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6日
星期
草根看法

警惕内生的热钱

■敬文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7-06    [打印] [关闭]
    朋友成了公司骨干,最近获得了购买公司股份的条件。买股份的资金,公司愿意作全额担保向银行“按揭”贷款,使“骨干们”能享受到公司每年高比例分红的权益。朋友说,“有人建议最好选择外汇贷款,还可以分享人民币升值的好处。”

    这种贷款岂不成了“内生”的“热钱”吗?由于我不赞成这种投机心态,于是决定,我借钱给朋友,并只收取一年期的银行存款利率,来解决他购买公司股份的资金。

    到今年3月底,中国外汇存款余额为1553亿美元,而外汇贷款余额则高达2688亿美元。按照正常的80%的贷存比例计算,金融机构起码多贷了1446亿美元。“多贷”的美元,会不会并没有走出国门,部分被中国公民“按揭”来购买汽车之类的高消费,或者用来购买股票或者住房等资产,成了“内生”的一种“热钱”?

    部分“多贷”的美元,会不会被国内一些企业,借助某种桥梁,将其兑换成人民币,以攫取人民币升值的汇兑收益?因为,虽然按照规定,外汇贷款不能结汇,但是,企业可以同时借入外债和外汇贷款,将外债结汇兑换成人民币,再将外汇贷款来迅速偿还外债,这么一折腾,外汇贷款就变成了“内生”的第二种“热钱”。

    甚至,可能有不少企业借助各种渠道到海外融资,回国换成人民币,一方面可以舒缓紧张的资金,另一方面还能攫取人民币升值的收益。由此直接构成了第三种“内生”的“热钱”。

    据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教授施建淮估算,我国今年3月份热钱流入规模为123.6亿美元,而4月份则高达501.8亿美元,这说明目前的资本管制是非常低效的。

    据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丁志杰分析,今年上半年有那么多热钱进来,很大原因就是国内企业到国外去找钱。现在企业和机构有各种便利的渠道从海外融资,也有民间借贷渠道,使企业能够舒缓资金紧张。

    此外,国内居民的各种外汇、外钞存款,在人民币单边升值的预期指引下,有多少被转换成人民币存款,构成第四种“内生”的“热钱”?

    有舆论曾感到困惑,“由于中国不存在外汇套利市场,股市也没有做空机制,大大削弱了热钱的攻击性,已不是传统意义上从股市和汇市投机套利的‘热钱’。那么,热钱来中国的目的是什么呢?或许其唯一的好处是可以购买便宜的资产。”而笔者更为担心的则是,人民币的单边升值,可以“内生”出如此之多的“热钱”,汇率一旦产生逆转,会有什么后果?要知道,我国居民及企业人民币存款十分巨大,而且,绝大多数人民币存款仅掌握在少数经济敏感的富人手中。因此当前要警惕“内生”的“热钱”。今后更要警惕国家巨额外汇的流失。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主任李稻葵认为,即便在外汇管制更加严厉的1998年,那一年中国的贸易顺差是350亿美元,通过资本账户就跑了250亿元。并最担心中资企业,担心他们现在可以借美元投资到国内,以后也可以反过来运作,在境内借人民币换成美元往外跑。并称,“这种风险一定要控制住。”

    笔者认为,当前最重要的:一是要控制人民币升值的最终幅度,宁可升值不到位,也不可过度升值;二是要打破人民币单边升值的预期。或者在“均衡汇率”不明朗的时候,干脆停止升值。当然,同时加强监管也绝不能有丝毫的放松。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