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17日
星期

市长喊穷背后的萧条感

叶扩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7-17    [打印] [关闭]
    7月15日,全国人大代表倪惠英在广州专题调研中提到,近年来广州经济发展很快,GDP不断翻番,但市民却“没能享受到经济增长的实惠”。倪惠英代表的发言触动了广州市副市长甘新,他说,虽然广州GDP增速可观,但真正可支配的收入并不可观。他算了笔账,去年广州一年总收入2160亿元,1100亿元上交中央,400亿元上交省里,广州真正可以自己支配的收入也就600多亿元。(《新快报》7月16日)

    有数据证实这种感受是有依据的。近日,《广东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研究报告》披露,从1998年至2007年,广东省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速与GDP增速相差近一倍;工资涨幅已连续6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或许就是专家所说的“经济高速增长下的萧条感”。

    所谓“经济高速增长下的萧条感”,就是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脱节,即在高速经济增长的同时,许多人——不仅包括普通老百姓,而且也包括从事商业活动的人们,感觉的不是繁荣,而是萧条。也就是在经济迅速增长的时候,人们感觉的是紧日子。一旦经济增长伴随着物价上涨的话,面对不可预知的未来和风险,生活的压力和焦虑感将日益加强,安全感会逐渐消失。

    因为中下阶层人群从经济增长受益较少,一旦通货膨胀到来,生活必然会变得更加艰难。压垮这个群体的最后一根稻草很有可能就是物价。他们很少得到经济增长带来的好处,却要徒然承受通货膨胀带来的损失。这说明,在经济增长的成果和社会成员的生活之间,以及在经济增长和社会状况的改善之间出现了断裂。

    实际上,这样一种悖论或是逻辑,一直在深深困扰着我们的经济和社会生活,并且作为一种逻辑支配着我们的经济政策,并很大程度上左右着我们的社会走向。一般情况下,面对通胀,欧美国家往往会通过退税或直接减税政策,来缓解民众的生活压力,比如今年美国就向每个家庭退税1200美元。

    日前,经济学家李炜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如果把预算外收入、制度外收入都统计进去,中国的宏观税负已经达到了35%左右,比发达国家高5个百分点。以史为鉴,唐朝前有“贞观之治”、后有“开元之治”,120年间经济文化繁荣稳定,其主要原因就是实行了减税政策。可以说,中国历次“盛世”的出现都与减税有关,重税之下,从未出现过好形势。这是极重要的历史经验,应当汲取。

    因此,我个人认为如果工资暂难上涨,那么不如先减税负,藏富于民,激励久已困乏的民心,以更积极地应对通胀。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