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24日
星期

合资企业研发能否破除“潜规则”

本报记者 王超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7-24    [打印] [关闭]
    在汽车界有这样一种说法:合资企业不存在技术共享,研发更是没有着落的事。中方人员能做的,只是把引进车型进行适应性调整,没有任何技术含量,所谓的研发中心不过是个摆设。这已成为国内合资企业的“潜规则”。

    此前,广州本田声称破除了这个“潜规则”,新自主品牌呼之欲出;如今,成立五周年的东风日产,也现身说法,以旗下技术中心的显著成果,试图证明自身的研发实力。

    当年雷诺与日产合并,让日产这个土生土长的日本企业彻底改头换面。卡洛斯·戈恩则身兼二职,成为雷诺和日产的双重首脑。这个颇具国际化视角的CEO深喑全球化的道理,在日产的全球研发中心选址上,戈恩划定了4个据点:日本、美国、英国和中国。

    事实上,东风日产乘用车技术中心早在日产的计划当中。前些年,它的研发效能体现得不够充分,外界也很少关注,直到骏逸上市,人们才感受到这个研发中心的巨大能量。“骏逸首发在中国,这是中日研发人员合作的结晶,我们拥有完全的知识产权。”东风日产副总经理任勇告诉记者,现在骏逸在其他国家生产,中方都要派人去做技术支持。

    “我们能够设计出满足中国客户需求的车辆,同时又是价值非常高、中国客户能够买得起的车辆。以骏逸为例,从一开始起步,东风日产就参与进去了。”东风日产乘用车技术中心负责人内山政昭说。

    今年上市的新天籁,是东风日产全面参与的另一款车,被称为第一款以中国市场为基础的全球车。长期以来,世界几大汽车巨头只是把他们在欧美日市场开发的车型,几乎不做任何改变生搬到中国市场,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很难得到满足。而新天籁就是要改变这种现状。

    在几年研发历程中,日产的汽车开发专家往返于日本、德国、美国、中国之间,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案。

    据东风日产介绍,新天籁的研发团队由158名日产汽车专家组成,与1865个中国消费者进行过深度访谈,进行了56种典型路况测试、68个全方位的静音测试,使用了36辆用于安全测试的样车,3种全球著名的特殊路段的长途车试,考验车辆的极限性能。

    任勇表示,在日产的研发中心,通常都设立两个部门:一个负责研发5年后的未来产品,另一个负责研发5年内即将上市的产品。东风日产目前所做的工作,只局限于后者。所以,与日本和美国的研发中心相比,它还是有不少差距的。但从中国合资企业的普遍研发环境来看,这已经比较超前了。

    “我们具备与日产共同研发的能力,要做到共同研发,就不可能做到保密,尤其是5年内要发布的产品,他们封锁不了多少技术。从日产的全局发展及技术产业化的角度来看,它的政策不管是对北美,对欧洲,还是对中国,基本上都是一致的。”任勇说。

    据了解,东风日产乘用车技术中心现拥有道路模拟实验、发动机性能实验、排放实验、电磁屏蔽实验、噪声实验、零部件实验、材料实验、电子电装信赖性实验、VOC检测、车门耐久实验等技术先进的实验设施,今后还将进一步扩充设施和提升实验能力。任勇表示,“与日产技术中心在全球同一平台上实现共同开发,是我们的主要任务。”

    在任勇看来,具体某款车型的研发并不是重中之重。“实际上,我们的眼光更长远一些。从大趋势上来讲,未来的节能技术及环保汽车的研发才是汽车企业最应该关注的。与日产在全球的发展步伐一致,东风日产一直在走绿色发展之路,这显然不是从企业短期利益来考虑的。”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