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31日
星期

解放军联勤保障支持救灾持续作战

赵建伟 李彦忠 唐向东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7-31    [打印] [关闭]

    

    照片: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医护人员抬着被埋146个小时的幸存者沈培云,赶往医院急救。赵建伟摄

    汶川!地震!8.0级!从5月12日14时28分起,世界的目光聚焦同一个地方。

    房屋坍塌,人员伤亡,道路损毁,通讯中断……灾情、伤情牵动着亿万人的心。

    这时,从空中、从水路、从陆地,一条条“生命通道”直通震中“孤岛”,数万救援官兵来了,军用食品、药品、帐篷来了,军队医疗队、防疫队来了。

    在抗震救灾中,解放军一支支联勤力量跨区域、跨兵种、跨建制行动,支撑一线救援官兵持续作战;各路后勤部队在联勤系统的统一指挥、统一调度下,保障能力经受住了考验,保障效益实现大幅跃升。

    事实证明,解放军近年来着力构建的战区联勤保障机制已经初步具备了快捷、高效的应急保障能力,能够为完成多样化任务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立体输送,水陆空并进,军交运输多种投送力量实现快速保障到位

    5月12日15时,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仅仅30多分钟,根据中央军委委员、总后勤部部长廖锡龙的指示,总后勤部迅速启动应急指挥机制,确定“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全力以赴、高效快速”的后勤保障原则,明确后勤保障任务和供应保障关系,经费保障、后勤装备物资和勤务保障的标准,并对后勤管理和防护自救,以及支援地方救灾工作提出具体要求。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总后军交运输部迅速启动军交运输保障应急机制,为受灾群众打通空中、水上、公路、铁路四条“生命通道”。

    当天,驻灾区军队和武警部队便有13606人投入灾区。济南、成都军区和空军34000人,在后勤全力保障下,采取空中、铁运和摩托化机动等方式紧急赶往灾区。仅13日一天,空军就出动32架各型运输机,飞行113架次,创造了空军历史上动用飞机最多、飞行强度最大、在空时间最长等多项非军事作战纪录。

    空中投送、铁路运输、摩托化机动、水路载送……这是近年来我军规模最大的一次远程兵力多手段大投送。震后96小时内,从全国各地紧急抽调的13万大军,全部抵达四川灾区投入救援工作。救灾部队急需的雨衣、单兵净水片、三角巾急救包、帐篷、发电机组、挂车电站等物资,源源不断运往灾区。

    面对伤亡惨重的特大地震灾害,总后勤部协调全军医疗力量,统筹调配救灾人员和留守人员,迅速抽调精干力量赶往灾区。解放军总医院、各军医大学、各军区医院的医疗人员源源不断赶往灾区,奋战在抗灾第一线。军队先进的医疗保障系统、医疗技术成果也在此次抗震救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震灾发生后,总后勤部利用全军远程医学网,第一时间开通了与成都、绵阳、乐山等地震灾区的音视频通道,随时掌握驻灾区医疗救援队紧急救治状况,实施应急指挥。

    同时,总后紧急向灾区调运了野战急救车、卫生防疫车、野战医疗方舱、单兵急救器材等各类卫生装备。第四军医大学医疗队还将价值数千万元的远程医疗车、野战手术车、X线诊断车等多种现代化医疗设备投入一线,这些先进设备为及时救治危重伤员发挥了巨大作用。

    各路保障精锐齐聚灾区,解放军联勤指挥系统统一部署、合理配置三军医疗后勤保障优质资源,将隶属关系不同的部分医疗队整编成5所野战医院和两所野战方舱医院,分别部署在都江堰、青川、绵竹、北川以及绵阳、德阳等重灾区;打破大单位和军兵种建制配属各路救援部队,抽组力量编成48支医疗队、9支防疫队,根据救灾需要实施伴随保障;将包括多名院士在内的专家医疗队集中配属成都军区总医院,对重症伤员实施重点救治。

    同时,解放军还统一协调安排转移外送上千名伤员到后方军队医院救治,大大提高了伤员的救治质量,有效缓解了四川省内各级医院的医疗压力。

    从“各自为战”到“综合集成”,从“小范围联合”到“区域性联合”再到“前后方联合”,在此次抗震救灾联勤医疗保障中,解放军医疗后勤保障力量通过优势整合,得到了最充分的使用,联勤体制下的一体化医疗保障优势初步彰显。

    伴随保障、动态保障、精确保障,力保部队运转群众生活

    十几万大军奋战在第一线,数十万受灾群众生活困难,必须全力搞好后勤保障。全军后勤千方百计尽最大可能向灾区运送物资,在保证部队正常运转的基础上,力所能及地向灾区群众提供物资,保证他们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临时住处。

    笔者在映秀镇看到,由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研制的第二代野战炊事车启动还不到40分钟,热腾腾的饭菜,就递到了救灾官兵手中。5月下旬,救援进入进村入户阶段,联合指挥部紧急抽调日供应能力可达4000余餐份的数十台次野战炊事车开赴各乡村地区,为各救援分队实施饮食集中伴随保障。

    抗震救灾后勤保障,难就难在时间紧、数量大、种类多、地域广、战线长。保障救灾部队每天10多万人的衣、食、住、行问题,绝非易事。为确保灾区群众和救援部队“有饭吃、有衣穿、有水喝、有住所”,总后勤部启动战时物资筹措体系,在灾情发生后不到24小时,便从北京、天津、辽宁、河北、河南、陕西等地的战略储备中,向成都军区后方仓库紧急预置价值2815万元的食品、帐篷、发电机、药品等救灾物资。同时,应卫生部请求,总后勤部还从战略储备中调拨两万袋血浆,以及价值3000万元的帐篷、食品、药品等送往灾区。

    根据救援兵力不断增加和持续保障的需要,总后勤部从全国各地紧急调运帐篷4万余顶、棉被18.7万床、绒衣13万件、食品80万日份、肉菜60多万公斤、方便面和饮用水7000多箱以及发电机组、野战炊事车和给养器材等救灾物资到灾区。

    总后军需物资油料部专门成立4个应急采购组,并协同国家粮食局在灾区开设6个军粮供应站,积极运用军队自身的物资筹措和粮食供给系统,保障救援部队和受灾群众的生活所需。联合指挥部组织成都军区两个联勤分部和川藏兵站部等单位的上千名官兵,在都江堰、什邡、绵阳、青川等灾区开设5个野战应急兵站,确保就近及时供应。

    截至目前,总后勤部向灾区派遣了260支防疫、医疗、工程、供水保障分队共6000多人,投放灾区的后勤保障装备物资达到6.5亿元,下拨经费达到5.5亿元,为整个抗震救灾后勤保障提供了持续有力的保障活动。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