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1日
星期

深入问计于民 深度关注民生

——江苏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试点纪实
新华社记者 郭奔胜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8-01    [打印] [关闭]
    人均GDP已超过4000美元的江苏省,把中央交办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试点,作为启动新一轮发展的难得机遇,紧扣“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江苏”的鲜明主题,深入问计于民,深度关注民生,深探体制机制,努力让发展热潮涌动在科学轨道里。

    走出机关思维 深入问计于民

    江苏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试点的对象是省级领导班子和省级机关,涉及118个单位、3.8万名党员。今年2月以来,一场“走出机关、问计于民”的科学发展思想大讨论在江苏生动展开。

    江苏省委明确提出,人民群众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实践主体,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基层感受最深,群众看得最准,要把科学发展的评价权、发问权交给群众。

    大兴学习调研之风,省级领导班子先行一步。省级机关各单位共组织中心组学习553次,举办各类讲座和报告会287场,组织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1100多场。

    坚持走群众路线,开门搞活动,求智于民。省级领导班子通过直接倾听、派出调查组、书面征询特邀代表、民意调查、网上征集等方式,广泛征求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

    省级机关各单位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函、开通热线电话、上门访谈、建立网络平台等创新形式,拓宽征求意见渠道。

    据统计,各单位调研活动参加人数达2万多人,形成调研报告942篇;全省直接征求意见的对象达8万多人,收集梳理各类意见建议1.5万条。

    走出一般思维 深度关注民生

    “衡量学习实践活动是否取得实实在在成效,主要看领导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是不是提高了,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突出问题是不是找准了,推进科学发展的思路和举措是不是落实了,归根结底要看人民群众对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果是不是满意。”省委书记梁保华说。

    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切身利益问题,已经成为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自觉行动。

    ——在学习实践活动期间,省委、省政府把实行免费开放174家博物馆、纪念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为为人民群众办十件实事之一。

    ——推进养老保险在省内无障碍接续,全面建立企业退休人员定期免费体检制度,推行政府承担城镇困难居民医保主要参保费用的做法。

    ——省总工会推动全省各类企业全面建立工资协商机制、帮扶10万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

    ——3年内使人均住房面积在15平方米以下的低保困难家庭都能住得上廉租房,低收入家庭住得起经济适用房。

    ——全面启动实施脱贫攻坚工程,今年确保100万人均纯收入低于2500元的贫困人口脱贫……`

    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全省把支援抗震救灾作为学习实践活动重要内容,广泛开展救灾和捐赠活动。到目前为止,全省累计派往灾区救援人员超过1万人,援建活动板房2.6万套,累计捐款捐物34.85亿元,交纳“特殊党费”5.7亿元。

    走出唯学思维 深探体制机制

    创新体制机制,是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目标。近日,江苏省委、省政府正式出台了《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决定》等六个指导性政策性文件,这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一项重要成果。

    早在4月初,围绕推动科学发展的关键问题和体制机制,江苏省委确定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立科学发展评价体系、完善干部考核体系、改革财税分配体制、推进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健全民生保障机制等六个课题,由省级领导同志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参加,开展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形成分析报告。

    由六个课题细化出来的六个文件指向非常明确:

    ——在发展导向上,进一步明确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和产业政策。特别对支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两高两低”产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确定了配套的政策措施。

    ——在利益导向上,对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进行了较大调整。按照“促进科学发展、财力向下倾斜、公平与效率相统一”的原则,调整地方营业税、地方增值税、个人所得税和资源类主要税收等分配比例,未来5年新增财力向市、县下倾300亿元左右,这些措施,体现了“让科学发展者得益”的原则。

    ——在考核导向上,制定了包括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社会进步、生态文明、民生改善在内的五大类28项科学发展评价考核体系,建立了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江苏全省经济社会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今年上半年江苏GDP同比增长13.6%,财政总收入同比增长40.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3.8%、17.6%。

    据新华社南京7月31日电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