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3日
星期

中国改革开放的世界解读

■吴玉荣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8-03    [打印] [关闭]
    总结我国改革开放30年的宝贵经验,可以有许多不同的视角,不同的解读。比如从与苏联、东欧等国家对比或与拉美国家比较等角度谈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成功经验。我觉得更值得探讨的是:对于中国模式,国际社会是如何进行解读的——中国模式是怎样提出的,对世界有什么样的影响,又面临着什么样的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加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创造了经济增长速度的世界之最。在中国改革发展取得巨大成功的影响下,国际社会提出了“中国模式”的概念。2004年,英国外交政策研究中心发表美国高盛公司高级顾问、清华大学兼职教授乔舒亚·库玻·雷默的《北京共识:论中国实力的新物理学》一文。文章提出,“中国正在指引世界上其他一些国家在有一个强大重心的世界上保护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政治选择。这些国家不仅在设法弄清如何发展自己的国家,而且还想知道如何与国际接轨,同时,使他们真正实现国家独立。”这种新动向和发展物理学被称为“北京共识”或者“中国模式”。

    “提出‘中国模式’的目的是试图用清楚的语言描述在中国所看到的情况,并且为如何思考中国这样一个以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发展变化的国家提供一个框架。”从此,中国模式这个概念便迅速在世界上流行开来,并产生着日益广泛而巨大的影响。

    ■ 中国模式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的重要启示 中国模式对发展中国家来说,至少提供了一个有别于西方模式的应对全球化挑战、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发展模式。近年来,许多发展中国家开始使用中国模式的概念,而世界银行、联合国的有关机构把中国作为“样板”向发展中国家推荐,一些发展中国家也确实将中国视为模仿对象。塞内加尔总统阿卜杜拉耶·瓦德说:“虽然西方国家抱怨中国推进民主改革方面步履缓慢,却无法掩盖中国人比批评者更具竞争力、更有效率、更能适应非洲商业环境的事实……不仅是非洲需要向中国学习,西方也有很多需要向中国学习的地方。”可以预见,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模式会对一些发展中国家产生很大的影响。

    ■ 中国模式将推动世界社会主义和人类进步事业的发展 从社会主义运动的角度看,中国模式开辟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途径。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的改革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国际范围内也是一种实验,我们相信会成功。如果成功了,可以对世界上的社会主义事业和不发达国家的发展提供某些经验。”他还强调,到21世纪中叶,中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不但是给占世界总人口四分之三的第三世界走出了一条路,更重要的是向人类表明,社会主义是必由之路,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俄罗斯联邦共产党主席久加诺夫指出,中国模式就是:社会主义+中国民族传统+国家调控的市场+现代化技术和管理。可见,社会主义在中国模式中是首要的东西,中国模式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将巨大而深远。

    ■ 发达国家聚焦中国模式 中国模式还给世界经济发展带来了更多动力,这使许多发达国家对中国模式也不得不另眼相看。美国《新闻周刊》在2007年年终特稿中指出,2007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了美国,这至少是上个世纪30年代以来第一次有一个国家做到了这一点。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斯蒂格利茨指出,中国经济发展形成的“中国模式”,堪称很好的经济学教材。很多美国政界人物开始意识到,如果中国要对美国构成威胁,那么这种威胁并非来自中国的经济、军事和地缘政治等方面,而是来自被忽视已久的中国模式。在俄罗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研究中国模式,在很多领域里自觉不自觉地借鉴中国的做法。前总统普京在一些内部场合也透露,俄国要学中国模式。

    ■ 中国模式提升了中国软实力 中国模式在引领中国取得卓越成就的同时,必然会对国际社会产生示范和影响作用。在此,精神的无形因素对一国物质的有形因素起到了力量扩张的作用,张扬和传播着国家行为的外在效果,因而形成了国家软实力的组成部分。“软实力”概念的提出者、美国学者约瑟夫·奈2007年1月对媒体记者说:“中国的经济增长不仅让发展中国家获益巨大,中国特殊的发展模式和道路也被一些国家视为可效仿的榜样……更重要的是将来,中国倡导的政治价值观、社会发展模式和对外政策做法,会进一步在世界公众中产生共鸣和影响力。”新加坡《联合早报》也指出,对在国际舞台上缺少软力量基础的中国来说,中国模式的崛起当然是个喜讯,也可以在国际软力量舞台上争取一些发言权。

    应该看到,中国模式的理论和实践,还面临着许多需要解决的难题,还需要经受经济增长可持续性、社会经济的平衡发展、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协调进行等实践的检验。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国模式,使中华民族在实现伟大复兴的同时,奉献给世界一个现代化的、文明推进的“模本”。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