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15日
星期

热钱之争暗含概念游戏

张永琪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7-15    [打印] [关闭]
    6月25日,社科院世界政治与经济研究所专家张明在一份报告中称,“流入中国的热钱规模已达惊人的1.75万亿美元。这一数字大约相当于截至2008年3月底的中国外汇储备存量的104%。”此说法铺天盖地传播半月之后,国家外汇管理局相关部门负责人针锋相对地反驳,“不存在热钱,只存在异常资金”。(7月14日人民网)

    中国是否存在热钱?若存在,其规模到底有多大?最有说服力的只能是调查数据。张明作为专家,应为自己的调查分析结论负责。国家外汇管理局若要否定这一结论,唯一的途径便是调查分析,然后得出自己结论。

    稍懂一点金融常识的人都会知道,资本在逐利本性的强烈驱动下,会无孔不入,中国仍然保持10%左右的发展速度,热钱就不可能不流入中国。至于热钱的规模有多大,影响有多大,这只能由调查分析作出结论,而不能妄加猜测。国家外汇管理局相关部门负责人透露,国家外汇管理局至今没有对热钱进行过具体统计,原因之一是统计它“没有什么实质意义”,原因之二是“中国经济体实在是太大了”,统计困难,“难以计算”。这样的说法显然难以为人接受。

    作为主管部门,国家外汇管理局理应对流入我国的热钱进行具体统计,做到心中有数,为国家宏观调控,提供权威依据。

    称热钱、游资或投机性短期资本也好,称“异常资金”也罢,这只不过是个称呼问题。若因习惯不同,将热钱纳入“异常资金”范畴也未尝不可,但纳入“异常资金”范畴后,并不等于热钱的性质变了。一方面不承认中国有“热钱”,另一方面又说中国“存在异常资金”,好像在玩概念游戏。这不仅对解决问题无益,而且还会混淆视听,使人们放松警惕、疏于防范。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