紧急驰援木鱼镇。
现场遗体发出了一阵阵恶臭,战士们都只有十七八岁,有的是第一次接触尸体,心理、生理压力极大,胡武帅一边与地方政府协调防护服,一边现场动员,接着,又与官兵们一起挖掘、搬运尸体,消除官兵的恐惧心理。
在师团领导带领下,200名官兵身着防护服,小心翼翼地挖掘、搬运每一具遗体,整整19个小时没吃一顿饭、没喝一口水,防护服密不透风,官兵们全身湿透,衣服都能拧出水来,有4名战士中暑休克,晕倒在现场。
经过20个小时连续奋战,官兵们顺利完成了所有遗体的挖掘和重新掩埋任务,及时消除了一个潜在的重大污染源,堵住了重大疫情的传播路径。
目睹整个抢险现场的青川县副县长王志坚,感动得热泪盈眶。王副县长拉着胡武帅的手说:“危急时刻还是要靠解放军!”
虎心细如发
青川,青川,青青的山川。连绵起伏的高山,九曲回肠的弯道,形成了这里特有的风貌。地震后,人们为青川编了一首顺口溜:山破相、路扭曲、房倒塌、人逃亡。
身处青川灾区救援,官兵们每天都要背着30多公斤的背囊,时而摩托化行军,时而徒步翻山越岭。随时随地都伴有余震,走着走着,顷刻间,地动山摇,山上石块雨点般滚落。
一次,官兵们亲眼看到地方一辆行驶的大货车被石块冲下了山崖。行军中,细心的胡武帅发现,每当山石滚落时,总伴有灰尘腾起。于是总结了一条行军要领:看脚下的路,盯远处的山。前一句告诫官兵防止脚下踏空,后一句提醒大家一旦发现远处山上有灰尘冒起,立刻暂停行军。
5月25日16时24分,一次6.4级强烈余震突袭青川。全师官兵都撒在青川28个乡镇的峡谷弯道中。许多官兵就是按照胡武帅的行军要领躲过了死神,全师上万官兵未伤毫发。
然而,18时35分,胡武帅却接到青川县抗震救灾指挥中心通报,余震造成了观音店乡人员伤亡,通信中断。
胡武帅拿起电话下达第一个命令:某摩步团出动团卫生队和两个连兵力,火速赶往观音店乡抢救受伤群众。紧接着,胡武帅又下达了第二个命令:师炮兵团动用团卫生队和一个营兵力,火速赶往观音店乡抢救受伤群众。
一项任务,两个命令?作训参谋邹飞有点不解地看着师长。胡武帅没作任何解释。
8时许,某摩步团团长韩兵报告:余震造成山体滑坡,前进道路受阻。
胡武帅一把抓过身边的地图,立刻给该团下达了“改变行军路线”的命令。
22时许,师炮兵团团长刘德俊报告:救援人员到达观音店乡。
11时30分,绕道行军的某摩步团救援人员也赶到了观音店乡。
两支救援队分为指挥组、搜救组、医疗组和后送组,立刻展开了救援工作。
由于救援及时,官兵们成功救治群众105人,转移受困群众98人。看到这个结果,邹飞突然明白,师长真是心细如发,想得真周到。他采用的是南北夹击的战法,否则,根本不能保证第一时间到达救援现场。虎师长的传奇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