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美设浦礼明
他曾参加一项全加拿大的设计师大赛。比赛命题很简单:把一个圆形建筑设计成你能想象到的任何真实有用的业态。参加比赛的人,几乎都把这建筑设计成酒店、餐厅或者商店。唯独浦礼明,一个刚刚大学毕业几个月的实习生,把这个做成了“海洋”图书馆。他把数以万计的图书安置在圆形建筑的内壁,用不同的蓝色来装点室内。深蓝、浅蓝、蔚蓝,当然,还有一点金色和白色,再加上一些富有海洋特色的室内摆设。图书馆被自然隔成几个部分,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在海底,或者海滩上惬意地阅读。
这个创意不仅让他获得了人生第一个大奖,更让他获得了加拿大最富盛名的一家设计公司的正式合约。此后,他在加拿大、台湾和香港,陆续参加了许多知名餐厅、咖啡馆的设计,“不过最大的挑战,还是来自北京和上海的两处老建筑。”他说。
一年多前,浦礼明接到邀请,来北京参观一处旧厂房。它生于1949年,如今只余几间老房和几棵老树,被一片钢筋水泥环抱着,安静地呆在东三环盈科中心的背后。那块空地能做什么?浦礼明灵感一闪:做餐厅!这个想法从他的脑子里变成图纸,又变成现实。与之相伴的,是他每周往返香港、北京、上海的“飞人”生涯。
浦礼明生于香港,在加拿大接受教育。他习惯用英文写报告,用广东话与人聊天,中西两种文化,都在他身上留下深刻印记。而这处旧厂房,为他完成一个融合两种文化的设计,提供了绝佳的机会。
他用灰墙和木门,把整个院落与外隔绝。初次来访者,即使走到门口,也不得其门而入。要等服务员为你从里面推开旋转木门,方知“桃花源”的入口,这是中式的“内敛”。进得院内,是大量玻璃堆砌出的敞亮空间,是西式的“开放”。中餐厅对应西餐厅,拉面馆对应糖果吧,茶室对应威士忌房,这种有趣的对比,是浦礼明眼中的中西合璧。中餐厅的设计,是浦礼明的得意之作。他在餐厅正中,用西式香槟打造了一面类似中式影壁的隔断,用以搭配这里的主题:北京烤鸭。
“他不仅是个设计师,还是个美食家。”熟悉他的人介绍,为了制作美味烤鸭,浦礼明和朋友一起,吃遍了全北京大小所有烤鸭馆,然后闭门研究,吸收别家的元素,最后研制成了这间“1949”餐厅的招牌烤鸭。
学生时代,浦礼明在快餐店打工,“在炸薯条的过程中培养了对美食的爱好”。即使过上了“飞人”生活,他在家时,仍喜欢给家人制作各种美食。因为太忙,家里装修时,他只丢下图纸就走了,两周后回来,家里装修完毕。墙上、地上都贴着木头,夫人笑称“家里搞得像餐厅”。
确实,浦礼明最擅长用各种木料。大学时候,他用手工雕各种小器件、木碗,他凿出来的榫卯结构,不需调试便能严丝合缝。他对各种木料的使用得心应手:最宽的橡木制作地板,便宜的松木用于室内屋顶装饰、木皮加实木边条打造出颇有厚重感的餐桌……西式水泥和东方木材的拼贴,让这间旧工厂在保留历史景观的同时,具有了现代的时尚元素。
现代机场的设计,也给了他灵感。他把旧厂房屋顶拆掉一部分,换上玻璃,屋里便拥有了明亮的光线,只需要很少量的灯光,恰合现在的节能环保主题。
在餐厅入口处,他甚至安排了两间屋子,专门用于展示各种现代艺术。从经营的角度看,这有点浪费资源,但定期更换的艺术展,以及整个院落的设计,成了餐厅最有口碑的部分。还在试营业阶段,“1949”的名声便不胫而走,在北京的外国人圈子里风靡起来。
按照最初的设计,这个院落要成为收费昂贵的会员制俱乐部,但这里的主人最后还是决定降低收费,让更多的人能够进来。浦礼明对这个决定非常欢迎,作为设计师,他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分享他的设计理念。当然,他还有一个愿望,希望有一天,自己也能够拥有一家这样的餐厅,把他对美好的食物、美好的设计的种种感受,毫无保留地表达出来,并且,把这个有品位的餐厅开到上海、香港、台湾,甚至加拿大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