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10日
星期

乐黛云教授:我们应该有中国梦了

本报记者 黄冲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8-10    [打印] [关闭]

    乐黛云先生的客厅里,四面墙的书架上满满的全是书,书架上放着一台30英寸的平板电视,这是半年前买的,为了看奥运。乐先生说,她最想看的赛事是跳水,“因为好看,而且我们肯定会赢。”

    已过古稀之年的乐黛云,从改革开放初期就开始从事比较文学研究,被称为中国比较文学的开拓者。她曾说,东方和西方不是两条并行轨道的列车各自向前飞奔永无相会之日,而是在碰撞和交叉中,不断增进相互了解。

    在文化的碰撞和交叉中,中国终于迎来了北京奥运会。这对于不同文化之间的了解与交流有着怎样的意义?我们呈现给世界的这一幕会遭遇怎样的理解?

    8月8日,中国青年报记者专访北京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乐黛云教授。

    中国青年报:这次奥运会有那么多外国人来到中国,您觉得他们会对中国有怎样的第一印象?

    乐黛云:我觉得会是一个震撼。过去中国在世界上的形象是很弱的国家。上个世纪80年代初,我在哈佛,哈佛学生问我中国是不是“蓝蚁之国”。这是媒体宣传出来的叫法,说我们都穿蓝颜色的衣服,老远看去就像一大片蓝蚂蚁。他们对中国一无所知,还问我的脚缠过没有。我当时就把脚翘起来给他们看,跟他们说,我们已经多少年不缠脚了,可我觉得你们西方人往乳房填充什么塑料,那更是对女性的迫害。

    中国青年报:您在2004年曾经说过,中国在西方世界仍然面临被误读与扭曲的处境。到现在这种处境是否有所改善?

    乐黛云:会有一点儿。这几年他们也感受到很大的文化危机,比如说绝对的个人主义导致的孤独、看不到前途和封闭。而怎么去欣赏大自然的美,欣赏生活的美,这些功利之外的审美层面,他们很少想到。他们现在感受到了自己文化的危机,很多在研究怎样向非西方的文化学习。我们在2000年春天开了一个关于比较文化的会议,名称就叫“多元之美”,即欣赏不同文化的美。

    中国青年报:他们能充分欣赏到中国之美吗?

    乐黛云:很多西方人都可以。中国可以提供很多新的想法。比如我们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就是强调人不仅要自强不息,同时还要有宽厚的心胸承载万物。西方很久以来只讲生存斗争、优胜劣败、适者生存。中国人不一样,我们希望大家可以一起活下去、活得好。儒家讲“推己及人”,讲“泛爱众”,首先是爱父母,然后推己及人。中国所讲究的道德,是不仅自己好,还希望别人一起好。这也是一种普世价值。中国人在几千年以来就是这样生活下来的。在一个地域里,人们共同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就是文化。

    中国青年报:撒切尔夫人曾有一句话,“中国不可能成为一个世界强国,因为中国没有足以影响世界的思想体系。”我们现在足够强了吗?

    乐黛云:我觉得还不行。撒切尔夫人讲的还是有一些道理的。虽然我们有很悠久的历史,丰富的遗产,但目前世界还不能完全承认我们是个文化大国,因为我们自己对中国文化本身的了解还不够。

    我们首先要了解自己文化的根是什么,要用现代人的眼光重新解释,给予现代人的理解。还有一点,中国文化也要放在世界文化的语境里,让西方人判断哪些东西对他们也有用。像“和而不同”的理念,就是一个很有影响的观点,可以帮助人们认识西方文化霸权的问题。

    中国青年报:怎么才能理解中国文化的根?

    乐黛云:要理解中国文化的根在什么地方,就要到老百姓中去,从最真的地方开始。费孝通先生认为中国文化的根有一条,就是尊重祖先和爱护培养优秀的后代。我们骂人骂得最厉害的话是“数典忘祖”,把祖先都忘记了,还能成什么人?全世界其他民族很少有人能像中国的父母那样,自己再苦也要把孩子们供出来。有些老农民,哪怕吃不饱,也要把孩子送去上学,要把他们培养成一个好人。这是非常朴素而且普及的。一个民族要长久生存下去,就要培育优秀的后代。全世界我走过很多国家,很少有一个国家能像我们这样。

    中国青年报:北京奥运会对我们今后会有什么影响?

    乐黛云:首先,它会影响到我们老百姓的生活方式。比如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排队不加塞儿,尽量不吵架,这都是我们多少年没做到的,通过奥运有很大的促进。

    还有,这次把人文奥运翻译成“People’s Olympic”,这是人民之间的活动,是很自然的人和人的交往。我看你打球,我为你欢呼,大家把热情充分发挥出来,互相不再感到陌生。

    文化是生活中很重要的方面,不要把它架空起来。读古书啊,讲“和而不同”啊,那当然也很重要,但还要贯彻在实际生活中。外国人看中国,就是看中国人是怎么生活的,爱干净了,重视环境保护了,对人很友善了,这就是他们对文化的感受。

    我们应该区分“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传统文化”是不会变的东西,比如编钟啊、古画啊,会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进博物馆保存起来。而“文化传统”是发展的,不断地被不同朝代的人所解释。比如儒家在汉代、唐代、宋代都不一样,到我们今天又不一样。这两个层次是应该分开的,我们却经常搞混。“传统文化”是我们既成的历史,是不会再变的“文物”,它和不断变化、不断被重新解释的“文化传统”不是一回事。

    中国青年报:“美国梦”和“欧洲梦”已经被我们熟知,有学者提出我们应该有自己的“中国梦”。您觉得呢?

    乐黛云:应该有“中国梦”。而且中国梦经历过一个历史的发展,最先是“天下大同”的“大同梦”,天下一家,全世界的人都可以好好生活。鸦片战争之后是100多年的“强国梦”。解放以后我们还有过迅速赶英超美的“大跃进梦”。30年前,邓小平让我们回到“强国梦”,追求财富的积累。现在,大家觉得应该用文化的力量,把“大同梦”、“强国梦”结合起来,让中国文化生根发芽,展开一个新的梦想。至于这个梦到底会是什么样,我也不知道。这不是一代人就能做完的。

    中国青年报:请您说说对北京奥运会的期待吧。

    乐黛云:希望奥运会带来的精神和产生的影响能够长期保持下去。包括环保、良好的生活习惯、人和人的关系。能做到这一点,就是成功了。

    照片:本报记者 刘占坤摄

    

郑重声明:“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关于奥运的报道(含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签署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奥运内容专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64098070、64098058联系。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