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31日
星期
本报记者亲历:

我没能说服这名大学毕业生停止诈骗

王怡波 本报记者 陈强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7-31    [打印] [关闭]
    记者近日在厦门采访时,得知当地有一名靠网络诈骗为生的大学毕业生。这名张姓青年为何没有合法的工作,而选择铤而走险呢?记者和张某通过电话进行了一次坦率的对话。

    记者:你毕业后找过工作吗?

    张某:找过。我是2005年夏季毕业的,之前找了整整1年的工作,可还是没找到理想的职业。后来,我终于应聘到一家网络公司跑业务。但待遇偏低,一个月工资1200元。我跟4个朋友一起合租了房子,光房租1个月就要分摊300元。加上日常的生活费用,根本不够开支。

    我决定自己创业,这样一来不用遭别人白眼,二来可以支撑家庭,出人头地。可是,创业需要启动资金,我的家在福建省安溪县农村,家境很差,大学期间也借了不少钱,要自己筹得创业资金,只有通过一些特别的途径。

    记者:你说的特别途径就是指诈骗吗?

    张某:是的。记者:为什么选择诈骗这条路?

    张某:我对诈骗很熟悉,觉得上手比较快。在安溪,不少人从事诈骗,我有很多亲戚邻居在这方面很有经验。以前我寒暑假回家的时候,一旦为学费发愁,他们就教我怎样通过六合彩骗取钱财。后来,我在学校的时候为他们帮过忙,比如接听手机等。我的文化程度比他们高得多,如果专职从事诈骗,会比他们更有钱。

    记者:你从事诈骗的初衷是为了创业?

    张某:一开始是这么想的。实际上,很多有钱人的“第一桶金”都是通过非法手段得来的。把非法收入用于正当行业,这样很快就可以转变成正面形象了。

    记者:那你得到“第一桶金”了吗?

    张某:我进入诈骗行业之后,不到1个月的时间,就赚了不少钱,家人也对我刮目相看。可等我捞到“第一桶金”后,我的想法发生了变化——我觉得再用那些钱去创业,过程太漫长也太辛苦了,还不如继续这么轻松地骗下去。

    记者:你诈骗的对象主要是哪些人?主要通过什么方式让他们上当?

    张某:诈骗的对象都是一些幻想一夜暴富的人。他们一般参与六合彩或者各种彩票的外围赌博,因为外围赌博的利润更诱人,能够使他们更接近暴富的梦想。我做的方法就是利用他们想暴富的心理,添油加醋。

    记者:能不能说得具体点?

    张某:因为以前邻居们教过我六合彩的手机诈骗,所以一开始我还是以这种方式入手。我找同学借了5000块钱,先托人买了一个网络空间,请人做了一个论坛,把六合彩的各期信息都放上去。当然,还得加入大量的预测信息,以显示我之前的预测是很准确的。赌民在注册论坛的时候,就会弹出窗口,说明如果成为VIP会员,就可以随时享受这些内部消息,但前提是要缴纳一定的会员费。会员费都比较少,大多是几百块钱,有时候为了图吉利,会把会员费设定成888元。想要暴富的人一般也不会在意这几百块钱,会员费很快就能入账了,之后就是“敲后款”了。他们交过会员费后,会打电话过来确认,我在论坛上留的号码一开始是随便在本地买的手机号,后来为了保险,也为了更加可信,就托人在香港买了一个香港的手机号码,只需要缴纳昂贵的漫游费罢了。这时候我会告诉他们,会员已经申请成功,不过这种VIP会员只是普通等级的,每一期提供十几个号码;而如果成为我们的白银会员,每一期就可以只提供几个号码;如果成为黄金会员,每一期就可以只提供一个特码;如果成为钻石会员,就可以连“码脚”(六合彩开码的普通数)也提供。就这样,一步步将他们拉进圈套,白银会员费要几千块,黄金的要上万块,钻石的就更多了。即使这样,十个人里面一般也有三四个上当,一步步把钱汇过来。后来我发现做六合彩诈骗的老乡太多,“码民”的警惕性逐渐增强,我就转向通过足彩、体彩等彩票的外围赌博来进行诈骗。方式大多是通过网站论坛发信息或用手机短信群发,也是像六合彩诈骗一样,把自己伪装成各种彩票发行机构的内部人员,手机号也用北京等各个地方的号码……

    记者:你的家人对你从事这一行怎么看?

    张某:开始时他们还会担心,怕被公安抓了。后来等我收入越来越多的时候,他们就安心了,觉得这是一条致富的捷径。

    记者:报纸上经常有一些从事这一行的人被抓的消息,你不觉得害怕吗?你是否想过收手不做了?

    张某:俗话说,“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要赚大钱,就必须冒这样的风险。我有很多同学,现在都在做普普通通的工作,虽然安稳,但可能一辈子都只能过那种辛苦平凡的生活。一想到这里,我就宁愿冒险。

    记者:你似乎已经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对此你是否后悔过?

    张某:从我决定放弃工作,走上这条路开始,我就奉劝自己不要后悔。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不过,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我的打算是等我赚到几百万,就“退出江湖”,什么事也不干,到处游玩……

    谈话中,记者对张某进行了劝导,但他仍然执迷不悟,一意孤行,看来他是“不见棺材不落泪”了,本报也不会对其坐视不管。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