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为王益披上音乐家的新衣
读过经济学博士、又在中国证监会担任过副主席的王益,到北京大学客串一下经济学教授,似乎也没什么太多妨碍。不过,从一个不识五线谱、只能依靠电脑编曲软件作曲的“乐盲”,到中国音乐界的“奇葩”;从只能哼唱一些简单的旋律,到一颗乐坛上冉冉升起的卫星,其间的曲折实在是意味深长。
一名高官颇有些风雅的业余爱好,不仅登上了国内最高级别的北京音乐厅,而且远引高蹈到音乐圣地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出,“展示中国交响合唱领域的最高成就”。其丢人现眼的高级别、大范围,实在让人大开眼界。那么,是什么让一个“乐盲”披上了“音乐家”的新衣?
一者,权力以及由此产生的权力幻象。根据媒体的报道,王益显然是一个强有力的人物。王益早年曾在中央顾问委员会办公厅工作七年,其间长期担任国家领导人的秘书。在中国证监会担任副主席4年,更是位高权重;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也是一个重要角色,多年来在官场积累了深厚的人脉。
因为这种“深厚的人脉”,无论是做中国经济界的副部级高官,还是担任北大的经济学教授,或者是成为著名音乐家,王益都是以一种“天纵英明”的姿态横空出世。至于在作曲上,他“凭借常人罕有的自信大胆创作”,不过是其一贯行事风格的延续罢了,根本上源于王益特殊的权力和权力背景产生的幻象。
再者,帮闲以及由此产生的帮闲文化。吾国向来不缺乏这样的帮闲,帮闲和帮忙,某种程度上其实是差不多的,都是一个“帮”字,也即缺乏主体人格的依附。有体力者以体力依附,有智力者以智力依附,其间并无高下之分,能做什么做什么。
在王益成为音乐家的路途上,我们惊讶地发现,在青藏高原旅游时,他“嘴边开始随意地哼出了一个旋律”,而身边的朋友们就“听了都觉得好”,更巧的是,这群朋友中间,恰好就有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团长、著名作曲家关峡。关峡当时就鼓励王益:“你要能把这个曲子写出来,我就帮你在音乐会上演奏出来。”
具有知人之明的关峡果然重然诺,得到应和的王益也在短短两三年,就写出了《香格里拉》、《梦丽江》等多首歌曲,并由毛阿敏、韩红、戴玉强、谭晶等著名歌手演唱。而2006年由中国国家交响乐团首演的“大型主旋律交响乐”《神州颂》,终于把他的“音乐生涯”推向巅峰。关峡评价这颗新星:他的艺术感觉好极了!
据说,《神州颂》演出场次之多、耗资之巨,创出了中国交响乐史上的纪录。在文化界众多人士的吹捧中,只有“文化馆级水平”的《神州颂》,也被音乐界权威人士赋予“交响乐中国化和交响乐大众化的一个范例”、“中国的《安魂曲》”。
王益的突然折戟,断送了一名年轻高官的大好前程,这是殊为可叹的事情。更为可叹的是,同时也断送了其作为“作曲家”的历程。据媒体报道,王益出事以后,自己当然顾不上什么作曲的劳什子了,而那些专家朋友,似乎也都远引高蹈,演出计划搁浅,出版计划搁浅,帮闲终于帮到主子翻了船。风紧,扯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