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8日
星期

瓮安事件提示基层政府转型之迫切

王淼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7-08    [打印] [关闭]
    贵州省委书记石宗源近日在贵阳召开瓮安“6·28”事件阶段性处置情况汇报会上说,这次事件,表面的、直接的导火索是女中学生的死因争议,但背后深层次原因是当地在矿产资源开发、移民安置、建筑拆迁等工作中,侵犯群众利益的事情屡有发生,而在处置这些矛盾纠纷和群体事件过程中,一些干部作风粗暴、工作方法简单,甚至随意动用警力。(7月4日新华网)

    在这段新闻中,石宗源强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起事件看似偶然,实属必然,是迟早都会发生的。笔者以为,如何理解这段省委书记痛彻心扉的表白,是避免今后再次发生类似事件的关键所在。而石书记所列举的各种造成干群矛盾激化的原因,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政府职能偏重于经济建设,公共服务职能严重缺失所造成的。

    回过头来反思,近年来各地干群矛盾比较尖锐的地方,往往都与开发区建设、城镇改造、建筑拆迁等有一定的联系。而近年来中央宏观调控,三令五申亦难以完全遏止的各地的盲目投资行为,都和地方政府角色的错位有密切的关系。政府的自身定位问题不解决,光抓干部的工作方法和态度,只能锯箭疗伤,难以治本。

    从现实分析,抛开某些官员乐于与开发商、建筑商打成一片,牟取个人私利不谈,从理解基层干部的角度出发,我们亦应该看到,很多基层干部也确实有些自己被逼无奈的难言之隐。很多经济建设任务,如某路某桥某开发区的完工,经常都是有着硬性指标的。也就是说,相当多的情况下,基层干部面临着上层考核的沉重压力。近日,某省会城市的一位朋友告诉我,该市正在进行所谓“三年大变样”的城市改造,很多临街建筑都面临拆迁,群众意见很大。但市领导很坚决—哪个区的领导有意见,一律就地免职。而在改造建设中,干部们不能不依赖于开发商、建筑商、投资商,这种工作性质和内容必然造成干部与群众的疏远与对立。而一些涉及利益的问题,由于政府本身立场的不中立,往往很难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从报道的情况看,瓮安县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压力可能会更大些。对于一个地区摆脱贫困的努力,我们应该充分理解和支持,但需要指出的是,瓮安县委书记是一个外来干部。对他而言,外有与兄弟县市比较而产生的政绩压力,内无对瓮安县百姓土生土长的那种乡土感情,遇到各种难题很容易就动用警力强压,最终酿成祸端。

    需要警惕的是,近年来不少地方都在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建设,但由于无规可循,缺乏公正,造就了一些官商阶层的暴富和失地农民的贫困。社会矛盾越积越多,一旦遇到合适的爆发点,就往往可能被人利用,酿成大患。此时,政府如何来一个漂亮的转身,更好地转变职能,已经是一个考验各级政府官员智慧的必答题。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