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28日
星期

铁匠鲁冠球的“熬”哲学

汪东亚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7-28    [打印] [关闭]
    “停产闹革命”的年代,他在浙江童家塘小镇上,支起炉灶,叫了五六个农民做帮手,开了一家铁匠铺。铁匠铺不敢挂私营的招牌,门口的牌子写的是“大队农机修配组”,私下里给附近的村民打打铁锹、镰刀,修修自行车。鲁铁匠自小有不少梦想,想过当这个家、那个家,就是没想过要当企业家。

    如今,铁匠铺早不见了,84平方米的原址上是一座颇具苏杭气息的“迎宾”凉亭,假山环绕,小溪淙淙。凉亭斜对面就是万向集团的大门。临近中午,这里会有数千名身着蓝色工装的员工走出去。身为万向集团总裁的鲁冠球,在办公室的窗前,看着这一切,很开心,也很满足。作为改革开放后第一代民营企业,万向已经走了30余载。从修自行车发展而来的万向不久前向媒体透露要造汽车。

    30多年里,民营企业风云际会,多少山头立起来了,又有多少山头坍塌了。和鲁冠球同时代的商界风云人物有多少都已经雨打风吹去,“全国最为知名的厂长”步鑫生、“承包国有企业的第一人”马胜利、一度叱咤风云的牟其中、“中国首富村”大邱庄庄主禹作敏……

    从一个铁匠铺掌柜到30多年后的万向老总,鲁冠球被誉为民营企业老总中的“不倒翁”。有媒体总结鲁冠球的大半生说:“伟大是熬出来的”。熬出伟大是一门管理哲学。

    “熬”哲学的第一个要领是持久、安全和耐力。对比鲁冠球和他儿子在生活中的一个细节,可以看出老爷子在商场几十年的处事风格。父亲鲁冠球的“坐骑”是沃尔沃——全球安全系数最高的轿车。儿子选择的则是讲求速度与驾驶快感的宝马,车如其人。在经营操作中,与年轻一代讲速度、有闯劲、冲在第一线不同,鲁冠球则经常往后拉一拉,严格地掌控着企业的安全系数。

    不过光有耐力还不够,还要有不竭的动力。回首自己的创业往事,鲁冠球概括说,一切都是干出来的,别人工作5天,你就365天都不休息,尽心、尽责、尽力去做一定能成功,这就是我的成功秘诀。

    已经年过六旬的鲁冠球在一次接受媒体采访时,对到访的年轻记者表达出羡慕之情。他羡慕现在的年轻人,知识面广、眼界开阔,而自己连普通话都不会讲。仅有初中文化、农民出身的鲁冠球一口浓重的萧山土话,曾经跟胡润谈话时要用两个翻译,先让秘书翻译成普通话,再由胡润的助手用英语讲给胡润。

    但是这并不妨碍他荣登胡润富豪榜前列,并且从胡润到中国制作百富榜以来,“鲁冠球”这个名字就从来没有从榜单上消失过。因为就像鲁冠球自己说的:“虽然我连普通话都不会讲,但是我能吃苦、肯干,到现在也没有停止过学习。”而这却是现在的很多年轻人所缺失的。

    “熬”哲学的第二个要领就是沉下心,多学习失败。为什么企业家们总会在同一个地方摔倒?自信满满,一人担任100家分厂的法人代表,被称为“承包大王”的马胜利最终还是不堪重负,落了个惨败的下场;出价2.1亿元获得了1997年中央电视台第四届标王的爱多,最后因债务危机破产清算;在十几个城市同时“快速拿地、快速开工、快速销售、快速回报”的顺驰,在高速膨胀中倒下……一批又一批前仆后继的商界英雄成功的方式各式各样,失败的原因却不少都是犯了盲目扩张的通病。

    善于总结失败的人就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失败。多年来,万向从周围企业甚至跨国公司的生死沉浮中借鉴学习了很多,那些曾经的学习对象中,现如今有的转让了,有的被兼并了,有的不存在了。万向的复合增长率多年维持在25.89%,正是这种貌似不起眼的增速,让万向走得异常稳健。过去8年中,万向仅在美国就有数十起并购,但是鲁冠球的谋略是,不要在并购中急于去争抢大股东的席位,先合作,可以先做个二股东,不会为了争得企业管理权而多付出一分钱。

    鲁冠球更习惯于核算成本,而不喜欢用所谓的收益来诱惑自己。这是“熬”哲学的第三个要领。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得到这样的要领,有些人即使明白还是无法抵挡急速扩张的诱惑,所以企业的短命悲剧一幕幕接连着上演。

    几日前,昔日的浙江义乌明星企业“金乌集团”因数亿元巨债面临“土崩瓦解”,当年“十佳青年私营企业家”、金乌老总张政建去向不明。而张政建曾在金乌兴盛时一人出资,一举拿下了中国在迪拜的最大商贸城里的500间商铺。金乌并非个案,甚至有人惊呼民企老总正在上演“逃跑季”。媒体调查发现,目前在义乌已经有近三成民营企业资金断链,这跟之前大量企业借助高利贷盲目扩张不无关系。

    对于“熬”哲学的第三个要领,著名企业家李嘉诚有同样体会:“扩张中不忘谨慎,谨慎中不忘扩张。……我讲的是,在稳健与进取中取得平衡。船要行得快,但面对风浪一定要捱得住。”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