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得咸鱼抵得渴
吃得咸鱼抵得渴,一层意思是有收获就必有付出。中国体操队夺得男子团体金牌后,香港《星岛日报》刊发社论《要学习体操队员的逆境求进精神》,盛赞男子体操队经过四年卧薪尝胆,终于一雪前耻,成为摔倒后重新振作的感人典范。社论特别提到李小鹏等队员经历挫折后的辛酸经历和艰辛付出,还提到体操王子李宁在首尔奥运失手后,下海从商开拓人生新境界。人生有起伏,虽然体育天分不是人人都有,但体育运动员的吃苦精神却人人都可以有。
吃得咸鱼抵得渴,另一层意思则是谁要撒野谁就得担后果。香港《大公报》的社评就将男足和男篮做了对比,说男足输球又输人。他们不仅输奖牌,而且连“球品”、风格也输掉了。挨骂也是活该!或许觉得丢人现眼还没达到世界水平,在对巴西队比赛之前足协谢亚龙还在放言,要让桑巴军团害怕男足。小罗们闻讯后肯定好怕怕啊,人家怕的是你派出一支街头拳击和摔跤项目的混编队。
运动员、教练员,特别是领队的言行,都有可能被外界放大。美国《芝加哥论坛报》发表专栏文章《清楚地审视现代中国》说,北京奥运会开幕了,外界正将现代中国置于显微镜下观察。作者史蒂夫·查普曼提醒,要全面评价中国,就需要看到中国生存状态和历史的全景,如果一心想着奥运主办国的不足之处,也许很难完整地看待中国。从这篇文章中,我们明显感受到作者的善意,只是,像男足赛风这样的“不足”,我们完全没有必要护犊子。
队员的赛场作风,取决于对待成绩的态度。英国SPiked网络杂志上发表一篇专栏文章,原题是“奥林匹克精神只有一个:胜利,胜利,胜利”,而一些中文网站却译为“西方不该通过狭隘的多棱镜挑刺中国”,这也是一个有意味的差异。其实,文章主要讲的是对金牌的态度,中国决心拿到尽可能多的金牌,却被一名西方记者傲慢地戏谑为中国的“金牌文化”。
文章认为,运动员顽强拼搏,希望能登上最高领奖台,在全世界的瞩目下戴上贵重金属黄金制成的奖牌,体现的是奥运会最根本的精神,然而,当中国人遵循这一精神的时候,却被斥责为畸形、虐待、病态。作者布伦丹·奥尼尔分析说,这些人对中国人进行抨击,揭示出目前这种责难背后的古怪的混合情绪:即道德上的鄙视与道德相对论相结合,旧式偏见与新式自我怀疑相结合,使得西方社会对中国的一切持冷淡态度。
13日的奥运赛场捷报频传,女举69公斤级刘春红5破世界纪录,中国体操获得女子团体金牌创造了历史,同样创造历史的还有美国游泳运动员菲尔普斯。《纽约时报》的专栏文章《和谐与梦》似有先见之明,文章分析了集体主义中国和个人主义美国的不同。文章说,如果你向美国人展示鱼缸图片,美国人通常会描述缸里最大的那条鱼以及它在做什么。如果你让一个中国人描述一个鱼缸,中国人通常会描述这条鱼的周围环境(context)。美国人通常看到个体,中国人和其他亚洲人看到周围环境;美国人更倾向于看到差别,亚洲人更倾向于看到关系。这也不难理解中国和亚洲在集体项目上总能取得优势,而西方人更崇尚个人英雄主义。作者布鲁克斯认为,这两者并没有优劣之分,中国和谐社会的集体主义理想,将和个人主义的“美国梦”一样有吸引力。这个观点也很和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