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属高校降低本地生源比例说易行难
“名校的名额本来就不多,大家都盯着呢。而北京学生与其他地区相比入学门槛较低,让人很不服气。”
……
这是一个知名教育论坛上的家长留言。正值高考录取时节,部属高校生源本地化再次成为考生和家长中间的热门话题。
这并不是一个新问题。近年来,社会各界对于教育部直属高校的招生来源计划屡有批评,甚至一度成为社会热点。据有关方面对全国部属高校2000年至2002年招生计划数据统计表明,教育部直属高校的本地生源比例全国的平均水平是44.76%,但地区差异明显,其中东部地区最高,均值为49.66%。而在对上海地区8所教育部直属高校的数据分析更是发现,该地区3年平均值高达56.99%。
社会的批评和抱怨在今年终于得到了教育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回应。教育部今年作出明确要求,2008年,各部属高校在属地的招生计划比例一律不得提高,超过30%的应逐步回调至30%以内。
今年1月,上海市市长韩正在上海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上海高校将逐步增加招收外省区生源的学生(本报1月25日曾报道)。而在上海市政府的另一份报告上,在2008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任务中“更加注重教育公平”一节也明确提出上海高校“在确保本市生源的同时,扩大招收全国生源规模”。
上海8所部属高校本地生源比例基本没有变化
那么,在今年高考即将尘埃落定之际,教育部的要求落实得如何呢?
记者对今年上海8所教育部直属高校招生计划的本地生源比例作了统计,并与2006年、2007年进行比较,发现在这8所高校中,还是没有一所高校的本地生源比例能够进入30%以内,而且基本没有大的变化。
复旦大学:今年全国招生计划本科3100人,上海地区招生1300名,本地生源比例占到42%,与前两年比例基本保持一致。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复旦大学今年的本地招生计划人数比去年减少了40人,但在全国招生总数比去年减少100人的情况下,本地生源比例比去年还略有提高。
上海交通大学:今年全国共招收本科生4400人,其中医学院700人,上海地区招收一本学生1680人,其中医学院380人,此外,上海地区还招收二本人数200人。按照本科总体计算,本地生源的比例为43%;若不把医学院计算在内,校本部上海生源比例则为40.5%。实际上,近3年来上海交大一本在上海招生人数一直保持在1300人左右。
同济大学:今年在全国计划招收各类本科生4650人,其中上海地区计划招收第一批本科生1511人,这个数字和2007年相同,另外自主招生人数约200人,计算下来上海生源一本比例为36.8%。
华东师范大学:今年全国招生计划为3500人,上海地区招生计划为1059人,另外上海自主招生人数为200人,上海生源比例为36%,与去年基本持平。
东华大学:今年全国本科计划招生3700人,上海地区招生计划为1370人,上海生源比例约为37%。在全国招生总数不变的情况下,东华大学在上海的生源计划数还增长了160名。
华东理工大学:今年全国计划招收本科生4750人,其中上海地区招收1650人,上海生源占据全国的35%。较前两年来看,本地生源人数有所控制,逐年下降。
上海财经大学:今年全国共计划招生2000人,其中上海计划招收660人,自主招生120人左右,上海生源比例为39%,与前两年相比基本没有变化。
上海外国语大学:今年全国共计划招收一本964名(不包括保送生、非通用语种专业提前录取及自主选拔录取学生),其中上海地区计划为458人,上海生源计划占到全国的47.5%。
本地生源比例降到30%以内还需若干年
而从另一个数据来看,上海市共有约9.93万名考生报名参加2008年秋季高考。根据各高校的招生计划,每76个上海考生中就有一名可以考入复旦大学,每59个上海考生就有一名可以考入上海交通大学。
而江苏省共有约50.8万名考生报名参加2008年秋季高考,复旦大学在江苏省招收94人,也就意味着5404名江苏考生中才有一名可以进入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在江苏省招收158人,3215名江苏考生中才有一名可以进入上海交通大学。
山东省今年有80万考生参加高考,复旦大学在山东省招收44人,即18182名山东考生中有一名可以进入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在山东省招收112人,即7143名山东考生中才有一名可以进入上海交通大学。
复旦大学招生办主任郑方贤在新浪教育频道答网友问时曾表示,在上海市政府的支持下,在教育部的要求下,复旦大学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发达城市的招生数量都略有减少,更多倾向于内地的省份,“这个趋势是会慢慢继续下去的,若干年可以达到一个比较明显的效果”。不过,他也坦言,传统上复旦大学对上海学生招收的比重比较大,一般是40%到50%之间,“我们会逐渐地降,我们的目标会降到30%,当然这需要若干年了”。
在全国范围来看,这样的情况也很普遍。比如中山大学今年的全国招生计划数为8250人,其中在广东招收4100人,本地生源比例达到近50%;华南理工大学全国招收6300人,其中在广东招收3320人,本地生源比例达到53%;浙江、江苏、山东等省部属高校的本地生源比例也较高;同时,记者注意到,不少部属高校对外公布的本地招生计划中不含二学位、保送生、艺术特长生、高水平运动员、自主选拔录取、部分外语专业单独招生等,因此如果加上这部分本地生源,本地生源比例会更高。
高校既想揽天下英才又想得到地方政府更多支持
部属高校本地生源比例为何降不下来?
很多教育界人士的解释是始于上世纪末部属高校的“省部共建”,让部属高校和地方政府的关系变得非常微妙。地方政府掌握的砝码包括资金、新校区建设的审批,以及高校周边环境的治理等。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的葛剑雄教授就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近年来复旦大学本地招生比例从10%扩大到40%,就是因为实行省部共建,主管部门给复旦大学拿6个亿,上海也拿出6个亿,这样就要提高本地招收的比例。”“在一些沿海省市,有时候,地方政府对部属院校的投资有时候比教育部还多。”《中国新闻周刊》的一篇报道中这样提到。
部属高校则以提高当地录取比例的方式,对地方政府的付出给予回报。回报的具体内容,大都在高校、教育部和地方政府签订的共建协议中明确规定。南京大学本科招生办主任赵鸣曾表示,部属高校本地化的主要原因就是省部共建,“南京大学是教育部与江苏省省部共建的高校,江苏省给我们的支持很大,由此产生的压力也很大。我们当然愿意在其他生源质量好的省份增加招生名额,但江苏省与我校的共建协议中,有一条就明确要求增加对本地的招生。”
而另一方面,近几年盛行的部属高校和本地院校合并风潮,也是造成部属高校本地生源比例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
上海交通大学招生办常务副主任陶正苏在新浪聊天室里答网友问时谈到:“我们交大比较注重在全国的招生,所以我们上海市的招生,基本就是30%多,但这两年有一个比较特别的情况,就是我们在2005年的时候,交大校本部和原来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合并,组成一个新的上海交通大学。这个医学院原来是上海市的市属学校,所以大部分的招生计划是上海的,这样合起来,感觉有近40%的上海招生名额。”
部属高校在这一过程中充满了矛盾心理:从生源质量的角度上讲,学校当然希望能适当提高在省外——尤其是生源较好地区的招生比例;但“省部共建”以来,逐年提高所在地生源的招生比例已经成为部属高校的共识,这样可以从地方争取更多支持。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熊丙奇在公开场合建议:在部属高校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上,可以引入法律程序,以便为双方之间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机制。他还指出,从学校角度看,大学办学要拓宽经费渠道,如果把主要办学经费来源寄托在政府身上,必然导致学校对政府的依赖,或者导致学校发展严重受到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从政府角度看,应给大学获取资源创造条件,这就必须打破对高等教育资源的垄断,建立高等教育的多元发展模式。
上海市人大代表、同济大学校长裴刚也深有感触,认为地方政府应该在观念上有所改变:“同济是全国的同济,我们当然希望多在外地招生”。他表示,其实为上海服务并不是简单地在上海多招生,因为学校培养的人才也可以留在上海为上海服务。他希望上海市以外的生源越来越多,因为这样“也可以体现上海海纳百川的精神,聚集更多更优秀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