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16日
星期

从“视为叛徒”到宽容理解

——国人对“海外兵团”态度日趋理性
本报记者 唐勇林 实习生 田国磊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8-16    [打印] [关闭]
    今晚8时,中国女排与美国女排在首都体育馆过招儿,最终以2∶3惜败。这场小组赛吸引了异乎寻常的注意——对手美国队的主教练郎平,是颇具符号意义的前中国女排运动员。

    在此之前7个小时,美国选手柳金、肖恩囊括女子体操金银牌——她们的主教练乔良,也是前中国体操队队员。

    在今年的奥运会上,我们看到许多熟悉的名字:郎平、乔良、栾菊杰、李犁、李佳薇、李矛、唐娜……但他们都是为其他国家和地区争金夺银的。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海外兵团”。

    这些熟悉的黄皮肤,或代表外国队参赛,或担任外国队教练、领队,数字之多,已创历届奥运会之最。

    乒乓球、羽毛球和跳水是中国人在海外执教人数最多的三个项目。仅以乒乓球为例,依照国际乒联公布的参加北京奥运会的运动员名单,男女各77名参赛运动员中,中国“海外兵团”人数达39人。

    和20年前“海外兵团”初显时被很多人视为“叛徒”不同,这一次他们来北京,被称为最大规模的一次“回家”。

    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变迁。

    伴随着这种变迁的,是另一种变化:体育昌,国力强。

    “海外兵团”的第一个成员,现在普遍认为是中国跳水队第一任总教练梁伯熙。他1986年因家庭原因移民加拿大,3年后任加拿大国家跳水队总教练。

    自那以后,中国教练,尤其是一些优势项目的教练,如天女散花般纷落五大洲。

    在那个金牌被赋予更多意义的年代,这种行为不被很多人所理解。其中最具冲突和代表性的,当属何智丽。

    1988年,世界乒坛排名第一的何智丽,被排除在奥运会名单之外。何智丽申请退出国家队,1年后于人生低谷中嫁入日本。

    1994年,何智丽出现在广岛举行的第十二届亚运会上——这一次她已经变成了小山智丽,代表的是日本队。

    10月13日,30岁的何智丽以3个3∶1,在一天之内,连胜陈静、乔红和邓亚萍三员猛将,夺得冠军。

    这一在当时几乎不被接受的结果,再加上何智丽在比赛中不断发出的“哟西”等字眼,不仅刺激了邓亚萍的神经,也刺激了电视机前的亿万中国人。

    次日的天津《今晚报》率先发表报道称:“何智丽在战胜邓亚萍夺得亚运会女单冠军后,神情颇为傲慢,亦很激动,令当时在场的几位中国人甚是不悦,暗地里斥责其为‘汉奸、卖国贼!’”

    “卖国贼”这三个字很快就作为对何智丽的盖棺定论,出现在当时各类报章上。

    这反映了当时非常普遍的一种心态。

    39岁的高军今天也是“海外兵团”中的一员,她是美国乒乓球队队员。她回忆自己当年在中国国家队效力时,亦曾对“海外兵团”颇为忌恨:“我们打外国选手就很不容易,还有这些‘海外兵团’过来添乱,多让人烦啊。”

    巧的是,与郎平、何智丽同一时代的聂卫平,最近的一席话再一次显露了这种心态。

    聂卫平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批评郎平:“我就搞不懂,为什么他们就不能为国效力,非得出国去执教其他球队?自己人把自己人打赢了,很有意思吗?”

    他的矛头还指向其他效力外国的乒乓、羽毛球的教练和运动员:“别忘了,你们是中国人。”

    和“卖国贼”相比,聂卫平的说法可谓客气。但是这一回,舆论的反应已经不同。许多媒体纷纷发表评论,直斥“聂卫平的观点落伍了30年”。聂卫平也被论者视为“狭隘爱国者的一个缩影”。

    不仅媒体舆论,在网上,网友们也纷纷留言“挺郎”。

    与之佐证的是,8月10日美日女排之战中,几成郎平主场。中国的球迷在现场不停地呼喊郎平的名字,甚至发自肺腑地高喊“郎导,郎导,我爱你!”

    今天的“和平大战”,当现场介绍教练时,郎平向观众示意,全场观众报以热烈的欢呼声,欢迎中国女排的“铁榔头”回家。

    更有网友考证,“即使老聂本人,也受过洋教练的益呢!”证据是聂卫平在第一届中日围棋擂台赛时的表态:“藤泽先生是中国围棋的老师,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中国棋手将会永远尊敬他。”

    一家网站一项最新的网络调查则显示:参与调查的5.5万人中,近62%的人不认同聂卫平的观点,认为体育无国界。

    正如中国香港乒乓球队总教练、原国手惠钧曾说过的:“‘海外兵团’存在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打败中国队,而是在另一片天空下实现竞技体育的梦想。”

    越来越多的人们,已经意识到:中国人到国外执教,如同外国人到中国执教一样,都是为了提升体育的整体水平,让比赛更好看,让竞技更激烈,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更好地交往、共事。

    本报北京8月15日电

    

郑重声明:“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关于奥运的报道(含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签署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奥运内容专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64098070、64098058联系。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