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8日
星期

多语言服务中心创高校服务奥运新模式

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郝平:我们很自豪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7-08    [打印] [关闭]
    

    本报北京7月7日电(记者原春琳)今天上午,随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北京奥组委主席刘淇在北京外国语大学拨通多语言服务总机第一个电话,北京奥运会多语言服务中心正式启动。

    在奥运会和残奥会期间,该中心400名志愿者将24小时不间断地为各个场馆提供44种语言翻译服务,为各项赛事、媒体运行、礼宾接待直至交通、医疗等应急服务提供多语言的保证和支持,以解决因语言沟通带来的各种问题。44个服务语种,几乎涵盖了所有奥运大家庭成员的语言。就连冰岛语、僧加罗语、豪萨语等使用人口并不多的语种,也在其中。

    “多语言服务中心创立了大学服务奥运的新模式。”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郝平说。这个机会是北外自己努力争取来的。奥运会多语言服务中心原本设在奥林匹克中心区,但是那里的空间有限。2007年年底,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杨学义和校长郝平以“北外还能为奥运做什么”为主题,主动向刘淇写信汇报,再次表达了北外师生举全校之力服务奥运的热情和愿望。今年2月21日,刘淇对《关于与北外合作成立北京奥运会多语言服务中心的请示》作出重要批示,在奥组委第92次执委会(扩大会)上一致同意奥组委国际联络部与北京外国语大学合作成立北京奥运会多语言服务中心。北外倾全校之力行动起来,一栋5000平方米的大楼迅速整修一新。

    多语言服务中心的工作对语言水平要求非常高。郝平说,这里服务的志愿者大部分是北外的教师和高年级研究生,该校有400多名教师报名申请当志愿者,其中包括86岁的老教授陈琳。

    郝平说,在奥运会期间,所有的奥运会竞赛场馆和非竞赛场馆,如果外国运动员、记者、官员遇到场馆语言志愿者无法解决的高难口译问题,都将通过专线汇总到这里。来京观赛、旅游的外宾如遇到语言不通的难题,也可以通过电话或网络视频向多语言服务中心求助。此外,多语言服务中心还可以为奥运会的各种会议提供远程同声传译及文件翻译服务。如果需要,志愿者还可以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

    郝平介绍,北外不仅为奥运会提供了3000多名、涉及29个语种的高端志愿者,还协助培训了近3万人次的专业志愿者,并独立承担对1万多名驾驶员志愿者的英语测试工作。在975名国际奥委会陪同志愿者中,有622名北外师生入选。

    北京奥运会多语言服务中心外国专家杰姆·阿依贡是土耳其人。他告诉郝平,在土耳其有一句谚语:“那碗汤里也有我放的一点盐。”盐,虽然分量轻,但却是制作一份味道鲜美的汤所必不可少的。

    “与那些为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而付出努力的成千上万的人相比,北外也许显得微不足道。”郝平感慨道,“但是,为北京奥运会的组织工作作出的任何一份小的贡献,都是必要的、重要的、宝贵的。北外全体师生都为自己曾经在奥运这碗汤中放了一点盐而自豪。”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