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28日
星期

正常倾诉是人的情感需要
寻找兴趣尽快摆脱不愉快

■本报记者 桂杰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7-28    [打印] [关闭]
    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倾诉的需求,但如果倾诉变成一种或轻或重的强迫行为,换了谁都会不堪其扰。在这种情况下,该如何从倾诉饥渴中解脱出来?作为亲朋好友,面对类似的过度倾诉,到底该怎么处理?为此,记者专访了全国人才交流中心特约分析师、心理咨询师艾西恩。

    在艾西恩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过程中,聆听当事人的倾诉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他说,80%有某种心理疾病的人,最初和咨询师见面的时候都是有隔阂的,不能够一下子像倒豆子一样把全部实情讲出来。但是聆听能够让对方感觉,医生并不急于反对他的观点,鼓励他能够继续说下去。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是倾诉者,正常倾诉是十分需要的。倾诉本身不是坏事,而且很简单,随便找个地方就可以达成倾诉状态。倾诉是很便捷的方式,也很容易做到,每个人都有朋友,找人去谈谈也是相当简单。

    在第二个案例中,媛自己也说了其实她“并不是真的想离婚”,倾诉只是她的发泄途径,“你劝我离我不离”,但在这个过程中,她非常需要有人赞同自己的观点,甚至给自己支招,乐此不疲。

    在艾西恩看来,这种爱倾诉的人以女性居多,而且有一点以自我为中心。

    那么,什么样的倾诉算非正常的呢?艾西恩提供了一个简便的自测方法。

    非正常倾诉的特征之一是频繁地找人谈同样的问题。最开始的时候,往往是找不同的人,一遍一遍地说,后来发现找朋友说有困难了,就开始找圈子外面的人“喷”。此外,在倾诉的时候,一开始别人开始还苦口婆心地劝,甚至跟着你一起抹泪眼,但时间长了,发现可以动员的朋友越来越少,聆听者的话也越来越少,甚至不发言了。

    此外,倾诉者自己也知道很多问题说了多遍,但不说就会难受焦虑,独处的时间变得很痛苦。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自己说的内容都带有负面情绪。比如工作中受到了刺激,被老板批评,于是见了人就骂老板是“傻冒”,数落老板的不是,揭他的老底;要么就是孩子学习出现一些状况,甚至在学校打架,于是见人就谈孩子的教育问题,探讨如何拯救孩子管理孩子,根本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

    这几个特点总结起来就是“一定频率,不做就难受,持续了一段时期,众人反感躲避”。当出现这些问题的时候,倾诉饥渴这种习惯性心理疾病就可能找上门来,倾诉者和倾诉对象就都应该尝试去改变和应对。

    如果遭遇倾诉饥渴,亲朋好友该怎么办?艾西恩建议,当事人的朋友或家人能够主动拉着“饥渴”出去走走,或者找一帮朋友一块儿大吃大喝,一大桌子人,说不定谁说话就会很有意思。直接把新思维灌注在当事人身上,会起到比较好的效果。

    如果还不行,可以采取主动沟通的方式,而不要只充当被动的聆听者。你可以说你明白对方的很多感受,并直接说出这样到处倾诉的不好后果是什么。如果倾诉者不希望把朋友都得罪光,一定会有所收敛。如果还不行的话,可以找几个要好的朋友坐到一起帮助其想办法,进行客观的分析。

    艾西恩特别强调,在做这种劝说之前,朋友之间要有所沟通,别让其有墙倒众人推的感觉。推完了还得拉回来,让倾诉人感觉到真诚的友谊,并寻找发泄途径,比如安排点儿集体活动。如果还不行,只能找心理医生寻求帮助了。

    艾西恩认为除了找人倾诉之外,还可以采取其他的方式,比如写写博客,对当事人来讲是一种可以采用的处理方式。写博的好处之一是可以完整地表达一件事情,此外,一些不认识的网友会发表一些更客观的评价。

    他还建议当事人有一些爱好,最好进行一些户外体育活动,包括和朋友一起去郊游。随着体力的消耗,自己的压力会有所缓解,而且在游山玩水之间会分散注意力,这样一来会改善自己的睡眠质量,一觉醒来神清气爽,能够从缠绕自己的不愉快中剥离出来。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