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10日
星期

沙里淘金霞满天

——奥运会女子举重48公斤级冠军陈燮霞的人生之路
本报记者 郭剑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8-10    [打印] [关闭]
    212公斤!25岁的陈燮霞在女子举重48公斤级比赛中六次成功举起杠铃,稳稳地“举起”了中国代表团的北京奥运会首金。

    当第三次挺举成功后,陈燮霞一路小跑冲下举重台,扑到主管教练马文辉的怀中,师徒二人紧紧地拥抱在一起。马文辉的眼圈已经红了,这个在休息室里不断向陈燮霞低吼“必胜”、“马步要到位”的教练,终于盼来了这个近乎完美的结果。

    “这是中国代表团的开门红!”中国奥运代表团副团长崔大林显得很激动,“这对中国队来说,是最好的开端。”

    “煎熬”之后雨过天晴

    陈燮霞能站到奥运会的举重台上,所经受的队内竞争和所承担的心理压力,实在不亚于最终在赛场上拿这枚金牌时付出的艰辛。

    其实在名单确定之前的一个月,陈燮霞已经认为自己“希望不大”了,因为48公斤级这枚金牌意义重大,不容有失,更何况当时陈燮霞突然拉伤。当时,10人中有8人都看好名将杨炼会拿到出征奥运会的名额。

    陈燮霞那时候的心情只有两个字能够形容——“煎熬”。她说:“真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可是一点不敢放松。”

    转机却偏偏出现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时候。比杨炼年轻,经历和经验不如杨炼,这些竞争的弱项突然间完全翻转过来:年轻变成有冲劲、有潜力,资历浅也成为“没有犯过错误”的唯一证明。

    就是“没有犯过错误”让陈燮霞最终赢得这个名额。7年前的九运会上,杨炼曾因“误服”兴奋剂被禁赛两年,尽管杨炼复出后连破世界纪录,然而国家体育总局却在今年6月正式下文:有过兴奋剂污点的教练及运动员,一律不许报名参加本届奥运会。

    这薄薄的一纸公文,让数年苦练化为泡影的杨炼备感委屈,也把陈燮霞推上了这个万众瞩目的焦点。

    体校教练慧眼识珠

    知道女儿最终确定要参加北京奥运会并且很有可能获得金牌时,53岁的广东番禺农民陈细泉显得很兴奋。比起越来越多、让他疲于应付的记者采访,自己女儿的事儿才是真正的大事——如果女儿争气的话,那么自己这一家人的命运可能就会随之改变。

    在本报记者前往拜访的那天晚上,在家从不喝酒的陈细泉居然端起了酒杯。

    当时在座的还有番禺体校校长原宏兴和陈燮霞的启蒙教练黎炳明,大家祝他心想事成。陈爸爸看上去很是高兴,话也开始多了一些。

    “阿霞小时候爱吃虾,一顿能吃很多虾。”陈细泉回忆说,“那时候到市里的公路还没修,村子外就是河,阿霞去老体校都是坐船去,能有十多公里吧。”

    在这样一个并不富裕的环境里,陈燮霞念到了小学三年级。在一次学校运动会上,她被黎炳明教练看中,进了当时的业余体校练举重。黎教练说:“谁能想到有今天!奥运冠军了!全家都享福了!”

    陈家的生活很普通,就算去年陈燮霞拿了世锦赛冠军,陈家人也只是在和亲戚喝茶时多了一点儿谈资和几分自豪。至于生活上的改善,也只是用陈燮霞拿回来的两万元奖金,把家里的房子简单地装修了一下。

    “她每次回家都会给爸爸带些运动服回来,是她自己舍不得穿的。”陈燮霞的哥哥在村里帮人跑运输,他说:“我有好久没见到妹妹了,有时候就是打电话问问情况。她是运动员,训练很忙,我们不会打扰她。”

    固执的爸爸最重要

    “教练把她带去体校的时候,我们什么都没有想。”陈爸爸说,“我们村有4000多人,到现在也只有她一个运动员。”

    当时让陈燮霞进业余体校练举重,陈家的初衷并不是减轻家里的负担,相反,这个决定还加快了花钱的速度。

    “要给她钱!营养费,生活费,都要钱。”陈爸爸讲到陈燮霞当初上体校的故事时哈哈大笑,“那时候家里的16亩河田,一年挣不到1万块,但每个月都要给她300块;后来从番禺去了广州体校后,每月要给500块。头半年试训的时候没有工资,有一次给过她2000块。”

    这些十几年前的旧账,陈爸爸仍然能脱口而出,这也能看出他对陈燮霞的浓浓父爱,陈爸爸甚至打趣说:“就是因为这个她很感激我,所以才会叫我爸爸!”

    在番禺体校校长原宏兴看来,陈家省吃俭用花钱让阿霞上体校固然重要,但在阿霞想放弃的时候,陈爸爸的鼓励更为关键。

    “刚开始练举重的时候吃了不少苦,有一段时间有抵触情绪不想练了,后来还是她爸爸要求她必须练下去。”原宏兴说,“他爸有时候比教练都严。”

    在那个时候,陈细泉虽然说不出什么道理,也不知道陈燮霞练下去会有什么结果,但是他的固执成全了今天的奥运冠军。

    八一队给了陈燮霞到北京的机会

    “我本来不是去看阿霞的。”八一队举重教练高凯文回忆说,“当时是去广州市体校看测试赛,要挑两个队员。测试开始前,我看见有四五个小孩在那里转悠,里面就有阿霞。”

    当时,陈燮霞16岁,练举重已有3年。在这3年里,陈燮霞并不顺利——15岁的时候,陈燮霞曾经到省队随队集训一年,但试训一年后,陈燮霞被省队退回体校。现在看来,被广东省队拒绝,反而为陈燮霞开辟了另一个广阔的空间。

    “那次看上的那两个队员,人家不给,没谈成,意外的收获就是把陈燮霞带回来了。”高凯文说。

    把陈燮霞带回北京的过程其实很简单,在没得到看上的队员后,高凯文就想到了测试赛那天显得特别机灵的陈燮霞。

    “她也没教练带着,就自己一个人在那儿举。要是没记错的话,抓举是65公斤,挺举是75公斤,成绩一般,但难得的是她三把都成功了,成功率100%,我就记住她了。”

    “想去八一队吗?”高凯文临走之前问陈燮霞。

    “想啊。”陈燮霞回答的时候没有犹豫。

    就这样,陈燮霞住进了位于北京西郊国防大学院内的八一体工大队,开始了她在举重台上的职业生涯。

    等到另一位八一队教练张菊花接手陈燮霞的时候,已是2002年,陈燮霞面前的路越来越宽。2006年,陈燮霞以全国锦标赛冠军的身份进了国家队,在马文辉的指导下,她破了世界纪录,成为真正的实力派明星。

    本报北京8月9日电

    

郑重声明:“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关于奥运的报道(含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签署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奥运内容专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64098070、64098058联系。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