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5日
星期

有的慰问被异化为公款灾区游

肖湘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7-05    [打印] [关闭]
    “每当面对朋友和同事关爱的目光与亲切的问候时,我如坐针毡,内心痛楚不安。”近日,在媒体当时政记者的朋友随地方领导赴四川地震灾区慰问回来后,既无奈又气愤地向笔者诉苦说。

    四川地震灾区进入灾后恢复重建阶段,来自对口支援地方的支援物资与施工队伍集结在灾后重建现场。此时此刻,作为地方领导赴川慰问地震灾区群众,鼓舞己方施工人员的士气与斗志都无可厚非。但这名时政记者的亲身经历却与此相距甚远。

    在接到随某地领导赴川慰问的采访任务后,这名记者意识到当前灾区条件艰苦,大家可能要深入灾区、入住帐篷,行前便准备了一些清凉、防蚊虫药品。可一到四川成都,他们一干队伍并没有挥师赶往地震灾区,而是驻足成都,入住星级较高的宾馆、酒店。

    当灾区群众物质生活条件相对艰苦,援建施工人员日以继夜奋斗时,赴川慰问的某地方领导一行,却轻松自在地在星级宾馆、酒店,吃山珍、喝好酒,好像置地震灾区于千里之外。记者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你们想享受奢侈生活的话,何必到地震灾区来,在自个的地盘上不更痛快与方便吗?!

    随地方领导慰问队伍赴川数日,记者原本以为可好好深入灾区一线,做一番深度采访报道,可最终事与愿违。他们一行虽然去了地震重灾区,却都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坐在中巴车里隔着车窗在灾区转了一圈就打道回城,同行的电视台记者只能透着车窗扫几个现场镜头交差。

    领导如此慰问灾区群众和地方援建施工队伍,确实与初衷“南辕北辙”。记者算了一笔账,二三十人的往返机票、宾馆、酒店的住宿费用大约在二三十万元,尽管地方领导一行送去了慰问金,但这远远低于赴川慰问的费用开支。这还不包括二三十名地方公务员放下手头工作,赴川数日的间接成本。“慰问”完全被异化为公款到地震灾区“数日游”,与其如此,还不如把这些费用节省下来,直接用于灾后恢复重建。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