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17日
星期

音乐治疗——带着节奏上路

■文阳洁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7-17    [打印] [关闭]
    什么是“音乐治疗”?

    7月9日,在中国心理学家大会上,中央音乐学院的张鸿懿教授用一个生动的案例将这一心理治疗方式进行了轻松解析。

    在张鸿懿带来的视频短片中,美国的音乐治疗师通过十三次系统的音乐治疗,将一名三度昏迷的植物人唤醒。更令人惊奇的是,该病人在被成功唤醒后,又重新投入了原本的记者工作中,完全回归了正常人的生活。

    在治疗的过程中,看起来治疗师仅仅是对着病人不断哼唱柔和优美的曲调,其实这里面却暗藏玄机。

    张教授解释说,音乐治疗师需要在治疗中敏感地觉察病人的反应,根据其呼吸、心跳的节律哼唱适宜的旋律,并不断做出调整。

    “我们听到的旋律其实是治疗师在把从病人身上汲取的节奏反馈给病人。”张鸿懿说。

    作为音乐工作者,张鸿懿希望自己能够通过音乐帮助人们更好地调节身心并适应新世纪复杂的生存环境。

    “每个人都能生成音乐,每个人都能感受音乐,每个人也都有运用音乐来为自己服务的能力。”张鸿懿说,“只是有些人的这种能力因为长期的未开发而休眠了。”

    张鸿懿随即展示了一段音乐即兴疗法的视频,即让小组治疗的参与者自选各种乐器,选定之后随意演奏音乐,过程中不加任何指导语或者提示信息,完全让参与者进行自我展示。

    张鸿懿解释道:“人们在选择乐器的时候,就不自觉地进行了自我性格与乐器的搭配,比如一个豪放的人,可能会选择鼓这样易于抒发强烈情感的打击乐器。”

    同样的道理,在团队集体演奏的过程中,也能透露给治疗师许多参与者的信息,比如成员相互间的协调度和配合度等。

    “某种程度上可以说,音乐治疗的团队就是社会的缩影,而个体在团队中所处的地位,很可能就是他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张鸿懿说。

    这样的团队治疗模式只是音乐治疗的冰山一角,系统地讲,音乐治疗的方法技术可以分为聆听式、娱乐式和即兴式三种。

    聆听式音乐治疗又称为接受式音乐治疗,使用的多是成型的音乐作品,人们耳熟能详的名曲或流行音乐在熟练的治疗师手中都可能成为功能各异的治疗材料,而CD、人工演奏和口头哼唱都是材料的载体。

    娱乐式的音乐疗法也叫主动疗法,需要患者的积极参与,如前面介绍的自选乐器随意演奏就属于这一类。

    运用娱乐式音乐疗法需要提前设计一些游戏,或者编排舞蹈动作,或者穿插演奏环节等,让参与者的情绪得到充分的调动,在互动的过程中,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让参与者充分使用团队间的资源。

    即兴式的治疗没有固定的模式,因而要求治疗师有更纯熟运用技术的能力和充分的灵活性,时常需要治疗师根据此时此地的情况合理地发挥才能,比如在增强患者控制感的疗程中,可以是一个人发明一种节奏,其他人应和跟随,让受治者感受到控制力的提升和自信的增长。

    “5·12”地震后,张鸿懿的学生王莎作为音乐治疗志愿者赴灾区进行心理干预,其过程中即兴治疗就起到了突出的作用。

    王莎将她在震区带孩子们活动的方法做了现场演示。跟随着简单、活泼、欢快的节奏,大家一起击掌,从一开始的错乱到越发一致,从失误频频到准确异常,加之治疗师适当的鼓励,人们亲身感受到控制力和自信心的提升,同时也在集体合作中增加了对团体的归属感。

    王莎介绍道,帐篷里的孩子们多少有些封闭,而愉快积极的互动引发了他们内心积极的东西,在活动的后期,孩子们会自觉地合唱、拥抱在一起,彼此支持,其实在这个过程中,音乐不知不觉地使他们的内心变得更开放,也更易于接受其他形式的帮助。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