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传统在北大
毕:现在中国大学里的大牌教授,自由流动的空间越来越大。虽然只是部分教授获得了流动的自由,但其中的进步意义还是值得肯定。有自由流动,才有可能通向真正的学术独立、学术自由、思想自由。从报纸上看,贺卫方要去的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有较强的教授自治的意味,不知这是不是吸引他的因素。对贺卫方来说,大家关注他离开北大,其实并不是关注一个教授的流动,而是关注中国著名大学对一个有明显自由主义倾向教授的态度。一个人的职业变动中,包含许多私人因素,有些并不足为外人道,但此次贺卫方离开北大,却有了某种公共意味,这也是为什么大家愿意谈谈这件事的原因。
梁:要说中国现代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至少从传统上观察,曾经是北大。从蔡元培到胡适,这个传统非常清晰。10年前出过一本书,叫做《北大传统与近代中国》。北大也曾经出现了蔡元培、胡适传统复兴的势头,但现在情况似乎有了变化。我感到自由主义的传统衰退了,倒是“新左”的倾向日趋明显。
毕:一所综合性大学,整体文化倾向的变化很难概括。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思潮。就是文科里,人文学科与社会学科,也有不同的情况。我也听到有人说,北大难再称自由主义家园。
梁:蔡元培、胡适、傅斯年是北大的传统,陈独秀、李大钊、鲁迅也是北大的传统。民国时期的北大是各种思潮汇聚的地方,现在的北大也是各种思潮汇聚的地方。至于某一时期哪种思潮发育更充分,影响力更大,原因很多。传统起作用,现实的导向更起作用。传统是柔性的力量,现实的奖惩机制是刚性的力量。“新左派”思潮的流行,民族主义情绪的高涨,不是校园里孤立的文化现象,而是国内国际各种利益博弈的反应。
毕:好在北大的自由主义精神未断。贺卫方告别北大时发表了一个演讲,题目是《让胡适校长的精神活在我们的心中》。连战、李敖到北大演讲,也无不以胡适为北大精神的象征。现在贺卫方离开时,又重提这个话题,我想不是没有意味。无论从哪一面讲,胡适都应当是北大学术传统的重要代表。如果北大的学术传统离胡适越来越远,未必是一件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