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6日
星期

一个民营企业的团建之路

——浙江传化集团团建十五年纪实(上)
本报记者 黄勇 万兴亚 董碧水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8-06    [打印] [关闭]
    一张已经发黄的信笺,记录了传化集团发展进程的一个重要瞬间,也是中国民营企业团史的重要一页——1993年8月,经过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宁围镇团委批准,正式成立萧山化学制剂厂(传化集团前身)团支部。这个不到100人的小厂成立的由不到10人组成的团支部,是当时的萧山县、更是整个浙江省民营企业的第一个团支部。那时,这个企业的党支部、工会还没有成立,团支部成了企业最早的党群组织。

    15年过去了,传化集团1998年成立的团委,至今已经历四次换届。从最初的一个团支部到现在的集团团委下属11个团总支、31个团支部,团员近1200人,团组织的成立、成长与发展成了这家中国民营企业百强发展壮大的一个侧影。

    十几年来,企业在规模、效益飞速发展的同时,在从家族化企业蜕变为现代社会化企业的历程中,充分体验到共青团的价值,尝到了拥有团组织的甜头,团组织凝聚人心、培养人才,为企业发展带来了青春活力,成为推进企业前进的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这股源源不断的活力的源头,正是传化集团对团组织建设的高度重视和不断加强。

    “什么样的人干团的工作”是首要问题

    在传化集团《企业文化手册》上,赫然写着,“人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要素”。作为这家企业团建的核心内容,选什么样的人做团干是件大事。

    像许多单位一样,在很多刚进传化集团的年轻人头脑中,“团”的概念和意识并不浓厚,调查表明,一批人对“团总支”的含义不甚了了。

    但很快,年轻人会觉得有些“异样”。历任团干、特别是团委书记——从最早的俞顺红、吴严明、周家海、陈坚到现任的黎恒的成长史,是这些刚走进企业的新员工培训不可或缺的教材和内容。他们的成长经历,特别是当下在企业拥有的地位和对企业发展的中坚作用,让大家对这家企业的团干群体开始刮目相看。

    新团干选秀实际上从新员工进厂之后的军训、培训时就开始了。团委书记负责系列培训的重要一课。最后能享有被选举权并最终成为团干的,就是在一系列活动中各方面表现最突出的人,从技术能手到文体活跃分子,为大家所公认。这种做法使得新员工进厂不久就认识到团组织是大家向往的“人才高地”。

    传化集团下属企业传化股份公司的栾敬静毛遂自荐当团干,就是这种“向往”的典型例证。这种“向往”推动了团干选才机制的优化和来源的多元化。

    小栾进厂不到两年,从事一线技术工作,她有强烈的从事团的工作的愿望,于是给所在公司团组织写信自荐,经过批准,成为参加团干海选的候选人之一,并最终当选。

    还有在原来岗位不适应,但做团的工作却很胜任的,如魏建芳,她是集团阳光俱乐部的创始人,原来学的是计算机维修专业,事实证明她的特长在组织协调,经过本人申请和组织批准,她开始兼职做团干,很快显现才干,她创设的健美操俱乐部,汇集了上百名爱好者。

    事实上这些年来,能登上人才高地的团干、团委书记的门槛越来越高,从高中生到大专生、本科生、重点大学的本科生,再到博士、博士后、学者专家和从事共青团工作管理和研究的专门人士。学历和资历只是一个侧面,企业挑选团干的感觉和眼光,已经固化为有“传化特色”、一系列科学的标准体系——在团的活动中,强调独立的主题策划、财务预算和活动协调。

    团干要具备4种能力——项目策划与推进能力、团队领导与协调能力、口头表达与汇报能力、时间与财务管理能力。

    团干要善于处理好四大关系——有形资源与整合资源的关系、团的工作与其他群众组织的关系、团的工作与经营组织的关系、专职与兼职的关系。

    在具体的团委班子建设方面,有3条基本原则:一是集团团委的班子结构要符合团队专业组合原则,能力上能够保障工作的有效开展;二是集团团委委员要是集团中层干部,能为团组织工作的开展调度资源;三是集团团委委员要有5支队伍的代表,即经理人队伍、科技研发队伍、市场营销队伍、专业技术队伍和产业工人队伍。

    与之相对应,“多一份锻炼的机会、多一份展示的平台、多一份责任与付出、多一份关注与爱心”已成为传化集团年轻人选择团干岗位的价值追求。

    什么样的人决定能干什么样的事

    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对包括团组织在内的企业党群组织工作的要求很“温馨”,也很高——要让以青年员工为主体的每个员工都愉悦地工作和生活,绝不能压抑。

    企业文化的条目写得再好,说得再经典,也只是企业的创业者们酸甜苦辣尝遍之后的心得,能否在最大程度上得到普通员工的理解,并通过各种活动达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教化效果,靠的是高素质团干的智慧和执行力。

    现任集团团委书记黎恒的工作是从对传化集团人力资源发展规划的研究开始的。这位毕业于浙江大学的博士将这个题目作为自己的博士后课题,并将重点定在人才成长速度分析上。黎恒就此与传化集团结下了不解之缘。慧眼识珠的集团董事长徐冠巨将原准备在象牙塔内做研究的黎恒挽留在集团从事共青团工作,同时还担任集团董事长办公室主任——一个可直接与他随时对话交流的岗位。

    黎恒的研究分析表明,在2004年之前的传化集团,一个普通的大学毕业生成为主管级人物,平均需要4年;而成为中层骨干和高管,则需要长达10年。多年媳妇熬成婆嘛,虽然这样的速度可能在一些单位早已司空见惯,但显然和企业参与市场竞争要求具备的发展速度不匹配,和董事长徐冠巨心目中“一年熟悉、两年发展、三年独挡一面”的要求相去甚远。

    如何扭转这一局面,让青年人成长成才提速,成为2004年走马上任团委书记的黎恒的重任。

    在这一目标指引下,连续几届团委推出的员工关怀工程和团员青年职业素养提升工程,是团组织紧扣企业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需求推出的两大品牌工程。在具体的活动设计中,显现出经过精心挑选的优秀团干队伍的智慧。

    每周从不间断的业余时间登山、拓展等活动,活跃了职工们的文娱生活;涉及48个工种的职业技能学习竞赛,直接服务于企业生产一线;主办“全国客户技术交流论坛”,服务集团的大型业务活动;“赢在执行力杯”演讲赛、“寻找身边的美丽工作者”系列活动,弘扬优秀的职业文明;主办跨度长达半年的企业职工运动会,倡导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全国五四奖章标兵走进企业,零距离感受先进人物的风采;在“导师带徒制”的基础上,推出了“主管指导人计划”,广大团员青年的职业素养提升得到了组织的有力保证;团委成立了“心理顾问室”,帮助青年员工化解精神压力和心理困惑。

    传化股份公司团总支书记余国平深有感触地说,每当一次活动落幕,团组织的人气和影响力就明显提升一截,参与活动的团员青年的综合素质也提高一截。更重要的是,集团团组织所有活动的定位都是三位一体——凝聚人、发现人、锻炼人,与企业的文化价值观相一致,活动给青年人和全体职工带来的感受,与《传化集团文化手册》上的描述十分接近,这就让团组织成了企业文化建设中最重要的生力军,团组织在民营企业的地位和价值得以有效提升。

    活动的成功举办,与优秀团干群体整合资源的新手段新方法也密不可分。一是与经营组织联动,切入到经营组织的年度计划与季度计划当中;二是与工会等群团组织联动,以多种形式共同举办主题活动;三是与企业外部的社会组织联动,整合社会资源,服务青年员工。在团委征集的青年职工感言中,“4年时间就成为集团中层骨干的成就感”、“承办大型活动的荣誉感”、“与企业发展共同成长的自豪感”……读之令人激动。

    撑腰——从“人治”到“法治”

    传化集团的首任团总支书记、现已成长为企业高管的俞顺红记得,10多年前团的工作就是晚上串门谈心,星期天组织购物。董事长对团组织的要求很具体,把青年人组织起来,让这些从外地引进的高中生和大专生在这个偏远的地方,工作之余的生活能丰富多彩一些,思想能安定一些。

    有为才能有位,这早已是尽人皆知的共青团工作的重要规律。在传化集团,团组织到底是先有为,还是先有位,很耐人寻味。不可否认的是,企业的掌门人,无论是最早的创业者、传化董事局主席徐传化老先生,还是现在的掌舵者、董事长徐冠巨先生,很早就对团组织的作用有远见卓识。企业创业者基于企业健康发展实际需求的高度认识,是团组织在传化集团生根发芽直至今天蔚为大观的重要前提。

    但更重要的是,从最初的家族化企业发展到今天,在企业社会化的进程中,在机制到制度建设上,传化集团团组织的发展已经具备了许多可持续发展的基因,超越了很多人为的因素。

    集团为团的工作提供“三保证”:时间保证、经费保证、场地保证。如场地保证,集团团委下属有图书馆、社区阅览室、歌舞厅和卡拉OK室,有网球等四大类球的运动场所,还有青工技能研修中心、心理咨询室、户外拓展基地等,可谓一应俱全。

    团的有形地位的例证有:在集团年终总结中有很多团的工作的内容,在年初的工作纲要中有很多团组织承担的具体任务。

    当然,最重要的是制度。一是兼职制度,考虑到设立专职团岗位在过去一个时期不利于团干部的职业发展和团工作的资源调度,集团制定了《传化集团共青团干部兼职管理制度》;二是激励保障制度,为调动团干部在团的兼职工作上的积极性,愿意承担更多的责任,所有团干部都有兼职津贴;三是适应集团组织要求的团组织运行制度,《团委例会制度》、《团总支考核制度》、《团总支工作细则》等制度,为团工作的制度化运转奠定了基础,理顺了关系。

    为了确保团组织的“权威性”,集团还规定:集团在选拔“骨干班”的人选时,都要征求团委的意见和建议,且有一票否决权。作为企业管理后备干部人才培养的“干部班”的人选,团委拥有优先推荐团干部候选人的权力。

    还有一些无形的不成文的现实,同样展现共青团在传化集团的发展潜力和巨大吸引力:企业最重要的活动,比如跨时长达半年的集团运动会,2006年集团20周年庆典活动,集团各单位的消防演习及相关的安全生产活动,团委和团干们不仅是参与的主力,更是组织的主力。最具锻炼价值的岗位、最新的平台,首先会交给团干、交给优秀青年去尝试和体验。对团干个人来说,从基层的普通员工到团干、团委书记,再到企业的中层骨干,直至高管,从事共青团工作的职业通道很通畅,这是对最切身的个人利益的保障。

    美好愿景——兼职加专职

    董事长徐冠巨对民营企业的团建有深刻的体会和认识。他认为,团建的着眼点来源于当代青年所追求的不只是物质上的满足,也有自身价值的实现和社会价值的体现。这和企业的目标定位及追求都是一致的。民营企业包括非公经济组织的青年较公有制单位员工更缺乏安全感,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更大,这使团员青年提高自身素质、赢得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愿望更加强烈,迫切需要全面发展的机会。

    他由衷地告诉记者,对企业自身来说,追求最大的效益,来自于高素质的劳动者,团员青年是企业深深依赖的主力军,但管理上简单的行政处罚、纯粹的经济制裁解决不了很多问题,管理过于刻板和严厉就会造成人才流失。团组织的活动,对稳定思想,丰富业余生活,提高全面素质大有益处。

    主管共青团工作的传化集团党委书记、副总裁陈捷说,在众多的民营企业,团干的兼职及团的活动与众多部门的联合是基本的态势,但随着企业发展壮大、人员越来越多、组织形态日益复杂,团建的最新要求是在兼职的同时要有一批专职的团干,巩固和扩大团组织的活动成果,这也是民营企业团建发展的必由之路。

    现在,传化集团的共青团组织已经拥有“全国五四红旗团委标兵”、“全国青年文明号”等一批国家级荣誉称号。团杭州市萧山区区委书记钟铭更是高兴地说,在传化等一批大的企业集团的带领和影响下,萧山区规模以上的近300家大的民营企业中,建团比例已高达95%,团组织在这些企业中的影响和贡献越来越大。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