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28日
星期

“奥巴马旋风”横扫欧洲

本报驻欧盟记者 张兴慧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7-28    [打印] [关闭]
    “假如让欧洲人现在投票选美国总统,奥巴马肯定会以绝对优势战胜麦凯恩。”一位不便透露姓名的欧盟官员说。他的根据是,欧洲人普遍喜欢奥巴马,认为他具有非凡的个人魅力。美国著名民意调查机构皮尤研究中心日前发布的一项最新调查报告显示,在德、法、英3国的选民中,奥巴马的支持率竟然高达70%至80%。

    不仅如此,就连居住在这3个国家的美国公民也对奥巴马表现出了极大的支持热情。根据美国联邦选举委员会公布的数据,奥巴马从居住在德法英3国的美国公民中募集到的竞选资金至少达100万美元,而麦凯恩得到的只有区区15万美元。

    7月24日至26日,美国民主党总统竞选人奥巴马访问了欧洲的3个大国——德国、法国和英国。在德国首都柏林,奥巴马发表了他此次出国访问的唯一一次公开演讲。演讲地点选在了柏林市中心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胜利柱”前。

    24日当天,前来聆听奥巴马演讲的大约有20万人,这一数字远远超过了奥巴马在美国本土举办竞选集会的规模。据统计,在奥巴马所有的美国竞选集会中,最大规模的参与人数为7.5万人。而且,柏林听众对奥巴马的追逐也几乎到了狂热的程度。难怪柏林警方发言人米歇尔·本施说,柏林公众对奥巴马的着迷程度“有点像迈克尔·杰克逊等大牌明星来访”。欧洲一些媒体甚至将奥巴马称为“当代肯尼迪”。

    奥巴马在演讲中呼吁,美国和欧洲应该改善跨大西洋关系,以应对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等当前世界面临的共同威胁和挑战。“在当今世界,一个国家无论它多么强大,都无法凭一己之力应付这些挑战,它需要合作伙伴。”奥巴马说。

    “9·11”事件后,由于布什政府强硬推行单边主义外交政策,不顾德法等欧洲国家的反对,一意孤行发动伊拉克战争,致使美欧关系降到谷底。虽然布什在第二个总统任期内其单边主义作风有所收敛,法国总统萨科齐和德国总理默克尔上台后也努力缓解美欧关系,但双方在许多问题上仍存在分歧。

    25日,奥巴马在会见萨科齐时也强调了发展美欧关系的重要性。奥巴马对欧洲的重视,显然也为他在欧洲赢得了赞誉。德国《图片报》援引德国前总统魏茨泽克的话说:“长期以来,我们认为美国已不再关注我们这片大陆的人……奥巴马的出现及其演讲证明,这种看法错了。”

    奥巴马在演讲中还要求欧洲国家增加国防开资,向阿富汗增派军队,以打击日益猖獗的塔利班袭击活动。“本世纪,我们需要一个强大的欧盟来促进欧洲大陆的安全和稳定。同时,我们也希望欧盟向其他地方伸出援手。”奥巴马比较委婉地向欧洲提出了要求。此间媒体认为,欧洲国家很难满足奥巴马的这些要求。

    在自由贸易方面,欧洲一直担心奥巴马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重视北美自由贸易区,忽视欧盟。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指出,美国总统竞选人应该放弃“贸易保护主义和反自由贸易言辞”。目前,WTO多哈回合贸易谈判正在日内瓦举行,取得突破的困难很大。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奥巴马在演讲中也没有给出任何“支持的信号”。德国外交政策协会日前在对未来德美关系和欧美关系进行展望时指出,“美国经济危机导致贸易保护政策,与欧洲的自由贸易理念更为冲突”。

    在到达欧洲之前,奥巴马先行访问了阿富汗、伊拉克和以色列等国。舆论普遍认为,在距离美国总统大选只有4个多月的时间,奥巴马在国外进行长达一个星期的访问,其实是“表演给美国国内选民看的”,其用意无非是向美国选民展示他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奥巴马的整个访问行程密集出现在美国、欧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媒体上,他被吹捧成了“世界级政治明星”。但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指出,媒体曝光率高不一定总是好事。奥巴马为期一周的出访将获得媒体的广泛关注,其间出现任何小差错都可能被炒得举世皆知。若出大纰漏,甚至可能搞砸其整个竞选活动。不过幸运的是,奥巴马在出访过程中总体来说并未出现失态言行,在评判其外交能力时,美国选民很可能给奥巴马加上“一定的分数”。

    其实,奥巴马最关心的,是欧洲对他的“欢呼”能否转换成国内选民的支持。从短期看,结果是负面的。美国盖洛普公司的最新民调显示,在奥巴马离开美国的一周内,奥巴马与麦凯恩的支持率分别为47%和41%,麦凯恩的支持率较前周上升了4个百分点。奥巴马26日在离开英国前已经知道了这一调查数字,他甚至认为在未来几天,他的支持率或许还会下降。“我们离开美国已经一个星期了。美国人担心的是油价和房贷问题。”奥巴马在英国伦敦对记者说。

    至于他在欧洲之行中对欧洲人所做的承诺,德国《时代周报》编辑约瑟夫·约菲在美国《新共和》杂志上撰文分析说,欧洲人普遍将奥巴马看作“后布什时代”的代表,在社会价值观上贴近欧洲。但这可能是欧洲人对奥巴马寄予了太高而且不切实际的期望。

    本报布鲁塞尔7月27日电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