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23日
星期
《中国奥运冠军调查报告》出炉——

奥运赛场女选手是夺金主力

本报记者 李菁莹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7-23    [打印] [关闭]
    今天,中国校友会网发布了《中国奥运冠军调查报告》,这份报告对1984年~2006年我国获奥运金牌情况、项目分布,奥运冠军的性别构成、年龄构成、出生地区、就读高校及专业、媒体关注度、职业近况等做了详细的分析。

    《中国奥运冠军调查报告》由中国校友会网、《大学》杂志和21世纪人才报等单位联合完成,是我国第一个关于奥运会金牌获得者的调查报告。以下的调查结果从几个侧面反映了1984年~2006年我国竞技体育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我国体育事业目前面临的一些问题。

    奥运金牌已超百枚

    自1979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至今已经30年了,我国在提高综合国力和发展社会各项事业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中国也昂首阔步地跨入世界竞技体育大国的行列。

    据调查统计,1984年~2006年,我国运动员在17个比赛项目上一共获得了116枚奥运会金牌。其中,跳水项目最多,有20枚;其次是举重和乒乓球项目,各有16枚;射击项目有14枚,居第四,其后是体操、羽毛球、游泳、柔道和田径等。尤其令人欣喜的是,在最近几届奥运会中,我国奥运选手在一些西方传统优势项目中取得了突破,如在女子网球、男子110米栏、自由式滑雪、皮划艇等项目接连获得了奥运金牌。

    调查显示,在1984年~2006年夏季和冬季奥运会上,在我国获得奥运会金牌项目中,女子项目领先于男子项目。其中,男子项目有9项共47枚金牌,女子项目有15项共67枚金牌。女选手成为夺金的主力。

    辽鄂苏堪称冠军摇篮

    据调查统计,我国奥运冠军出生地区分布于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其中辽宁出生的奥运冠军人数最多,有19人;在湖北和江苏出生的奥运冠军各有12人;在北京出生的奥运冠军也多达10人。

    体育是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国家与地区综合实力和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而各地区运动员在奥运赛场的表现,更是反映了各地区体育发展水平。分析我国各地区出生的奥运冠军的人数差异情况发现,各地区产生奥运冠军人数主要与“各地区对竞技体育的重视程度”、“体育运动项目的群众基础”、“各地区的地理优势”和“各地区国民体质特征”等因素有关。

    冠军退役深造首选北体大

    奥运冠军是国家实力和形象的代表,是提高中国世界影响力的宣传队。为鼓励我国运动员进入高校学习深造,国家和地方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支持奥运冠军等优秀运动员进入高校学习。

    自1984年我国参加洛杉矶奥运会以来,在历届奥运会上为我国竞技体育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奥运冠军,除约30%继续为国家效力外,大多因年龄、伤病等原因退役。而退役奥运冠军中的大多数,都选择进入国内外的高校深造。调查发现,我国奥运冠军中本、专科以上学历者约占总数的81.95%,硕士以上学历者约占28%。其中,乒乓球选手陈静、邓亚萍取得了博士学位,是我国奥运冠军中学历最高的。

    调查显示,选择就读北京体育大学的奥运冠军人数最多,有27人,该校也因此成为最受奥运冠军青睐的大学。从奥运冠军的就读高校类型来看,体育院校培养的奥运冠军最多,成为我国高校培养和造就奥运冠军的主力军。就读奥运冠军最多的前十所高校中,体育院校占了一半。除体育院校外,综合型名牌高校成为奥运冠军就读中意的目标,如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和中山大学等。

    退役冠军职业选择多样

    奥运冠军迟早要面对退役的命运,而退役后,他们必然要进行第二次人生选择。调查显示,我国奥运冠军退役后的职业选择呈多样化,其中,退役后从事体育管理、教练与教学工作的奥运冠军最多,约占54.84%。其中相当多的人,拒绝了国外的高薪聘请,继续为国家或返回原籍为家乡的体育事业效力。选择经商和企业管理的约占总数的17.20%。选择在娱乐圈和媒体工作的约占总数的11.83%。其余的则选择了其他领域以及移居海外等。

    奥运冠军培养模式单一

    由于管理体制方面的原因,我国的运动员多数是通过“体校-省市队-国家队”的培养模式产生,相对而言,运动员的文化素质偏低,这就极大地降低了他们的成才率。调查发现,我国真正由高校培养出来的奥运冠军非常少,且多数奥运冠军得奖时的年龄已超过了文化学习的最佳年龄段,这一现象在各省体育冠军群体中普遍存在。

    本报南昌7月22日电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