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4日
星期
听证代表提供的调查显示:86.8%的人希望票价在20元以下

首都机场轨道线算不算公交设施成听证焦点

本报记者 李新玲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7-04    [打印] [关闭]
    7月2日,北京市发改委组织的首都机场轨道线票价票制听证会如期召开。

    旁听的公司职员姜黎黎清清楚楚地记得,前两年在媒体上曾看到过一则消息,说机场轨道线建成后票价将与机场大巴16元的价格持平。可是最近公布的消息却是北京市发改委将对究竟是25元、还是30元进行听证。姜黎黎不知道的是,为什么价格会涨了近一倍。

    和姜黎黎一样关心这条轨道线票价的还有市民张健,他有过一次堵在机场高速路上差点没赶上飞机的经历,他期待着机场轨道线的开通。除了便捷,持续涨高的油价也是让张健在公共交通和私家车之间抉择的关键。2001年下半年,张健刚买车时,93号汽油的价格是2.2元,100元钱就能把油箱装满。而现在100元钱只能加16升油。尽管家距机场不到40公里,但汽油钱加上高速费,走个来回要花近60元钱。曾在德国短期工作过的张健说,德国很多城市都有去机场的地铁,票价与普通地铁相差无几。

    听证代表、大岳公司职工陈民由于工作需要,每个月都要坐飞机出差两三次,在去机场的路上往返几回。坐机场大巴虽然便宜,但是有时带行李箱很不方便。他打车从东直门出发,到三号航站楼要68元。让人送,成本也在40元左右。这个数据与这次听证会的申请人、北京东直门机场快速轨道有限公司提供的大致相同。

    从北京市东直门到首都机场三号航站楼28.1公里的轨道线为何定出这两个价格,快速轨道有限公司的理由是,在目前出租车、自驾车、大巴车三种到机场的出行方式中,25元或者30元比前两者要便宜。但是如果票价低于大巴车,企业经营压力太大。公司倾向于25元,因为经过调查这个价格可以被接受。

    在听证会上,快轨公司的总经理高朋还将这个价格与香港和上海的机场轨道做了对比。香港34公里,轨道交通收费100元,出租车258元;上海30公里,轨道交通收费50元,出租车100元。相比之下,北京的25元还是低的。另外,机场轨道线从东直门到首都机场只有16分钟的行程,且不受时段限制。普通汽车从东直门到机场需25分钟左右,高峰时段则要70分钟。

    据快轨公司预测,如果采用25元方案,机场轨道线中远期客运量最高可达到每年1220万人次,大体分担当年首都机场吞吐量的16.1%;采用30元方案,中远期客运量可达到每年1032万人次,分担当年首都机场吞吐量的13.6%。

    25元的方案得到参加听证会大多数代表的认同。听证会代表高杨明确表示同意25元的票价,他说,这条机场专线不承载市民平时出行,是专门为航空乘客服务的,他们应当承担自己的出行成本。现在北京市的公交乘坐一次普遍只有0.4元,地铁无论多远都是2元票制,这已经让北京老百姓形成了一个低公交的消费思维定式。但是政府每年为此要拿出八九百万元进行补贴,这些钱也是老百姓的钱。

    高扬说:“政府的钱要用得更公平、更合理,不能用于补贴特定人群。”

    代表们提出了许多不同意见。北京大学法学院的肖江平首先明确反对这两个方案。他的理由是,坐轻轨去机场不如打车方便,不如大巴便宜。另外,轨道交通的优势在高峰时段,过了高峰,优势不明显。

    “作为自然垄断的一种交通工具,不应该高于机场巴士。如果高于机场大巴的价格,这是与节能减排相矛盾的。”肖江平建议价格定在15元。

    像肖江平这样的反对者,共同的理由是作为公共产品,虽然进行市场化运作,但是还要考虑公共利益,票价低了有利于吸引客流,能减少开车出行。来自中国航空运输协会的听证会代表朱庆宇建议把机场轨道纳入北京整个公共交通范畴,票价定在5元。他同时提出,这也是为在机场工作的7.2万名工作人员提供便捷的交通。

    虽然大多数代表同意25元票价,但许多人提出附加条件,比如“先试运行一段时间,经过客流统计和成本核算后再定价。”还有代表对于只有25元和30元两种选择的价格方案,感到无奈。陈民在表态时说,就两个选择,那就选25元吧。但他随即提出,如果是25元,一个人去机场可能考虑坐,但是如果两三个同事一起去机场,可能就选择打车了,因为这个时候轻轨的价格优势就不存在了。

    对于快轨公司把香港的情况拿来做为定价的依据之一,在香港工作过几年的鲍家钰代表提出不同意见:“香港的机场轨道是为国际商务旅客服务的,定价高一些。但是香港对市民的服务非常到位,在机场有许多公共交通工具可以选择,四通八达,市民可按市内交通的价格乘坐。”鲍家钰也在日本工作过一年,他说日本的机场轨道与市内交通价格一样。

    在北京工商局首都机场分局工作的任穗英代表在参加听证会之前,做了一份将近2000人的调查,希望票价在20元以下的占到了86.8%。他说,“快轨公司说特定人群,也就是航空乘客的经济承受能力强,不能做为定价依据。定价也不能与上海、香港等地相比,因为技术不同,收入不同。”

    北京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的陈力铭认为要解决定价问题,实际上是先要确定原则,也就是快速轨道公司定价是出于什么立场,是公益的还是商业的,还是两者兼顾的?在企业利益与大众利益之间先满足谁?

    她说,现在机票经常打折,有时票价与火车卧铺的价格持平,自己的学生也经常坐飞机回家,一些来北京打工的农民工,为了节省时间,也选择飞机。“现在坐飞机的早已不是过去高收入的特定人群,而成为一种普通的交通工具,因此从长远来看,机场轨道交通还是应该纳入公共交通之中。”

    本报北京7月3日电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