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25日
星期
98名军师职领导干部、420名团以上干部、536个党员突击队、2.7万名官兵闻令而动

镌刻在废墟上的忠诚礼赞

——武警部队参加四川汶川抗震救灾纪实
通讯员 舒春平 温常青 齐明宇 本报记者 史照栋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7-25    [打印] [关闭]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一场突如其来的里氏8.0级大地震震撼了世界。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武警部队党委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和胡主席的决策指示,武警部队司令员吴双战、政治委员喻林祥在第一时间向部队作出抗震救灾部署,亲临抗灾一线现场指挥。

    随着一道道电令,武警部队98名军师职领导干部、420名团以上干部、536个党员突击队、2.7万名官兵闻令而动,迅速展开了与时间赛跑的生命大营救。

    铁肩担大爱,热血融国殇。在抗震救灾各个战场上,武警部队广大官兵忠实履行职责使命,圆满担负起了党和人民赋予的多样化抗震救灾任务。

    哪里有生命的呼唤,哪里就有武警官兵奋不顾身、英勇救援的身影,他们在汶川、都江堰、北川、平武、茂县、汉源、理县、德阳一个个重灾区——

    废墟救人打头阵

    地震发生后一个小时,大地还在抖动。身处灾区的四川总队官兵立即加入抗灾行动。武警成都支队和成都指挥学院千余官兵在受灾严重的都江堰市中医院、新建小学、聚源中学展开救援。新建小学4层教学楼全部倒塌,600多名师生被埋在废墟之中。官兵到达现场后,没有停顿一秒钟,纵身跃上废墟,迅速搜救幸存师生,紧急展开救援。战士们快速清理砖石瓦砾,合力将一块块上吨重的水泥板搬开,一名名幸存师生的生命被官兵满是鲜血的一双双大手高高托起。

    距离都江堰50公里处的汶川县映秀镇,一场与地震恶魔争夺生命的战斗也在打响。在受灾惨重的映秀镇中心小学,四川总队雅安支队官兵刚刚投入救援战斗,就从废墟缝隙中惊喜地发现一个人在动。“快!这里有人。”听到战士叶琮可的喊声,官兵一拥而上,扒砖挪石,开辟救援通道。大家连续奋战两个小时,被困学生眼看要被救上来时,却发现横架在学生身体上方的水泥板层层叠压,靠官兵救援条件根本无法解决。焦急之时,一个专业救援分队及时赶到,他们不但开进了吊车,而且带来了专业破拆工具。他们与官兵一起切开并挪走一块块巨大的水泥板,在只可容纳一人钻进的空隙中,战士叶琮可、吴江冒着尸体的腐臭气相继爬入,将这名11岁的女学生张春梅救出。

    北川县与震中汶川县相邻,是这次大地震中受灾最严重的县城,距县城3公里处的北川县第一中学6层教学楼全部垮塌。8690部队和四川总队近5000名官兵投入了抢险。官兵们刚刚接近废墟,便听到现场有人在喊:“医生,快,又挖出一名学生!”循声望去,只见广元支队作训股股长许鹏和几名战士用手从瓦砾中扒出一名10多岁的女学生,这已是两天来他们救出的第35名被埋学生了。

    德阳市什邡蓥华中学一栋5层教学楼整体坍塌,紧邻的另一栋教学楼斜立在废墟中,残垣断壁中不时传来师生的呼救声。水电三总队官兵一边想办法给他们送进饮水和食物,补充能量,一边使用切割机、钢丝钳把楼板钢筋剪断,用起重机将一块块沉重的坍塌物吊起。经过几个小时的战斗,16名学生被安全救出。

    随着时间推移,被埋在废墟中的群众生还希望越来越渺茫。气温升高,防疫形势日益严峻。面对重重困难,昼夜奋战的广大官兵依然精神抖擞,抢救生命,绝不放弃,创造了一个个生命的奇迹。

    “不抛弃、不放弃,一定要把所有的幸存者抢救出来。”在地震发生后的第5天,四川总队的官兵们的救援行动依然在进行。在北川,他们在废墟中又救出9名幸存者。在映秀镇,战斗了3天3夜的武警官兵成功救出43名幸存者。在都江堰,官兵们分别从聚源中学和新建小学扒出了74名幸存师生。

    四川森林总队官兵不仅救出了40名幸存者,还救出了86只大熊猫。武警8690部队2000多名官兵在擂鼓镇救援受灾群众200余名,接治并转移伤员11名。

    武警水电三总队九支队在距离震中汶川最近的狮子坪水电站施工。在震后第一时间,他们在没有接到任何指令的情况下,即在武警水电三总队总工程师陶然、九支队副支队长李川率领下投入救灾行动——

    “生命通道”写神奇

    大地震发生后,都江堰至汶川映秀镇的213国道全线塌方毁坏。映秀镇是大地震中心的重灾区,全镇被夷为平地,数千人被埋废墟中,5月15日9时,武警交通一总队接到命令:迅速打通都汶公路!

    总队长许茂立即率领182名官兵携31台大型机械设备赶至现场展开战斗。紫坪铺水库段受损十分严重,小山似的巨石压在公路上,沿途几十辆过路车被埋在此处。官兵们冒着余震带来的山石不断滚落的危险,采取一天四班倒的办法,第一天就开辟出紫坪铺至寿江大桥23公里的路程,第二天又向前推进12公里。

    当部队开辟到白花渡口路段时,前方的大桥移位,不能再用,许总队长当即决定,顺山坡向泯江河滩老路开进。他们用大型挖掘机、推土机轮番施工,对滚落的巨大山石进行爆破,硬是在河滩上开出了一条新的“生命通道”,都江堰至映秀镇的公路全线贯通。

    在这同一时刻,武警交通六支队80名官兵经过30多个小时的艰苦鏖战,经丹巴、马尔康进入重灾区汶川的西线公路全线抢通。在此后的6个昼夜里,武警交通部队官兵勇往直前,连续作战,一举抢通了通往汶川、北川、茂县3个重灾区14个孤岛乡镇的“生命通道”。

    震后,汶川与外界交通、通讯均告中断。武警水电三总队第一时间即下达命令,召唤分散在全省14个项目工程地域的全体官兵,立即分头向重灾区挺进。

    武警水电三总队九支队狮子坪水电站项目部,距离震中汶川最近。在第一时间,他们在没有接到任何指令的情况下,即在武警水电三总队总工程师陶然、九支队副支队长李川率领下,出动22台大型机械设备,从古尔沟镇沿317国道火速向汶川掘进。150余名官兵冒着山体随时滑坡的危险,连续奋战73个小时,于5月15日21时45分率先打通了进入汶川县城的长达99公里的317国道,为救援部队进入汶川县城创造了条件。

    抢通汶川西线后,部队挥师北上,沿垮塌的213国道挺进另一座孤岛茂县。76个小时后,这一群开路先锋又奇迹般出现在茂县受灾群众面前。随后,武警水电三总队官兵克服昼夜奋战的疲劳,兵分两路,一路继续沿317国道挺进,一路向都江堰方向推进。

    龙池,位于都江堰西北、紧邻汶川县,地震把这个远近闻名的景区小镇变成了一片瓦砾,数千群众、数百伤员身陷绝境,紧急驰援的救援部队被阻在都江堰紫坪铺。8000多方的塌方体,30万方的塌方体……还有无数阻塞公路的巨石,都不能阻挡这支“水电铁军”顽强前行的脚步!他们通宵达旦,时而破障前行,时而迂回包抄,时而炸石开路,无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经过两昼夜不间断作业,终于赶在5月15日晨曦初露之前,出现在望眼欲穿的龙池镇父老乡亲面前。

    通向虹口乡的战斗,打得更为艰难。这个乡毗邻震中映秀,90%以上的民房倒塌,通向山外的22公里路上有18处大型山体滑坡,道路完全被山崖埋葬、被数十吨重的巨石霸占,许多大型专业设备在它们面前也无能为力。勇气、毅力、智慧,让官兵们一往无前。120个小时后,这条生命通道终于在5月19日21时25分全线贯通。

    连日来,武警水电三总队官兵夜以继日,先后完成了9条通往灾区的生命通道,累计抢通达300余公里“生命线”。

    武警黄金三总队后勤部部长张华明带领10名官兵组成的侦察分队奔赴虹口灾区,他将队员们分成多个小组,手握砍刀在密林中开道前行——

    “生命孤岛”大搜救

    按照胡主席关于部队官兵要发挥突击队作用,在进入乡镇的基础上,要尽快进入村庄的指示精神,武警部队科学调整兵力,克服山高路险、交通中断等各种困难,日夜兼程向乡村各救灾点进发,在一个个“生命孤岛”全力搜救转移受困群众。

    四川都江堰市虹口乡漆树坪村,与汶川县仅一山之隔,峡谷之间有4根钢索木板吊桥连接。地震发生后吊桥散了,惊慌出逃的村民欲哭无泪。这条唯一的“生命线”中断了,水流湍急的大峡谷成了“死亡谷”。

    兵发漆树坪村!武警黄金三总队后勤部部长张华明带领10名官兵组成的侦察分队奔赴虹口灾区。一路上,暴雨如注,被震裂开的山体随时可能垮塌,不时有松动的石头从山顶滚落。张华明将队员们分成多个小组,手握砍刀在密林中开道前行,不时躲过滚落的飞石。离虹口只有3公里了,战士们看见近在咫尺的残垣断壁,既痛心又兴奋。突然,余震发生了,山坡上一块滚石直向战士吴乐兵砸来。说时迟,那时快,张华明大呼一声“闪开”,一个前扑将战士推开,石块贴着他们滚下山去。经过5个多小时翻山越岭,突击队终于抵达漆树坪村。

    虹口乡虽然人口稀少,但面积却占都江堰市的三分之一,8个自然村庄非常分散,救援和防疫任务十分繁重。突击队进驻当晚,张华明立即组织人员,对公路两旁12平方公里的受灾群众临时聚集点进行全面消毒。第二天,兵分两路,一路继续消毒,一路由张华明带队,为黄金村26户受困村民送粮送药。在随后的3天时间里,张华明带领小分队冒着生命危险,走遍了全乡的每一个自然村,看望了每一位受灾群众,先后运送粮食1000多公斤,医治伤病群众300多人,使灾区人民切实感受到了党的温暖。

    震后的茂县,飞虹、沟口、黑虎、渭门4个乡镇6000多名群众被困,一度成为与世隔绝的“孤岛”。紧要关头,武警重庆总队七支队340名突击队队员,连夜冒雨徒步开进。

    5月16日20时40分,在距离县城12公里的茂县国际大酒店路段,13名群众被困,山谷两边如面盆大小的飞石到处乱滚,官兵们两次深入险境,在“石雨”中用手挖的方式救人,用担架抬着伤员历经6个小时,终于艰难地把伤员安全转移到医院。

    在山谷中转移和运送伤员只有靠官兵的两条腿。18日5时30分,渭门乡5公里外的椒园村红岩组一座山顶附近,村民李永福被砸伤,七支队18名官兵闻讯后,在山体滑坡、路基塌方和余震不断的情况下,经过两个多小时的丛林搜救,终于找到了受伤的李永福。官兵们用背包绳和木棍做成简易的担架,轮流抬着李永福下山,一路爬山涉水,艰难地把他送到医疗救护所。

    26日9时25分,七支队救援突击队得到信息:被困的500余名黑虎寨、飞虹乡受灾群众已经断粮两天,急需粮食和药品。100名官兵每人携带5公斤大米、菜油、药品等物资,在中队长常海平带领下,冒雨火速向46公里外的黑虎寨、飞虹乡前进。在距离飞虹乡15公里处,官兵被坡度达80度以上的乱石岗挡住,此处为5米以上的断崖。战士们采取分段接力的办法,用背包绳子将大米、粮油、猪肉一段一段往上吊,然后逐个依次爬上山。

    经过10天10夜的艰苦搜救,340名官兵们先后救出群众57人,转移医治伤员764人,重伤员56人,转移安置群众1.3万多人,500勇士克服重重困难,搬运救灾帐篷等生活物资120吨。

    藏族战士甲茨里和战友们帮助汶川县三江镇连三坡村央金大妈插完半亩水稻秧苗,边擦汗边拿着镰刀走进油菜地。午饭时,央金大妈摸着战士们手上磨出的血泡,连连夸奖:“亚格嘟!亚格嘟!”——

    重建家园献爱心

    随着任务的转换,恢复生产、重建家园逐渐成为救灾工作的重点,连续奋战在抗灾一线的武警官兵顾不上休整,迅速投入到灾后重建工作。连日来,参加抗震救灾的武警官兵积极开展灾后重建工作,他们深入山乡村寨,精神鼓动到户,组织帮建到村,心理抚慰到人。

    为帮助受灾群众尽快恢复重建信心,武警成都支队政委李丕金带领官兵深入到汶川县映秀镇枫香树村,鼓励村干部树立信心,使基层党支部、村委会很快运转起来,全村很快恢复了生气。武警广安支队救灾官兵5天来在平武县乡村走村入户,向受灾群众发放安置政策宣传材料,帮助群众消除了重建家园的后顾之忧。

    5月24日上午,藏族战士甲茨里和战友们帮助汶川县三江镇连三坡村央金大妈插完半亩水稻秧苗,边擦汗边拿着镰刀走进油菜地。午饭时,央金大妈摸着人人手上磨出的血泡,连连夸奖:“亚格嘟!亚格嘟!”

    这是武警8692部队18名藏族战士组成的突击队,帮助受灾群众抢收抢种的一个镜头。汶川县有多民族聚居,以藏族同胞居多。该部队在救灾时遇到语言障碍、民族风俗了解不多、地形不熟等情况,来自四川阿坝地区的藏族战士主动请缨,由18名战士组成“藏族战士突击队”,主动担负起帮助藏族受灾群众抢收抢种的任务。当他们得知连三坡村不少群众遇难,缺少劳动力,小麦、油菜等小春作物还没有收割。他们决定留下来投入抢收抢种。连日来,他们为藏族群众抢收小麦、油菜50多亩,抢插10多亩水稻秧苗。

    “浇上这片玉米地,全年的口粮就不用再发愁了。”27日下午,看着自家这片绿油油的土地,汶川县草坡乡龙潭沟村羌族老人李青山紧紧地握住8651部队政治处主任郭立军的手,感动得老泪横流。原来草坡乡龙潭沟村,有近千亩的蔬菜、玉米等农作物急需灌溉,而因地震造成的塌陷使农田水渠多处堵塞,如果不尽快疏通,不但庄稼受损,还会在雨季渠道堵塞引起内涝。这个部队80余名官兵紧急行动,日夜奋战,经过83个小时的连续抢修,疏通水渠5000多米,基本满足了当地农民的生产需要。

    武警官兵还尽力解决关系灾区群众生计等生活大事。截至6月以来,武警四川总队共为灾区群众搭建帐篷6600多顶,抢收油菜、小麦等农作物4900多亩。

    武警救灾官兵还积极开展“心理重建”,帮助幸存生还群众树立信心,以坚强的勇气恢复正常生活。武警总部疾病控制中心应急分队派出5名心理咨询师对1000多名受灾群众进行心理干预和疏导。武警浙江总队杭州医院派出8名心理专家为灾区儿童做心理治疗。武警四川总队“心理危机干预小分队”进村入户,向受灾群众发放心理危机基本知识手册3万多册,对1500名受灾群众进行了心理疏导和心理辅导服务。

    一位女中学生双腿被楼板死死压住,护士张艳君冒着危房再次倒塌的危险,先后6次爬进废墟空隙,为她输液、喂药、止血,并鼓励她说:“你是最坚强的,我们一定能把你救出来。”这名女生坚定脱险信心,最终被成功解救——

    白衣天使显身手

    灾难突如其来,天使不期而至。武警总医院是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的骨干力量,他们先后派出两支救援医疗队。地震发生9个小时后,第一支救援队的22名医护人员到达灾区,连夜冒雨展开救援。每当发现一个生命信号,他们不顾个人安危,想方设法进行先期救治。一位女中学生双腿被楼板死死压住,护士张艳君冒着危房再次倒塌的危险,先后6次爬进废墟空隙,为她输液、喂药、止血,并鼓励她说:“你是最坚强的,我们一定能把你救出来。”这名女生坚定脱险信心,最终成功解救。

    作为我国唯一的灾害救援“国家队”,武警总医院有多次国际救援经验,他们这次到达灾区最早,救援展开最快,开设救治点最广,救出幸存者最多。他们先后转战都江堰、绵竹、汶川、北川等县市48个作业点。在第一时间紧急编写了《灾区防疫10项注意》、《救援队员个人卫生注意事项》、《灾后卫生防病知识10问》等,打印成宣传单广为发放。总结出的“四喷一泡”、“三戴一穿”等防病方法,简单易懂,方便管用,深受灾区群众和救援官兵的称赞。

    他们还发挥技术装备优势,有针对性地做好重点区域的防疫消毒工作。地震造成岷江沿岸许多鱼塘堰坝溃裂,鱼虾随着污水流进城镇乡村,死后腐烂变臭,对环境造成污染。救援队立即对相关地区的水源、食品等展开流行病学调查,并对临近群众帐篷及周边环境不间断、分批次喷洒消毒剂。

    “成功了,手术成功了!”这样的欢呼声每天都会在武警四川总队医院成都分院响起。

    每一个病人都是急诊护理,每一天都在冲锋战斗。作为最早接受伤员的部队医院之一,成都分院在前线和后方摆开两个战场。他们在办公室、会议室增设病床120余张,在一线开设20多个流动帐篷医院。抢救、转移,所有人员全部停止休假。“我们也要加入战斗的行列!”已经确定转业的干部李红霞、林莉、孟静、刘志军写下请战书,重返战斗岗位。从什邡洛水中学废墟中救出的学生黄玲,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苍白的脸上已经有了一丝红晕。她笑着说:“这里的叔叔阿姨每天给我治病,给我送饭,就像是爸爸妈妈在身边一样。”

    这是武警水电部队组建40多年来,第一次为一个工程集中4个总队级单位的技术力量——

    堰塞湖上建奇功

    6月1日上午,四川绵阳南郊机场出口处,近千名绵阳市民自发来到这里,迎接从唐家山堰塞湖抢险归来的武警水电官兵。

    汶川大地震后,北川、青川、德阳等受灾地区形成了34个堰塞湖。绵竹市汉旺镇以北形成绵延5公里长的小岗剑堰塞湖,数十万人民群众受到威胁,必须在70个小时内实施爆破泄洪。武警水电部队官兵临危受命,赶在湖水漫堤前在堆积坝鞍部开挖一条引水导流明渠,控制湖水下泄流量。

    水电官兵纷纷表态,不惜一切代价,就是流血牺牲也要啃下这块硬骨头!

    从14日开始,武警水电部队指挥部火速从广西、江西、湖北等8个省区抽调水文、地质、爆破、测量等工种的46名专家和1000多名官兵,以及150多台(套)大型施工机械设备向灾区集结。与此同时,武警水电一总队、二总队、三总队、三峡指挥部迅速派出精干力量。这是武警水电部队组建40多年来,第一次为一个工程集中4个总队级单位的技术力量!

    5月21日11时,武警水电三总队参谋长梁建忠带领18名爆破突击队员,紧急奔赴小岗剑。历经5个小时跋涉抵达堰塞湖脚下后,马上展开紧张爆破准备。

    “点火。”随着一声巨响,堰塞湖内的水倾泻而出,解除了堰塞湖对下游地区群众生命财产的威胁。

    又是一块难啃的“骨头”。唐家山堰塞湖是34个堰塞湖最危险的堰塞湖,也是排险难度最大的堰塞湖,引起党中央和胡主席高度关注。

    5月25日,指挥部确定了机械施工与人工爆破“双管齐下”的排险方案。武警水电部队迅速组织1000余名突击队员,向唐家山进发,有的路段坡度达到70度,每走一步都要抓着两旁的树木。不少官兵的衣服被荆棘刺破了,手臂鲜血直流,脚磨出了血泡。上等兵汪政彬出发前,他从老乡家借了个背篓,一人背着近30公斤的炸药,跌跌撞撞,几次差点连人带篓滚下悬崖。经过8个多小时的艰难跋涉,官兵们终于到达唐家山堰塞湖坝体上,为及时排除堰塞湖险情争取了时间。

    26日11时30分,第一台挖掘机由世界上最大的运输直升机米格-26运到唐家山堰塞湖抢险现场。此后,在不到1平方公里的唐家山堰塞湖坝体上,水电官兵开始了一场与自然灾害抗争,与时间赛跑的较量。

    武警水电三总队政委程跃进发自肺腑地说:“连续6天6夜的抢险战斗虽然很辛苦,为了灾区人民,这点儿苦累不算什么。”

    就在这唐家山堰塞湖工地,已经连续奋战数日、筋疲力尽的水电官兵为抢时间,轻装上阵,身背TNT炸药,奔袭在随时可能出现山体滑坡的泥泞小道上。他们沿途翻越4座大山,8小时不停不歇,山的两边就是悬崖。没有水喝,有的战士甚至喝下自己的尿液补充体内水分。

    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发来贺电称,成功处置唐家山堰塞湖险情“创造了世界上处理大型堰塞湖的奇迹”。

    日前,武警部队司令员吴双战、第一政委孟建柱、政委喻林祥签发通令,对水电指挥部参加唐家山堰塞湖抢险前方指挥部及全体参战官兵予以嘉奖。

    巴山蜀水将永远铭记橄榄绿的忠诚。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