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5日
星期

治理太湖环境引发拆迁纠纷

本报记者 龚瑜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7-05    [打印] [关闭]
    “太湖绝佳处,毕竟在鼋头”。位于鼋头渚的宝界、充山、犊山三个村庄,因紧邻太湖而知名。但世代居住于此的村民却被通知要搬迁了,理由是为了治理太湖污染。村民们不认可这个理由。宝界村自发成立的拆迁协调小组负责人钱朝富说:“我们世代居住在这里,为什么以前太湖就没被污染?我们搏命也要保卫村庄。”

    6月6日,中国青年报记者在宝界村,看到许多民居上贴满了“誓与土地共存亡”的字幅。在村中主要入口处,人们还竖起了一幅温家宝总理的头像,下面注有“温家宝总理告诫我们: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才能让你坐在位上”的文字。不仅如此,村里的入口处,都有上锁的铁门挡道。

    离村子不远处,则是一座座星级宾馆和别墅群。

    村民们认为,无锡市拆迁办以环境整治为幌子,实际上却是破坏环境和绿化,牟取商业开发暴利。事实上,政府早就策划筹建“无锡太湖充山湾风情休闲度假中心”,背着村民做了招商引资规划。

    拆迁是整治环境还是招商引资?

    2007年9月10日,无锡市发改委《关于太湖鼋头渚充山、犊山、宝界等地园林环境整治建设项目立项的批复》称,为了开展治理太湖、保护水源的“6699”行动,需要对三村所在的486200平方米土地进行园林环境整治建设,总投资估算7.9亿元。

    所谓“6699”行动,是在2007年震惊全国的“蓝藻”事件之后,无锡市制定的六大应急对策、六大工作机制、九大清源工程、九大治污措施,以实现“治理太湖、保护水源”。

    2007年9月18日,无锡市国土资源局批复,同意园林环境整治工程,拨用位于滨湖区滨湖街道犊山、充山、宝界村的国有建设用地29.3744公顷。并规定,“所批准项目用途为园林环境整治工程项目,不得擅自改变土地用途,违者按违法用地论处”。

    而居民在网上看到的信息却令他们十分震惊,在“版权所有无锡市滨湖区人民政府”的“无锡市滨湖区经济国际化商务网”上,点击“招商项目”,打开“服务业”一栏,赫然写着“太湖充山湾风情休闲度假中心”,现有水系调整、独立单体度假别墅、酒店标准客房、SPA水疗中心、沿河乡村水巷及其他辅助配套设施。项目面积:173118平方米,项目投资:2亿~3亿人民币。

    而在“无锡太湖山水城旅游度假区重点推介项目”的网页上,也能看到“太湖充山湾风情休闲度假中心”的地址就是“鼋头渚充山村”。

    就拆迁目的,记者采访了鼋头渚所在的滨湖区副区长陈锡明。陈锡明斩钉截铁地表示,目的就是环境整治,“网上的说法其中有一些误解”。

    陈锡明说,2003年的时候,有关部门的确打算在拆迁地区建造高档住宅,也在网上发布了相关材料。“6699”计划之后,市委、市政府决定实施园林整治,已经将原项目撤销,“但网上的内容却还没有更新。所以百姓对此有意见,也不能怪他们”。

    对此,记者于6月30日向无锡市有关部门发函申请采访,截至7月4日,只收到无锡市鼋头渚景区整治工作指挥部提供的一份《关于鼋头渚景区整治工作情况的说明》,就拆迁相关情况作了说明。但其余针对环保、规划、国土等部门的采访申请,目前尚未得到明确回复。

    “土地现在肯定是用于环境整治,但是今后怎样,我不能保证。”陈锡明补充了一句。

    搬迁中绕不过去的问题:环保和土地

    村民严明磊告诉记者,三村居民的排污量和周围的公园、省干部疗养院、党校、太湖工人疗养院等设施的排污量相比,是小巫见大巫。居民在水费中已缴纳了排污处理费,有关部门不为村民接排污管,反要以“环境整治”为名,让村民搬离故土。

    “我们世代居住在鼋头渚,难道说我们撤走,就能解决太湖污染问题?”

    对于三村群众的疑问,无锡市委宣传部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太湖蓝藻由来已久,太湖污染的原因也很多,工业污染、农业污染、沿湖居住人口太多等。

    无锡市有关部门表示,由于“三村”的住房20多年来没有统一规划,造成房屋错落混乱,污水管网无法接入,卫生环境较差,道路等基础设施落后,生活污水直排太湖和梅梁湖。

    2007年太湖蓝藻大暴发之后,无锡决定落实九大治污措施,其中包括:明确和严格入湖排污口封堵、截污和水质功能区断面达标;撤出太湖一级保护区内畜禽养殖场、规模以下工业企业、村落和传统种养业等。

    而关于鼋头渚三村居民对太湖水的影响,其他旅游服务设施与商业开发项目对太湖的影响等问题,无锡市环保部门未明确回答。

    陈锡明表示,这次三村拆迁是为了改善百姓的居住条件,并且在拆迁安置工作上也用足了政策。

    2007年12月10日,拆迁公司“告住户书”到达三村。根据这份“告知书”中的拆迁补偿安置办法,产权调换房标准安置面积价格为每平米550元。安置房地点是大箕山安置小区三期,交付时间预计为2009年4月。其间,村民需自行过渡,过渡费标准为7元/平方米/月。

    据拆迁办工作人员表示,根据《无锡市房屋拆迁估价技术规范》,也就是老的评估标准,三村群众的评估均价约为300元/平方米。

    对此,已与三村村民代表签订代理协议的上海市中信正义律师事务所奚志根律师认为,该补偿政策是依据《无锡市集体土地房屋拆迁管理办法》制定的。而三村的土地早在1982年就已经收归国有,就应按照《江苏省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三村群众所应得到的补偿价应与无锡城市的平均房价看齐,这个价格目前在8000元/平方米以上。

    房屋评估引发冲突

    据了解,鼋头渚景区整治工作从2007年9月启动,并于2007年底和2008年6月26日下发了两份告住户书。

    陈锡明表示,“如果超过告住户书约定的期限,三村居民还不搬迁,我们不排除采用行政强拆手段”。

    而此前,村民和拆迁办之间就已经有了两次火药味甚浓的冲突。

    据犊山村民周玮良回忆,2007年12月10日当天,无锡市园林局强行进入三村,对村民房屋强行评估。2007年12月11日,村民获悉省市领导要在位于风景区的市委党校召开会议,自行赶到党校道路两边,试图向领导反映情况,却无人搭理。

    周玮良表示,2008年6月4日,有“拆迁人员”对三村的老年活动室等集体资产进行拆迁。其间,村民与“拆迁人员”发生了冲突,并有部分村民遭到当地公安机关的拘捕,前后有近20人。

    对此,陈锡明表示,他本人无法透露具体情况,但是可以肯定,“有关部门是在法律框架下行事,对于那些造谣煽动、不切实为百姓谋福利、并且有不可告人目的、触犯法律的人,我们将坚决予以打击”。

    6月27日,记者从滨湖区相关人士处得到证实,“目前共有4名村民被刑事拘留,其余人已经回家”。

    村民将寻求法律武器维权

    “拆迁过程中,有关部门应让利于民。”原风景区园林管理处副主任周祖仁认为,有关部门应根据国有土地拆迁政策,向村民支付应有的补偿。

    村民严明磊提出,为整治环境而拆迁村庄,那么,村民污染太湖的证据何在?即便村民居住于鼋头渚污染太湖水,那为何村民的安置地依然在太湖边上?既然村民要搬迁,为何太湖周边如此多的度假别墅却毫发无损?

    有两位村民早在2007年12月11日递交诉状,诉无锡市政府拆迁办,滨湖区法院受理后,至今已过6个月,杳无音讯。村民上访,也没有得到相应的回复。

    村民们告诉记者,鼋头渚的地价至少比安置地大箕山的地价高50倍。

    2008年6月13日晚,村民们的律师唐荣智等人在自己的新浪网博客上发表了一篇名为《江苏太湖“蓝藻”污染治理事件中民与官对峙之我见》的文章。

    文章认为,从法律视点看,在鼋头渚三村庄的官与民对峙中,无锡市政府的相关部门存在政令不当和违法现象。

    文章认为,首先,当地政府、公安和法院的处置不当,给民众留下负面印象。村民到市信访办、省信访办申诉,没有效果。

    2007年12月开始,村民向当地法院起诉,法院明确表示拆迁诉讼不予受理,但不作出不予受理的裁决。

    其次,我国所有环保法律法规防治污染,都只规定污染企业搬迁,从来没有搬迁村落的规定。

    “如因公共利益拆迁,必须进行调研、听证、公示。我们的观点是,政府要依法诚实施政,想着民心,争得民心。”

    但据唐荣智透露,自己博客上的这篇文章已于6月25日下午被删,记者在网上搜寻该文章,却无法打开相关网页。

    目前,上海市中信正义律师事务所的两位律师已经与村民代表签订了非讼代理协议,愿为村民争取正当利益,他们表示,“我们律师受当地农民委托,是协助政府缓解矛盾,而非对着干”。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