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炉”中的民生苦乐
乐毅
无论是在传统的“五大火炉”,还是在网络流传的新“七大火炉”,本城都不幸居于其中。“火炉”的日子不好过,也不全来源于老天爷火气旺。自7月上旬正式开始酷热后,我们这片居民区已经停了数次水电。谁叫这片居民区居住的都是无权无势普通城市平民呢。我那些住在省委机关宿舍、报社宿舍的朋友,就从来不必担心这类麻烦。
酷暑里有一个独特现象,在大型商场、超市、步行街内,有很多老人待着,一部分人甚至带了小凳子打持久战。这是城区里那些没有空调家庭中的老人,家中实在热得受不了,就到这些有空调的公共场所纳凉。
城市一二十年前其实没现在这么热,酷暑里让人无处躲、睡不着的日子,最多也就一两天。但现在,这样的天气却成了家常便饭。除了全球变暖,更重要的还在于经济繁荣、城区面积扩大、钢筋水泥面积大增而绿地减少。加之空调大量使用,在向室内制冷同时向室外大量排热,城市“热岛效应”大大加强。城市现代化总体当然是好的,但发展的好处一般更多地被强势人群享有,弊端则往往更多地由城市弱势人群承担了,也是一个无奈的事实。
本城最近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一项举措就是拆除沿街的店铺招牌,再由政府按统一规格制作。市民多有不满,皆骂扰民,纯粹是形象工程。央视报道说,武汉某社区组织了两间有空调的房子,让家中没空调的老人避暑。市政府如果向武汉某社区学习,把换招牌的钱花在这上面,市民一定不会骂,反而会称赞。城市里很多学校、机关办公楼都有空调,夏季的晚上甚至白天都空着,政府组织协调一下,也花不了几个钱。
龙应台女士有一段名言,说要看一个城市是否现代化了,不是要看其地表上的高楼大厦,而要在一场3个小时的豪雨后,看街面上是否积水。我套用这话讲一句,要看一座城市是否为文明城市,不是要看其中心商务区有多繁华热闹,有多少衣着光鲜的漂亮人儿,而是要看酷暑寒冬时节,平民社区里是否有良好的水电供应,老人们能否睡得安稳。如果不能,那称之为文明,恐怕就玄了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