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14日
星期
暑期“衔接班”升温 各种班一应俱全

中小学生的“第三学期”开始了?

调查显示:家长有力支持,95%以上的学生不愿参加
新华社记者 郭倩 王海鹰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7-14    [打印] [关闭]
    暑假刚刚开始,各种各样的“衔接班”已经出现在许多孩子的暑期计划中。除了传统的重头戏——小学升初中“衔接班”外,初一升初二、初二升初三、初中升高中、高一升高二“衔接班”也受到许多家长和孩子的青睐。

    对此,记者进行了采访和调查。

    各种班一应俱全

    记者暑假前在济南育英中学、山东省实验幼儿园等校门口发现,有不少各类暑期“衔接班”广告发放者。幼儿园升小学、小学升初中,各类“衔接班”一应俱全,既有提前学习新课程的过渡性学习班,也有面向3岁至7岁儿童的智力开发班。

    记者了解到,一些文化辅导培训机构推出了不同层次、不同科目的“衔接班”。这些暑假“衔接班”种类多样,培训时间一般为20天至3个月不等,收费少则几百元,多则几千元。

    一名小升初“衔接班”招生负责人介绍,“衔接班”不只是简单地复习小学已学过的知识和了解一些即将涉及的初中的知识,它更多的是利用有限的时间让孩子完成一种思想上的过渡。另一方面,每次跨入新的年级,都是一个孩子学习生活的一大转折,许多孩子无法适应,导致成绩下滑。而小升初教育衔接方式,虽然时间有点短,却为孩子升初中减轻了生理和心理上的许多负担,给孩子架设了一个缓冲平台。

    一些高中教师说,初中生的学习注重知识记忆,而高中学习考查思维方式,每年暑假都有不少准高一学生到校外参加初高中“衔接班”。

    对于火爆的暑期“衔接班”办学,济南市教育局工作人员接受采访时指出,办学机构必须到教育部门申请,得到批准后才能招生。然而,很多所谓的“衔接班”并未经过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属违规办学。

    家长是“衔接班”的有力支持者

    记者了解到,家长是“衔接班”的有力支持者。暑假开始以后,不少有“升学焦虑”的家长针对孩子学习上的“短腿”,已着手为孩子选择“衔接班”。

    “两个月的暑假,孩子没人管,放开让他们玩,还不玩疯了?干脆让他上个‘衔接班’,一来有个约束,二来也学点东西。”儿子即将升初二的关乐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记者发现,关女士的想法在众多选择“衔接班”的家长中很有代表性,他们认为,读“衔接班”一来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二来可以解决暑假无人看管孩子的难处。

    还有家长认为,不少孩子在刚升入初中或高中时,会不同程度地出现“水土不服”。而如果在假期作了调整和准备,掌握了学习方法和技巧,孩子会变得自信,增强学习兴趣。

    家住济南市舜玉路的马时玲,儿子暑假后升初三,她认为儿子是“衔接班”的受益者,“‘衔接班’是补平常学习短腿的最好时机,儿子作文总是不得要领,去年暑假报了一个作文提高班,大有进步,老师是有丰富经验的退休语文老师,教的内容也是课本以外的,孩子学着有趣,作文提高很快。今年暑假我还会给他报班,升入初三,很快就面临中考,这个暑假更是耽误不得。”

    也有家长告诉记者,他们并不支持孩子去读“衔接班”,但现在的应试制度摆在这里,别人都读了,自己的孩子怎么能不读呢?不读的话,孩子会吃亏。

    济南一家调查网站对“是否让孩子上‘衔接班’”的调查显示,81%的中小学生家长决定让孩子参加“衔接班”。然而,49%的家长对“衔接班”老师的水平有顾虑,51%的家长对补习效果缺乏信心。

    孩子:“从教室走进教室,太没劲了”

    与家长的积极支持相反,众多中小学生对这“第三学期”十分反感。调查中,95%以上的中小学生表示不愿参加“衔接班”。一名学生直言:“从教室走进教室,太没劲了。”

    济南市初一学生于承泽(化名)的暑假忙得团团转,每天上午雷打不动的英语特训班,下午要写作业、练钢琴:“原来妈妈还打算让我考钢琴十级,实在是忙不过来,才放弃了。玩的时间太少,还不如不放假的时候轻松。”

    在济南部分中小学的网上论坛中,记者发现了众多“联合抵制‘衔接班’”的帖子,众多学生跟帖表示支持。一名初二学生说:“我们都盼了半个学期了,好不容易才放暑假,我们都快成书呆子了。‘高分低能’说的就是我们,除了背书做题,其他啥也不会,啥也不懂。由于没时间玩,我们的创造力都被抹杀了。”

    还有学生说:“‘衔接班’就是家长与教育机构合谋的产物,教育机构‘谋杀’家长口袋的钱,而家长‘谋杀’的是我们快乐的时间。”

    专家:“课本上的东西,在学校学就够了”

    记者采访发现,教育专家对盲目送孩子参加“衔接班”持反对态度,他们认为,“衔接班”容易使孩子们丧失对新学期知识的新鲜感,影响在学校的正常学习,甚至有可能丧失学习的兴趣。

    山东省社科院研究员鹿立认为,对于中小学生来说,知识的学习并不困难,困难的是适应新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而这并不是大多数“衔接班”所能担负得了的。学生是否需要“衔接”,因人而异,如果不是出于自愿,被家长逼迫补习,即使参加“衔接班”,也不会有好的效果。大人应该把假期还给孩子,让他们有更多机会走进大自然,接触社会,阅读山水,观察世情,寻找快乐,让他们主动学习、乐于学习,从而促使孩子们更有效地学习。鹿立说:“课本上的东西,在学校学就够了。”

    在采访中,许多教育问题研究的专家都认为,在学习上不断施压,把考分当成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不是孩子成才的途径。教育专家们呼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共同抵制有违孩子健康成长的不适当的、不良的行为,在孩子青春时期更多地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情感思维,除了学习必要的课业知识外,其他的学习班应在孩子自主乐意的基础上加以引导,让家长也从一切围绕孩子“分数”转的现状中解脱出来。

    据新华社济南7月13日电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