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23日
星期
双城记

胡适传统在北大

梁子民 毕文昌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7-23    [打印] [关闭]
    梁:最近贺卫方离开北京大学,引起学界的关注。按说一个教授的正常调动,人们应当平心静气接受,但对贺卫方的离开,学界还是颇多感慨。

    毕:现在中国大学里的大牌教授,自由流动的空间越来越大。虽然只是部分教授获得了流动的自由,但其中的进步意义还是值得肯定。有自由流动,才有可能通向真正的学术独立、学术自由、思想自由。从报纸上看,贺卫方要去的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有较强的教授自治的意味,不知这是不是吸引他的因素。对贺卫方来说,大家关注他离开北大,其实并不是关注一个教授的流动,而是关注中国著名大学对一个有明显自由主义倾向教授的态度。一个人的职业变动中,包含许多私人因素,有些并不足为外人道,但此次贺卫方离开北大,却有了某种公共意味,这也是为什么大家愿意谈谈这件事的原因。

    梁:要说中国现代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至少从传统上观察,曾经是北大。从蔡元培到胡适,这个传统非常清晰。10年前出过一本书,叫做《北大传统与近代中国》。北大也曾经出现了蔡元培、胡适传统复兴的势头,但现在情况似乎有了变化。我感到自由主义的传统衰退了,倒是“新左”的倾向日趋明显。

    毕:一所综合性大学,整体文化倾向的变化很难概括。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思潮。就是文科里,人文学科与社会学科,也有不同的情况。我也听到有人说,北大难再称自由主义家园。

    梁:蔡元培、胡适、傅斯年是北大的传统,陈独秀、李大钊、鲁迅也是北大的传统。民国时期的北大是各种思潮汇聚的地方,现在的北大也是各种思潮汇聚的地方。至于某一时期哪种思潮发育更充分,影响力更大,原因很多。传统起作用,现实的导向更起作用。传统是柔性的力量,现实的奖惩机制是刚性的力量。“新左派”思潮的流行,民族主义情绪的高涨,不是校园里孤立的文化现象,而是国内国际各种利益博弈的反应。

    毕:好在北大的自由主义精神未断。贺卫方告别北大时发表了一个演讲,题目是《让胡适校长的精神活在我们的心中》。连战、李敖到北大演讲,也无不以胡适为北大精神的象征。现在贺卫方离开时,又重提这个话题,我想不是没有意味。无论从哪一面讲,胡适都应当是北大学术传统的重要代表。如果北大的学术传统离胡适越来越远,未必是一件幸事。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