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15日
星期

杨不管让人反省师道尊严的丧失

周彪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7-15    [打印] [关闭]
    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挣扎前行的中国教育注定是时常处于“有事”状态的。“范跑跑”制造的“事端”尚未平息,安徽长丰吴店中学的“杨不管”又成了人们的谈资。一个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打架行为坐视不管,最终导致一学生意外死亡,这样的事情披露出来后能产生什么样的社会反响可想而知。(《法制日报》7月12日)

    的确,从职责和道义上讲,杨老师对于学生的意外身亡难辞其咎。但从教育的现状、教师的生存处境来看,杨老师确又有令人同情之处。

    现行的教育法律、教育政策偏重于保护学生的权益,而忽视了教师作为教育者应当享有的权利和尊严。在教师和学生出现矛盾冲突时,板子往往打向老师,而学生作为受教育者——不管其言行有多恶劣——都应当得到宽容、宽恕。类似情形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师道尊严扫地无存,于是不敢管、管不了,就成了一部分教师无奈的选择。事实上,“杨不管”事件只是其中一例。去年以往发生在北京的“辱师视频”,发生在海南的校长下跪(求学生读书),发生在重庆的老师在课堂上被气死的悲剧,一次又一次地宣示我们的教育已经“病”到了何种程度!有心人倘若深入教师群体中“体验”一番,也许更能深切地感受到我们的教育潜伏着多大的危机,教师承受着多大的压力。

    近30年来,我们的教育随着开放的步伐一直在改革:从教材到教法,从中考到高考,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一直都在摸索着前进。坦率地说,作为教育中人,我对教育改革模式实在不敢恭维。我们的教育改革走的是美国100年前的老路,照搬了当年的“杜威模式”。100年前,杜威在美国推行了一场所谓的“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以近似于我们的启发式教育,颠覆了权威主义教育,从强调服从、纪律转化到强调创意和培养孩子的自尊上来——这无论当时和现在都有积极意义。可后来却渐渐变形,走向了“老师不能随便训斥学生,打分要照顾学生自尊心”的极端。于是一味顺应、一味纵容、缺乏必要的纪律约束,就成了当时美国教育的一道风景。如此矫枉过正之举最终引起大多数美国人的反思,因为过分娇纵的孩子是长不大的,是无法参与现实竞争和国际博弈的。从上世纪中后期开始,美国的教育终于由“软”转“硬”,渐渐走出了“杜威迷雾”。

    今天,我们的教育照搬“杜威模式”的结果是,传统的师道尊严渐次消失,纪律与服从可有可无。“素质教育”大旗下长大的一些青少年,心理脆弱,不服管教,藐视尊长。虽然这并不全是改革所赐,也并非当下教育的全部,但何尝不是对现行教育政策、教育法规、教育理念的莫大嘲讽?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