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18日
星期
记者眼中的王旭明:

他是一个率真的人

本报记者 桂杰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7-18    [打印] [关闭]
    “敬业。”谈到王旭明的名字,《光明日报》跑教育口的记者王庆环脱口而出的就是这两个字。她说业内记者把王旭明带队外出的采访团称作“魔鬼训练营”,他总是把时间安排得很紧,从早到晚,带着记者奔跑在各个学校之间,马不停蹄,根本没有喘息的机会,也没有时间游山玩水。比如,在采访西部地区的“两基”(“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简称——编者注)攻坚时就跑到村子里,跑到农民的田间地头。虽然很辛苦,但大家还是特别愿意和他一起去,因为大家都感到很快乐。

    对于王旭明的争议,王庆环认为:“谁在这个位置上都会成为被抨击的对象,教育这事,不是人人都明白,但又几乎涉及到每个家庭,工作难做。”和很多记者一样,他觉得王旭明是个性情中人,因为有的新闻官员碰见媒体就会特别谨慎,保护自己的意识很强烈,但王旭明有时候会把台上台下的话都告诉记者,有一些在私下场合谈话的观点和内容被记者断章取义地发表,让王旭明招致了很多批评。“这在某种程度上也说明他不够职业。”

    “王旭明是一个坦诚的新闻发言人。他爱学习,接受过培训,而且特别适合做这个工作。”王庆环说,“他当新闻发言人期间,对一些比较敏感的教育问题,还能把这种敏感及时传递给媒体,比如农村教师特岗计划,资教政策,都是通过他提供给媒体线索并把政策传达下去的。”

    北京某报记者小郭说:“王旭明是个喜欢热闹的人,很随和,晚上有急事九十点钟打电话找他,他也会接听。他本身就允许别人对他的观点进行辨认,这种做法符合现代文明社会中官员应有的素质,显示出了足够的民主意识。”

    教育部的新闻发布会规格经常很高,王旭明会请来部长、副部长或相关负责人到会接受记者采访。“在部委里面协调工作,在等级森严的官场中游走,他在新闻发言人这个舞台背后实际上做了很多工作。对于他的争议,除了本人的个性引发的争议外,对中国教育思想和体制的争议也蕴含其中,他代表官方讲话,观念暴露得比较多,容易成为人们抨击的对象。”

    谈到王旭明的离去,小郭不无遗憾,认为在目前的新闻发言人中,王旭明是一个标杆性的人物,优点和缺点都非常明显。

    “要找一个比他好的太难了。”

    但小郭同时认为:“王旭明是一个比较率真的人,在目前的媒体追求噱头的舆论环境下,在当下以少说为佳的官场文化中,他不符合一个中国官员的常规做法。他的身上有一个明显的缺点,就是经常口无遮拦,混淆了个人观点和政府观点。”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