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10日
星期

比狮子王还要精彩

李鸿文(时事评论员)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8-10    [打印] [关闭]
    香港媒体用“惊艳”一词,来形容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相比于内地报纸头版上那些个“辉煌”、“华丽”、“炫美”、“精彩”,这个词侧重于感官感受,却真诚而透彻。

    中国人苦心策划的这个庆典,激活了语言的丰富表达。香港《文汇报》社论认为,它展现的东方神韵,见证了一个古老民族融入世界潮流的步伐。《大公报》社论比较偏爱体操王子李宁的“奔月”,说中国传统的“奔月”意念、中国演艺界最拿手的“吊威亚”特技,在此刻把奥运奔跑、前进、飞跃的理念最生动地展现了出来,效果优美,令人震撼。《明报》社论继前一天将奥运视为中国人要履行两个约会后,进一步指出,北京奥运是中国与世界交往的一个交汇点,希望藉此成为中国进一步开放、与世界作更深层次接轨的界面。

    相信张艺谋会喜欢香港《星岛日报》的社论。它提到了众口难调的问题,如整晚活动偏向千人操式的集体活动,予人“一味人多”营造气势的“中国特色”。但从现实来说,举凡运动会的开幕活动,由于表演的场地太大,出现群体表演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在欧美或西方国家,亦必然有类似巡游的场面,所以人多人少不是关键,关键在于编排设计的质素,以及能否营造令人留下难忘印象的高潮。

    与香港媒体侧重感官“惊艳”不同,澳门媒体则喜欢“梦幻”的浪漫色彩。《澳门日报》就用“如梦如幻”来形容开幕式表演。而台湾媒体的用词更进一步展示了汉语的丰富,如《联合报》评论就说,开幕式简直是“炫丽‘京’叹”。由“京”到“惊”,文章的意思是,北京让世界惊叹,让世界惊奇,让世界震惊。

    国外媒体对开幕式的评价,也难得地以“积极正面”为主。日本时事社在一篇题为《奥运会促使中国成熟向真正的国际化国家转变》的文章中说,在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北京奥运会的举行,很可能成为左右中国前进方向的分水岭。共同社的评论称,中国在国际社会树立了强大的威信,展示了自己的风采。韩国《中央日报》的评论说,开幕式充分展现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

    美国媒体讲究一个“快”字,纸媒来不及,就在网络版上先吐为快。《纽约时报》网络版评价:“一个狂欢的中国,一个决心成为现代强国的古老民族,终于在星期五的晚上迎来了奥林匹克时刻。”《华尔街日报》的网络版评论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可能是历史上观看人数最多的开幕式。《今日美国报》则用博客做载体,在评价时转引了一位来自伦敦的观众的感叹:2012年我们怎么比得上?这种独特的角度和转述他人观点的“烘托”手法,美国媒体用起来得心应手。

    法国媒体被电视评论员抢了风头。法国国家电视台评论员在直播开幕式时评述,这是最美的奥运会开幕式!赞叹的同时,还顺带提到“鸟巢”是由外国人设计的,给人一种酸溜溜的感觉。法新社在第一时间也抢发评论,认为开幕典礼十分壮观,“从古老的朝代到现代大国,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描绘了丰富多彩的中国历史”。

    伦敦是下届奥运会的主办城市,英国媒体的评论则显得心情复杂。英国广播公司主持人休·爱德华兹评论说,开幕式充分显示了中国人的自信和战略思维。《独立报》评论认为,开幕式盛况并没有用熊猫、大红灯笼和舞龙等标识,但却在数小时内呈现了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泰晤士报》在其网站提醒:“伦敦,看到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没有?要注意了,赶紧修改自己的方案吧,中国树立了一个高高的标杆!”

    高,实在是高;炫,也实在是炫。在全球媒体的一致“高炫”中,其实,我更喜欢英国《卫报》上一位体育记者的评论:“这(开幕式)比《狮子王》还要精彩!”——有文化吧?

    

郑重声明:“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关于奥运的报道(含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签署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奥运内容专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64098070、64098058联系。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