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18日
星期

一个不丢掉陋习的民族不可能是进步的民族

周大平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7-18    [打印] [关闭]
    大陆居民赴台观光团首发,两岸周末包机开通以来,央视网“及时雨”般地载文提醒大陆游客要遵守台湾社会的出行习惯。比如,台湾公共场所全面禁烟,“全面”到连走在路上吸烟也不行;因室外少有垃圾桶,有垃圾要暂时用袋子装起来,不可随便丢弃;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不得嚼口香糖、吃东西、喝饮料,违者将被处以高额罚金。

    有台湾媒体在“要让大陆客体验‘小声文化’”的文章中谈到,曾有个来自大陆的校长团,在岛内观光时不分场合打手机大声喊话,在有禁烟标识的地方吸烟,在路旁拉过“槟榔妹”合影,很令台湾同胞侧目。出行习惯的评判标准是道德和文明,人们通常把不道德、不文明的出行习惯称为陋习。

    车站、餐厅、医院、公交车……几乎所有公共场合都有大声喊话的现象。某国一位导游对此感触颇深:大陆游客到这里看什么都新鲜,于是从下飞机通关开始就张扬自己的“大声文化”(用手机向家人报平安)。他们不懂得在景点交谈要轻声细语,尽量不干扰别人,而是扯开嗓门,吆五喝六。即使一些景点入口处有醒目的中文“安静”二字,他们也熟视无睹。因此在公共场合旁若无人地大声喧哗,成了很多外国人识别大陆游客的“捷径”。在一些国家的宾馆,为顾及受不了喧哗的别国游客,还专门辟出中国大陆游客住宿区和就餐区。

    在中国科协对民众出行陋习的调查中,“随地吐痰”仍被列为十大陋习之首,可谓人不分男女老幼,地不分南北东西。国人随地吐痰不知始于何时,反正晚清掌管外交大权的李鸿章出访时丢人现眼地在红地毯上吐了口痰,已经留在了历史记载中。2003年,遍及全球的非典曾一度迫使国人矫正陋习,然而当非典渐渐淡出人们的记忆,“随地吐痰”的陋习又回来了。“病毒改变不了生活太多”,一位被誉为“旷达而睿智”的知名作家,在非典肆虐时的这个预见真的应验了。

    随手扔废弃物是中国国民的另一大陋习。在十字路口,等候通行的汽车窗户里时常抛出垃圾。街头绿地、公交车站有扫不完的纸屑、空塑料瓶、烟蒂、瓜子皮。走进公园,堂而皇之吞云吐雾的“瘾君子”比比皆是。至于小孩在大巴车和景点上蹿下跳撒欢儿尖叫;就餐时把脚搭在椅子上;在马路边当众脱鞋搔痒等“生活小节”,更是引来外国游客的耻笑。

    应该承认一切出行陋习都有其顽固性,需要矫正的根本理由只有一条,就是它与现代文明水火不容。把个人的陋习带出大陆,影响中国在海外社会的形象,这个形象又反过来影响国民在海外受尊重的程度。有人慨叹:“一个不丢掉陋习的民族,不可能是进步的民族。”

    根深蒂固的陋习是人们观念的外化,当民意为春节燃放鞭炮习俗的“禁”与“放”而各执一词时,当民意为容忍吸烟习惯的公共区域“扩大”与“缩减”而寸土必争时,我们是否意识到诸如此类的选项,实质就是陋习与现代文明的较量?文明习惯是彰显一个民族精神的旗帜,许多国家用了几百的年养成的文明习惯,我们也许要用更多的时间适应。虽然这很无奈,但还是希望眼下走出大陆的游客们尽可能检点、自律、“入乡随俗”,不要让陋习使中华民族蒙羞。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