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15日
星期
冰点时评

别一厢情愿盼楼市大跌

邹云翔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7-15    [打印] [关闭]
    美国国会参议院当地时间11日以多数票赞成批准一项总额3000亿美元的救市计划,以帮助数十万无力支付月供的购房者保留房产,同时通过加强对抵押贷款公司的监管缓解地产市场所受冲击。彭博新闻社评论说,国会正致力于应对上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以来美国遭遇的最严重房地产萧条。(《上海商报》7月14日)。

    美国的次贷危机,已经严重影响其经济发展,以至政府不得不出手救市。与此相呼应的是,最近中国的一些房地产巨头也频频聚会亮相,大有“逼宫”国家松动楼市调控政策之势。提议政府救房市的呼声渐高,但是骂者如云。居高不下的房价让百姓受苦,都盼着楼市遇冷好让房价一溜烟儿下跌呢!

    房市当前的萎缩,各地土地招标的流拍,让很多人心里感到高兴。看多这样的新闻,却让我产生隐隐的不安,我真替那些市长担心了:失去了土地收入的支撑,地方的一级财政该如何保障?教育、低保、公共建设处处要钱,而钱从何而来?一个独立的公共观察者,是清晰财政泡沫与房地产泡沫的关系的,房市的泡沫是假,财政的泡沫才是真。我们不能在安享财政泡沫的好处、不断地呼吁地方政府这儿加大投入、那儿增加开支的同时,痛骂房市的泡沫,因为你无法否认房地产是当前地方财政的最大支柱。

    痛恨高房价者,必不痛恨政府给其的良好的公共服务:从便捷的公共交通到环境优美的街心花园,从城乡的城市低保到大病统筹保险。如果深知我国财政运行状况,将会发现自己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很大的比例来自与房地产有关的领域,有的地方接近于50%,甚至更多。而我们所获得的公共服务的支出,又以地方政府的支出为大头,如农村低保支出,市县乡承担的比例为1∶6∶3。对于房价居高不下的问题,我们应该理性看待,大骂地产商或者吁请政府降房价,都解决不了实际问题。认识到高房价对于财政的巨大的作用,除非做好接受地方财政崩溃、公共服务萎缩的准备,否则别一厢情愿地盼楼市大跌。

    与很多人一样,我总是在撰文呼吁政府加大公共投入,认为公共产品越多越好。但尚算一个冷静者,对于公共产品的投入产生的福利“爱而知其恶”。高福利的背后,是财政巨大的吸纳能力,将一切可能的财富掌握在政府的手里。而正是公共财政的巨大的吸纳能力,使得地方政府处处在开辟财源——这几年财源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房地产,财政的巨大需求,促使了政府想方设法提高城市土地出让金,而这又产生了高房价。追根溯源,这是个恶性循环,而我们每个人都置身于其中,无论你是购房者还是卖房者,无论你是看空房市者还是看多房市者。房价泡沫即使存在,其也不是原因而是结果,财政泡沫及与财政开支有关的所有的人,都是当事人。

    真的,我不知道购多套房者做错了什么,要让天下人那么唾骂,恨不得地震房子倒了将其压死,恨不能银行加息让其亏死,恨不能政府出台命令将其没收了事。他们支撑起庞大的财政,使得政府提供公共产品,从低保到廉租房。他们什么也没有做错,他们只是一个合法市场中的交易者,如果说房市有泡沫的话,那也仅仅是财政的泡沫的外在表现。其他人在享受着财政泡沫的好处时,独独指责他们,这是不公正的。

    唯一可以追究的,是庞大土地出让金的用途——除了公共支出之外,有没有行政开支的巨大浪费?可能所有人都会说,卖地的钱并没有全都投入公共产品,有挪用有浪费有贪污,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房价。不错,需不需要出让土地是一个问题,卖地的钱如何用,同样是一个问题。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